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10:56:44庚子年二月十二进入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蛰,二月节,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惊蛰与瘟疫祖宗总结留下的规律: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中国古老的历法一次次证明着这个规律。老祖宗留下规矩:年前储粮,打扫卫生,喝屠苏酒,过年贴春联,放鞭炮辟邪,那都是有讲究的!进入春耕农忙时期有谚语云: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重视惊蛰节气,他们将此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到了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正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惊蛰习俗惊蛰吃梨在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传统。关于吃梨,各地说法不一。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关于惊蛰吃梨,祁县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驱霉气《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惊蛰启发意义沉潜蓄势待时机,龙蛇蛰以存其身惊蛰,不但在物候上是一个惊天动地的节气,而且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振聋发聩的启发意义。人不可能生来就有超人的才能和智慧,都有一个沉潜学习的过程,炼成了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思贵专一,学贵沉潜。十年磨一剑!沉潜的过程,按《周易》上的说法,叫做“潜龙勿用君子藏器于身”。一旦有了超人的才能和智慧,还要等待时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蓄势待发,按《周易》上的说法,叫做“待时而动”。古人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人要懂得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伏久飞高应时动,一鸣惊人龙在天《菜根谭》:“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蛰伏”不是半途而废,而是水滴石穿;“蛰伏不是贪图安逸,而是磨砺自强;“蛰伏”是为了将来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一旦时机来临,“蛰伏者应时而动,应势而为,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施展抱负,放手一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种状态在《周易》上叫做“飞龙在天”。惊蛰养生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坐功: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后向头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治病:腰膂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鼽(音qiu,鼻子堵塞不通)衄(音nu,鼻孔出血)、喉痹(音bi,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疼痛或麻木的病)、面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鼻不闻臭、遍身疙瘩悉治。1疏肝养气做拉伸日常伏案工作,可以隔一小时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可以拉伸两侧的肝胆经络,对精神压力大的上班族有很好的减压、降火功效。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贴双耳,腰往左侧弯到极限,感觉整个脊椎向左侧拉伸,好像风吹过大树。保持这个伸展的姿势15秒,放松,再换到右侧,同样保持15秒钟。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好恢复正常呼吸。2补充阳气晒后背经常晒太阳是最简单的从自然中获得阳气的方法。晒后背30分钟。可在中午下午时段,背对太阳晒后背及命门穴,如果衣服较厚可将衣服往上掀起,露出命门,同时做深呼吸,让阳气从口鼻和命门进入人体。3眺望远方护眼睛看看远处一棵绿色的树,是保护视力很好的方法。大脑皮质和眼睛的视网膜组织比较适应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适中的绿色,远眺又缓解眼睛的疲劳状态。既要有眼睛上的远眺,也要有心理上的远眺。学习或工作之后,倚在窗口看看远处一棵绿色的树,5~10分钟。紧张的神经顿时放松,眼睛的疲劳也会很快就消失了。忽略掉过去的烦心事,朝向着未来的目标吧。4惊蛰养肝先注重睡眠保持充足的睡眠状态有益于养肝。道医认为,肝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藏血。一部分滋养肝脏以保证自身功能的发挥,一部分调节全身血量。若滋养肝脏的血液不足,人就会感到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凌晨时分,肝的气血最旺,正是养气血的最佳时机。因此,睡眠是最好的养肝方式。常熬夜至凌晨方才入睡?这才是对肝脏的伤害极大的!保证睡眠质量最佳,您最好在晚上10点以前入睡;对于晚上睡不着的人,可适当午休作为补充。5惊蛰养肝需调节饮食惊蛰时节,天气变暖,饮食上以清肝降火旺为主,应选择清淡,少食油腻的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蔬菜水果中,菠菜、芹菜、苦瓜、木耳、油菜等可清热去火;也可多食山药、莲子等,有滋阴补肾、健脾胃的作用。这时节气候干燥,人易感冒咳嗽,应多吃梨,有润肺止咳、清热的效果。6着装宜捂不宜冻“春捂”并非盲目地多穿衣服,而要捂”,尤其需要保护这些部位:背、腰、腹、足底。(1).背部:背部关系到人的脊椎和背部经络,与心肺想通,如不保护好,容易让风寒之邪透过背部侵入,引发疾病,多穿一件背心就能很好地保护背部。(2).腰腹部:同时,不能忽视腰腹部位的保暖,腹部特别是肚脐不能受寒,由于这个部位特别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一旦受凉,腹痛、腹泻便在所难免。(3).足底:另外,下身的保暖工作要做得更好。通常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要比上班部差,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特别是膝盖。而中医还有“寒从足下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足部位于人躯体的末端,血液供应少且皮肤薄,因此保暖能力差,脚掌易受凉这也会造成寒邪容易入侵,导致疾病。总之,“春捂应掌握好尺度,“捂过头了也不好。7饮食要多甜少酸春天是一年之始,年初身体没有调养好,到了年尾就会生病。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味甘,以养脾气。”春天对应的是肝,肝气旺会伤脾,脾胃是后天之本,所以,饮食调养既要根据节气变化,考虑每个人的体质,又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适当多吃温补阳气、抑肝养脾的食物。(1).吃梨:因此,惊蛰时节要注意多吃甜、少吃酸来养脾。我国民间素有"惊垫吃梨"的习俗。梨者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在惊蛰气候仍然比较干燥,细菌开始活动繁殖,易使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下,特别适合食用。但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吃太多。(2).时令瓜果蔬菜:另外,大家还可以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多吃蔬菜,以韭菜、菠菜、荠菜为宜。8运动巧健身,慎防风惊蛰时节,生机盎然,人体阳气上升,各个器官组织机能想要充分活跃起来,就需要均衡得法的运动。具体来讲,人们不只是简单地动起来,还应各种运动相结合。比如慢跑、打球,锻炼身体四肢;下棋、诵读经典,锻炼头脑清醒;听音乐、唱歌,愉悦一下内心。全身心地动起来,不知不觉间,气血便运行畅达,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健康无恙。平时按揉三个穴位,以提高身体低于病邪的能力。(1).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可治疗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发烧。(2).足三里穴: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调和脾胃、补气养血、清热化湿。(3).太冲穴:脚背上大拇指和地2趾间往后约3指宽处,平肝息风、活血通络、明目解热。中医讲“风以百病之长”,惊蛰后虽气温明显回暖,但阴寒未尽,早晚温差大,所以应注意流行疾病的预防。做好以下三点,谨防生病:1、多开窗通风;2、避免急躁、易怒情绪,保持心平气和,养肝护肝最关键;3、早睡早起,避免高血压、中风、心梗等疾病。春季宜多食枸杞枸杞入肝经,能补血,入肾经,能滋阴,是平补阴阳的好东西。30岁以下的人,多少岁就吃多少粒,年龄大的每次吃三四粒即可。年轻人火力壮,最好用水煮,可让枸杞药性有沉降之力,能补到肝肾里,既补得踏实又不会上火。吃枸杞要把水和枸杞果都吃了才好。眼睛干涩、疲劳精力不济时可以吃一段时间。春天其实不需要特别补什么,脾胃和畅、气血流通就是最合适的补。饮食,多吃清淡食物适宜:芥菜、姜、韭黄、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千金方》曰:「是月(阴历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故此时最适宜吃韭菜,有温肾助阳、散瘀活血、健胃暖中的功效。除此之外,芥菜、茼蒿、姜、韭黄、青椒等辛温之食也应常吃,可避免因阳气生发过快而出现背凉、四肢凉麻胀等阳气不足之症。肝主藏血,春季要想肝疏泄有度,一定要保证肝血充足,宜多吃大枣、桂圆肉、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等补血养血之物,如果最近常有头晕、眼睛干涩、睡觉多梦等阴血不足情况,更要常吃多吃。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冷饮、海鲜(螃蟹、蛤蜊、生蚝)最好少吃,水果大多数性寒凉,并非越多越好,每天1~2个就好。喜欢喝绿茶的也应该有所节制,淡茶一二杯就好。如果不慎造成胃痛、腹泻,可煮点生姜红糖水喝。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生鸡蛋、兔肉《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云笈七签》: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酱菜),发痼疾,动宿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鸡子,滞气。勿食小蒜,伤人志。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惊蛰阳气初震,虫蚁出动。身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升发,这时候人偏阳属性的功能开始变强,以前说过,好的睡眠要阴平阳秘,而现在人容易精力旺盛、睡觉不安宁,或者直接就睡不着,有时候身体很累但就是睡不好,这时候要滋阴养血,平衡体内过剩的阳气。伴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们上火、发脾气的现象也开始变多。这是因为春天对应身体是肝木的季节,这个时候中医里身体肝的功能会相对旺盛一些。而肝自身喜欢像树木一样,想让自己的肝气像树枝一样自由生长,同时肝主疏泄调理着全身气的运动和身体的情绪。平常有肺金克制,它还不敢放肆,而现在春天了,它功能稍微强一点,赶紧带着全身的气和情绪自由升发。这时候人就容易出现肝相关的症状。本来阳气就开始变盛,又有肝气鼓动,平常我不开心也就这样了,现在身体的肝正强势,它说不行,我不开心,我要发脾气,有一点不顺我就要反抗。这时候人容易发怒,还控制不住,如果和人说话太多,容易争辩,影响人际交往。而如果本身就是气郁、阴虚、上热下寒、湿热体质的人这个时期尤其要注意,控制不住就尽量少说。闭口不言:养生又养心自古以来,少说话的观点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赞同。药圣孙思邈提出“多言伤气”;宋人陈直在一部关于养生的书中将“少言语,内养气”排在首位。1双手握固:收敛心神婴儿握拳头的方式不像成年人一样拇指在其余四个手的上面,而是蜷缩在另外那些手指下面,大拇指的指尖和无名指的根部相抵,其余四指回握。这种手式,就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握固。《诸病源候论》有云:“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牵过婴儿小手的人都明白,他们握的力度很大。古人认为无名指的根部是肝魂关窍之所在。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生而神灵,宝宝作为天地的精华所在,出生就已经会保护自己了。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从养生的角度解读《老子》中“骨弱筋柔而握固”,是说婴儿身体虽然柔弱,却能让自己不受外界邪气的侵害,他们的护体秘诀就是双手握固。道家养生气功八段锦中,“攥拳怒目生力气”,攥拳的方法就是握固,握固法能“定魂魄、辟邪气、防疾病。心里害怕,惶惶不安的时候,尤其适合握固,会令自己安定下来。平时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握固,能帮助身体内守精神,给自己信心,告别担心和恐惧。2静坐:养心安神静坐不仅对身体好,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长久的练习专注这件事,人的杂念少,气会很顺,身体很好。古人认为盘腿可以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而不耗散。尤其是挺直脊柱,自然端坐的时候,会觉得气息顺畅,头脑得到气血充足。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两腿交叉,屁股略垫高,盘腿而坐,脊柱自然挺直,自然就好时间可长可短,短则十几分钟,长则数小时,只要你觉得放松舒服就行。若是腿麻了,就用舒服点的姿势,揉揉。不必强求。中午没空午休的朋友,也可以抽一点点时间,听一首放松的歌曲,尝试一下静坐这件事。即使再忙,内心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也请你不要忘记爱护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它。具体做法:1.晨起先叩(后)齿36下2.次叩(前)齿36下3.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4.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叩齿咽津。3叩齿吞津:滋养五脏人的口水分“唾”与“涎”,当中“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唾和涎是肾气和脾气所生化之物,合称“金津玉液”。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藏精,精化津液而濡养全身,道家认为,口水是人之精华所在,每一滴都很珍贵。人身与大自然本是一体,亦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气循环于天地之间,心性伏下,与肾气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的口水是气之所生,犹如清晨的露水,最能滋养润身体。叩齿吞津,就是可以增加好多口水。4叩齿36下全身放松,舌轻舐上腭(刚好接触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意守“金津”、“玉液两穴。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搅动时要放松舌头,用力要柔和自然,唾液自生。之后分三次将唾液徐徐咽下。这时候除了叩齿吞津,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生津的食物,让口舌生津,然后把唾液吞下去,更滋润身体。有点作弊的感觉哦,但很棒!身体虚弱的人可口含西洋参片(有性价比极高的西洋参片,这个补气益精相当了得,常备不头晕,不口渴),嚼碎了,含在口中,有了口水一起吞下去。“惊蛰防病”把握两点如果冬天没有好好养藏,时常熬夜、运动过量,到了惊蛰时节该生发了,气血就会不太够,身体沉沉的老犯困,那么下面这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特别适合你。早春时节,慢慢地做,去感受筋骨的舒展,就像久梦初醒,一切都是新鲜的,又如婴儿初生,欣欣然在探索未知。1风吹大树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贴双耳,腰往左侧弯到极限,感觉整个脊椎向左侧拉伸,好像风吹过大树。保持这个伸展的姿势15秒,放松,再换到右侧,同样保持15秒钟。拉伸两侧的肝胆经络,对精神压力大的上班族有很好的减压、降火功效。2醒脑拉伸双腿站直并拢,弯腰下屈,用双手尽量向下伸展。保持伸展15秒,放松,重复这个动作3次。你会发现,手指和地面的距离在逐渐缩小。这是非常好的办公室运动,通过拉伸膀胱经让头脑清醒,同时能锻炼脊柱、肩关节和大小腿关节的柔韧性。3搂抱大腿直立,一条腿抬起屈膝,用两臂抱起,大腿贴身体越近越好,站稳,上身保持竖直挺拔,头要正,不能低。目视前方保持30秒。两腿交替进行。这个简单的姿势可以拉伸和放松紧张的肩背部:收腹挺胸的动作会塑造健康体型,绷直脚尖可以打开涌泉穴,令气机下降,脚部温暖,头脑冷静。这些伸展运动,把动作调到觉得「中等松紧」的定位点,维持这个伸展姿势不要动。呼吸要缓慢而且有节奏。如果是向前伸展的动作,屈身时吐气,维持姿势不动时吸气。做伸展时不可以闭气。如果你发现伸展的姿势让你不能自然呼吸,那就不是真正的放松,记得把身体往回调一点,逐渐放松,恢复正常呼吸。惊蛰扶阳祛邪百病消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许多人会感觉到背和四肢寒凉,容易出现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上火牙疼、皮肤嘴唇干裂等症状,其实这是人体跟不上春天阳气升发的结果。所以,这个时令,“补阳气很重要,养生应该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才能生机勃勃。1晒太阳,以阳补阳晒太阳,不光能够让你有个好心情,还能给你的身体“加加油”。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的阳气,是养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一般来说,要重点晒以下四个部位:1、晒头顶补阳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晒太阳的重点。晒头顶不必拘时拘地,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2、晒后背调气血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老人在公园锻炼时可特意将后背朝向阳光即可。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此外,人的后腰部位有两大穴位,分别是命门和肾枢。如果方便,可将衣服撩起来,让阳光晒一下这两个穴位,可以补充肾气。或者在晒太阳的时候,可配合将双手搓热后摩擦该部位。3、晒腿脚除寒气寒从脚下起,常容易手脚冰冷的人,多是阳虚体质,这种情况不妨多晒晒脚,以驱走体内的寒气。有老寒腿的患者,可以把腿在阳光下晾一晾,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晒腿的时候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将双腿裸露在阳光下,每次至少晒半个小时。晒时,可配合按摩小腿部位的足三里穴,对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好处。4、晒手心助睡眠人的手掌是很少被晒到的地方,所以要“特殊照顾”手心,会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劳宫穴,按揉此穴位有清心安神的作用。晒手心方法很简单,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或者抬起双手,掌心朝向阳光即可。常晒手掌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杀手锏:艾灸补阳宋代著名医学家窦材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就是艾灸。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又名回阳草,产于山的阳面,充分的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植物、通十二经之功效。艾灸就是通过火灼和艾草的药力渗透到穴位经络解除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艾草燃烧后作用力更强,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3艾灸取穴调理惊蛰时节讲究养肝护肝,而肝藏血、生血,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春季养生要注意保养血脉,避免出现心慌、心悸。艾灸,就要调节自己的肝与心血两个方面,选血海穴为主穴,起疏肝养血的作用。1、血海穴,穴如其名,是血液汇集的海洋。如果血液运行不畅了,或者是血液不足了,或者是其他和血有关的疾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进行治疗,目前正是血脉刚刚生发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稍微的温补一下血海穴。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脾胃的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气血不足。2、培补关元有调节脾胃的作用,能让元气在血气充盈的状态下启动。选用关元穴和血海穴互相搭配,实现一个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温经通络、引血归经的功效。如果用艾条来悬灸,每个穴位5~8分钟,如果感觉非常舒服,还可以酌情延长艾灸的时间。惊蛰诗词秦楼月浮云集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菩萨蛮春雨萧汉杰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答陈珽主簿刘克庄主簿佳公子,何曾染绮纨。果能磨铁砚,真可歃铜盘。君壮雷惊蛰,吾衰月阙团。家贫无宝贝,珍贶欲酬难。春晴泛舟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编辑:张特
良知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龙溪四无说:
“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
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
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
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