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苏小小:大咧咧的女汉纸一枚,心地纯善,自诩“扮得了少女,演得了女王”,常“二”神附体,跟我一起遇见不一样的苏州。
更多关于苏小小,请加33
商务合作,请加或ybd
▁▁▁▁▁▁▁▁▁▁▁▁▁▁
这次,想做点儿走心的事儿。或许,有些人对赞美苏州的文章已经免疫,那这次,我们就抛开这些,从平江路开始,去看看苏州真正的样子。
你知道凌晨六点的平江路是什么样子吗?此刻的你或许还正在酣甜的梦乡,但她可能是全苏州最早醒过来的地方之一,这里有你不曾想到过的杂货市集,还有一群驻守的老苏州人,一起构成了岁月静好的生活画卷。
古街是历史的缩影,像一本老旧的日记,记录着从前的生活。这次,带你重新翻开她,在凌晨6点,万物沉寂之时,还原她本来的样子。
鸡脚店旁边的杂货摊
只卖两个小时
从干将路的入口一进去,就看到路边的杂货摊子。凌晨6点,摊主们还在出摊,只见他们娴熟地把货物从蛇皮袋子里拿出来,再有序地摆好。
他们卖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物件,像衣服、袜子、毛巾,甚至还有蛤蜊油,尿素霜等等。小摊是服务周边居民的,所以价格也很公道。比如,一件马甲才35元,稍微还还价,30元应该也能拿下。
白天热闹的鸭脖店门口,现在成了摊主的临时衣架。新进的秋装,直接挂在店面门口现成的架子上。
鸡爪店旁摆摊的老阿姨说:“每天就摆2个小时的摊子,8点一到会准时走。”摆摊的人,大多是年过50的本地阿姨。一辆小三轮、几个蛇皮袋子,还有一个小马扎,是她们出摊的全部家当。
别看6点很早,但我们逛的这一路上,看到不少早起的居民会驻足小摊前,有些还会询问价格。这俨然是平江路晨间的杂货市集。
河边涮洗的阿婆
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
凌晨6点,住在河边的阿婆开始涮洗,悉悉索索的声音回荡于此。河中倒影婆娑,这个场景好像回到了20年前。
过了一座小桥,一抬头,河边的人家,早起洗好的衣服,晾在巷子里搭好的高架子上,满满当当,又平平展展。
一位老阿嗲正在生煤炉子,他一边用火钳夹碎木头到炉子里,一边拿着蒲扇扇风,升起的白烟,弥漫了小河道。
住在附近的阿叔,凌晨6点就开始为家人置办早餐,他手里拎了满满的牛奶和馒头,快步得走着。
小巷里,碰巧遇到一位早起的阿叔,坐在路边的藤椅上品茶,茶香四溢。我们忍不住和他攀谈,想给他拍张照片,老苏州大大方方地就答应了,叫邻居阿婆也来。
走过了平江路的尾巴,就到了白塔西路。最先看到的是这个有些年数的大饼油条摊,闻到了早餐的香气,才想起来早饭还没吃。
要了一根油条和一个咸大饼。咸大饼的香葱猪油味很浓郁,裹着刚炸出来的金灿灿的油条,热腾腾的。咬一口,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新式的早餐很多,但最合苏州人胃的早餐,还是最传统的大饼油条。
凌晨六点
平江路又回来了
6点的平江路上,有的河边人家晨起打开广播,放着婉转的吴语小调,河道里的小船就伴着歌声悠悠地划过。
时光正好,上学路上飞驰的少年与晨练舞剑的老先生擦肩而过。动与静、新与旧在这一刻交汇。然后,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平江路晨间的一只黄狗,时而安静,时而撒欢奔跑。
上班族或从这里出发,或匆匆经过。
也许只有6点的平江路,才能遇到这些风景。
早晨八点,告别平江路,匆匆一瞥,遇见太多惊喜。从小在苏州长大,印象里的平江路,打着老街的名号,借文艺之名,卖义乌来的工艺品,卖不属于这儿的美食。六点的平江路之旅,让我有了全新的体会,她真正的样子,除了恬淡,宁静,还有无可取代的生活之味。
这才是苏州作为古城最淳朴的一面。如果你想看平江路本来的样子,不如起个早,逛逛六点的平江路吧。
结棍局福利秘书为大家争取来福利
最近大火的麒麟阁免费试吃名额!!
?参与方式:速度加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