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派大星rdquo入侵胶

“大的5块,小的4块有的全都拿过来!”近日曾经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派大星”成了胶州湾海域的公敌连日来山东胶州湾畔的红岛渔港码头上摆满了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星参与捕捞的一位渔民告诉记者有些地方海星数量十分惊人铺在蛤蜊上面厚厚的一层放眼望去像铺在海中的地毯一样3月份本是蛤蜊养殖收获和放苗的季节但作为全国蛤蜊重要产区的胶州湾却被海星“入侵”由于海星天敌极少,又以贝类为食海底的蛤蜊几乎被海星吃光被称为“海底蝗虫”

新鲜海星摆满码头

上岸前吃光养殖户的血汗

3月12日一位海星收购商在码头边吆喝他告诉记者当天他要收购1万斤海星与此同时不断有渔船靠岸将整船的海星卸到岸边

捕捞、运输、销售……海星仿佛成了胶州湾海域一个新兴的产业。但这看似红火的“海星产业”背后却潜藏着千万养殖户的血泪,这是为什么呢?

“哪里有蛤蜊,哪里就有海星,他们吃光蛤蜊之后就会转移到另外的海域,直到把蛤蜊全吃光。”

这些海星在被打捞上岸之前,早已吃掉了其自身价值数倍的蛤蜊,让养殖户损失惨重。

潜水员:海星吃的是蛤蜊,都成空壳,没肉了,今年海星比往年多七成。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一斤海星的价格大概在4到6块钱,所以渔民把海星捕捞上来之后,一般都是送往当地市场或者往外地销售,但即使是数量如此庞大的海星,也无法弥补养殖户的损失。

此次海星暴发

专家分析主要是三点原因

一是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海域水质的营养盐、pH值、水温等各种水文因子的变化为海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天然条件。海星繁殖力强大,成活率极低,但有研究表明,若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微小变化,造成海星幼体成活率提高,那么在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海星将极容易大量增加,海星从深海移动至浅海,致使海星在贝类养殖区迅速蔓延、暴发。二是海星的摄食习性。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区聚集的习性,主要捕食双壳贝类、海胆、牡蛎和海葵等。胶州湾作为贝类养殖区域,其底播的牡蛎、蛤仔等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为海星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环境基础。有科研人员在贝类养殖区做过调查,养殖区内的海星往往很多,但养殖区外就特别少。年以及今年青岛海星暴发,几乎都是发生在养殖区。三是天敌生物数量减少。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虫的鱼类数量锐减,为海星生物量的增长提供了可能。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捕捞

解决海星增多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捕捞。目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已派出专家指导当地渔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海星捕捞。同时,为提高海星捕捞效果,结合渔民诉求和专家建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已报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海星敌害暴发期间,允许渔民在特定海域以指定方式采捕海星,主要有:通过人工潜水采捕方式进行捕杀,必要时允许渔民在养殖区内围海底布设大网目地笼网进行诱捕或在养殖区内采用拖网采捕方式进行捕捞。使用网具限定为大网目地笼网或拖网,区域限定为胶州湾海域养殖区内,时间限定为3月15日至4月底,后期视海星清理效果再行研究确定。为保证特定时期规范使用地笼网,将紧急从外省采购大网目地笼网,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和辖区渔政部门对海星灾害暴发时期的地笼网、拖网等特殊网具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对以清除海星为名违规作业,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按有关规定坚决予以处罚。灾害结束后,所用网具由辖区渔政部门统一组织妥善处置。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助力蓝色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来源:综合央视财经、齐鲁晚报

宋华东:紧盯目标任务问题短板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李干杰在济宁调研督导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迅速贯彻省厅生态环境保护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

3月14日!济宁解除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全面落实达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tz/9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