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养生应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常说“病从口入”,殊不知,健康长寿也是可以从嘴里出来的。除了管住嘴,更重要的是要吃些应时、营养、健康的食物。
秋季三种白色食物少吃一白是糖糖是人体必需的基础物质,但过量摄入容易引起高血压、肥胖、肝功能损伤等。如果平时的口味偏甜,做菜时,可采用淋汤汁、勾芡或将水煮的食物蘸汁吃的方法。
把甜、咸的味道浅浅地铺在食物表面,既可以满足口欲,又不会造成糖、盐摄取过量。
二白是盐盐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调味品,但是吃盐过多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骨质流失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对于有轻度高血压者,建议应控制在4克。
三白是脂肪动物脂肪会加剧血管硬化,增加胆固醇,不可多吃,但也不能不吃。在每人每天食用油25克-30克的前提下,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比以10:7为宜。
秋季养生这种食物最好也避免中医认为,秋三月,燥主气,为肺主令。那么在秋天有哪些保健养生的细节值得大家注意呢?
秋燥伤肺,除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外,肺的宣发肃降失常,可导致胃肠道的通顺失常,加重大便不顺、秘结,可使肠胃以降为用的机能减弱,从而影响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就是冷饮机寒性食物的摄入。秋季过食寒性食物会伤及脾胃。入秋以后,天气转冷,胃肠道对寒冷刺激较敏感,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肠胃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
且秋冬季节人体阴盛阳衰、阳气伏藏,使肠胃道对寒冷刺激更敏感。过食寒性食物,特别是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的人群,寒凝胃脘,阳气被遏,凝阻气机,胃气失和,发生胃痛胃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秋季不适多吃这些寒性食物:苦瓜、冬瓜、甜瓜、绿豆、海带、莲藕、竹笋、豆腐、空心菜、苦菜、芦荟、蕨菜、田螺、河蚌、蛤蜊等。
这三种黑色食物秋后可多吃除了以上的食物要少吃之外,有三种食物在秋季多吃是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
1、蘑菇蘑菇能防癌抗衰,尤其是香菇,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可降血脂、血清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做法上首推“黑绿配”的香菇烧油菜。
2、黑木耳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有补血、活血、防治冠心病与动脉硬化的功效。但是建议每周只吃2次左右。
3、黑米黑米外表墨黑,营养丰富,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尤其适合腰酸膝软、四肢乏力的老人,故黑米又有“药米”之称。将黑米熬成清香油亮、软糯适口的黑米粥,容易消化吸收,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广积德提醒一秋季天气干燥,很容易引发咽干、咳嗽。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其中,咳指的是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指的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长时间或者剧烈咳嗽,会影响工作、休息,引发喉痛、呼吸肌疼痛,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呼吸道出血。因此,咳嗽还真不能置之不理。
预防咳嗽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目前正值流感疫苗预防接种之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End-
转发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