这一阵,海星属实有点儿火。
日前,一种被命名为“派大星”的海星成功入选了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派大星在现实中确有其“星”了。
前段时间,青岛还出现了大量入侵海星,不过据新闻报道,这些狂吃蛤蜊和海蛎子的海星已不复往日威风,大量海星收购商已前往胶州湾,海星收购价甚至从3元一斤涨到了5元一斤~剧情在短短几天内马上反转了,“派大星”的吃货亲戚的最终下场竟是被做成炸海星、蒸海星、烤海星、海星饲料......然后吃掉!青岛的“害星”属于哪种海星?摸过海星的人绝对不会忘记那疙疙瘩瘩的手感,它与海胆、海参等海鲜市场上的常客同属于棘皮动物,它们是地球上演化最早的一批后口动物。什么是后口动物?就是原肠胚期的胚孔衍化成了成体时的肛门,而与肛门相对的另一端则重新形成了口,因此称为后口动物。你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后口动物的嘴巴长到了菊花那里。其实,人也是后口动物,所以海星跟我们人存在着不解之缘。海星(背面小圆点是退化的肛门)在分类上,海星是棘皮动物门海星亚门(Asterozoa)内所有物种的统称,这其中包括海星纲和蛇尾纲,后者与我们最熟悉的海星的最大区别是其细长而灵活的腕足。最近在青岛爆发的海星,是海星纲钳棘目海盘车科海盘车属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amurensis),这家伙有着最具海星特点的外形,略扁平的身体五辐对称,呈现出显著的五角形,搭配起紫色的外衣,很难把它与“有害”联想到一起。多棘海盘车多棘海盘车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及俄罗斯等北太平洋沿岸,在我国的黄渤海属于极为常见的种类。随着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多棘海盘车乘着免费邮轮将自己的范围扩散到了澳大利亚南部海域,闯出一片天地,与小龙虾一同被列为世界百种入侵生物。作为海洋底栖动物中的一员,多棘海盘车本身并不应该被贴上“有益”或“有害”的标签,它依靠身体腹面可以伸缩的管足在海底缓慢爬行,以捕捉其他生物为食,在底层海洋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海星是如何吃掉蛤蜊的?为什么海星会变成“害星”?看起来惹人喜欢、人畜无害的海星,怎么就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呢?因为现在正适每年投放蛤苗的时间,这些海星不清除掉的话,投入巨大的蛤苗就是白白喂了海星,自己颗粒无收。海星正在捕食贝类图源:知乎海星并没有眼睛,它主要依靠海水中猎物散发出的一些化学信息素来确定食物的方位。由于海星爬得很慢,所以它的捕食对象主要是双壳类的软体动物,以及海胆、海葵等移动缓慢,或根本不会移动的猎物。自然状态下,由于食物链的相互制约,每个物种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海星在控制双壳类在海洋中的深度分布及种数密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分布及数量也受到包括温度、盐度及食物丰富的影响。当海星数量爆发时,会导致环境中的双壳类数量锐减。同样,养殖业导致相同面积内贝类种群数量密集,这就给一些海星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吃白不吃啊。根据最佳觅食理论(Optimalforagingtheory),捕食者会倾向于选择单次捕食能量收益最大的食物。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在同时投喂太平洋牡蛎、贻贝和菲律宾蛤仔的情况下,多棘海盘车最爱吃菲律宾蛤仔。海星正在吃蛤蜊图源:youku有研究分析认为,动物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是导致海星捕食的诱因之一,而菲律宾蛤仔恰好是其中甘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再加上它的闭壳肌力量小,对多棘海盘车而言是单次捕食中消耗能量最低却收益最高的食物。除此以外,水温等外界环境因子也会影响多棘海盘车的活动规律。当水温在5至15摄氏度间时,多棘海盘车的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加,其中15摄氏度的水温是其摄食最大峰值,如果水温继续上升,它的摄食活动则会反之下降。一旦嗅到食物的方位,原来安静一动不动的海盘车的管足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开始不断地摆动。在管足的运动下,海盘车开启了它的觅食之旅。到达食物身边后,它会用管足在食物身上反复“敲打”,似乎是在打量到底是不是值得下口。如果食物不合心意,海盘车会直接忽视掉,如果合自己的胃口,海盘车会用自己的腕足将自己的身体撑起来,然后将食物包住。图源:微博用户紧急救援海星吃东西并不是直接将食物从嘴巴里吞下去,而是将自己的贲门胃从嘴巴里翻出来,包住食物在体外消化。消化完的排泄物你以为会通过肛门排出来吗?嗯,确实从海星身体背面能看到一个小圆点,那确实也是海星的肛门。不过,大多数种类的海星肛门功能已经退化,几乎失去了排泄功能,不能消化的废物仍然从嘴里吐出来。正在吃虾肉的海星另外,多棘海盘车的食物的转化效率特别低,吃下去的东西只有不到6%的能量能够被消化吸收,这就导致它们需要不停得吃吃吃,才能保持足够得能量摄入。原本应该被端上餐桌的蛤仔就全被这群海星给糟蹋了,也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海星是如何繁殖成“害星”的?海星为雌雄异体,外表很难分辨出雌雄。它的生殖腺就像一串串葡萄,每条腕足有一对生殖腺。非繁殖期时,生殖腺小,大部分被消化腺所覆盖,只有到了繁殖期,生殖腺膨大后几乎充满整个体腕。繁殖期一到,雌雄海星同时向水中释放卵子与精子。目前的研究显示,如果水中有生殖配子存在,则能够诱导局部海区的其他海星个体进行排卵、排精活动,即繁殖活动由一只或少数海星引发。多棘海盘车幼体发育过程图源:参考文献Parketal.,a早期羽腕幼虫b羽腕幼虫c后期羽腕幼虫d末期羽腕幼虫e短腕幼虫f末期短腕幼虫像大多数海洋生物一样,海星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海星的样子,它的一生要经历从受精卵到羽腕幼虫、短腕幼虫及幼体和成体数个阶段,其中羽腕幼虫营自由地浮游生活,主要以水中的一些藻类为食。浮游阶段的海星幼虫很容易成为其他捕食者的食物,只有少数幸存者在经历大约40天的重重艰险后才能变态为回到底栖固着生活状态的短腕幼虫。最终,当它足够幸运地长大成星后,其外表坚硬的骨骼,以及上面密布着的棘突,足以它让毫无戒备地游荡在海底。造成海星爆发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环境、天敌及食物资源等,有研究显示,当某一区域的食物资源丰富时,海星会出现明显的聚集行为。胶州湾成堆的海星图源:见水印日本的研究者发现,在自然界中,海星本身也存在周期性的爆发,例如在日本有明海及九州海域,多棘海盘车大约每隔10年出现一次爆发。但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且食性广泛,再加上成年的海星几乎没有天敌,故成为养殖海区以及人工鱼礁区重要的敌害生物之一。怎么治理“星害”?伴随着海洋牧场的发展,海星成为浅海贝类养殖业中重要的危害对象。国内目前通常使用网具或人工潜水的捕捞方式清除海星,但这个时候通常海星数量已经爆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有研究者亦提出包括利用浮游生物网捕捞羽腕幼虫、投放扇贝笼引诱短腕幼虫附着等清除方式,但前者可能同时会兼捕到大量其他生物的浮游幼体,后者的投入与清除效果也尚未有统计。于是,又有人想通过吃来解决海星。吃海星的话,应该吃哪里呢?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