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肘关节强直

主要内容一、颈项部尸体解剖(局部解剖)二、颈项部功能解剖三、颈项部触诊解剖四、颈项部影像解剖

概述肘关节强直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多为纤维性强直,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针刀治疗效果好,无后遗症和并发症。

针刀应用解剖弦1、肘部韧带2、肘部肌肉3、肘部滑囊针刀应用解剖辅助装置1、肘部血管2、肘部神经

临床表现肘关节强直在屈曲位最多,约占2/3;伸直位约1/3。肘关节功能严重障碍。X线检查可显示骨关节的形态、关节间隙变化和骨质增生等情况。诊断要点(1)肘关节伸直减少30°,屈曲小于°,为肘关节强直(2)肘关节疼痛,夜间或功能锻炼时疼痛加剧;肘关节晨僵,功能锻炼后活动幅度加大。(3)肘关节在伸屈活动时有尺神经刺激症状,即在伸屈肘关节时,有肘及前臂酸困不适、疼痛,并向第4、5手指放射,神经阻滞麻醉后,上述症状消失。或曾经有尺神经刺激症状,但目前关节活动度很小,尺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等,或可查到Wartenberg征和Froment征。(4)肘关节强直呈现逐渐加重趋势,经常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按摩活筋及药物治疗等仍不能阻止发展。(5)X线、MRI或CT可提示有尺神经沟变浅、狭窄,或有骨赘等。治疗1.治疗原则运用针刀整体松解肘部各软组织在骨骼弓弦结合部以及各软组织交汇处产生粘连、瘢痕、挛缩(点);辅以手法,松解各弦(线)之间的粘连、瘢痕、挛缩;同时佐以康复理疗、药物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恢复肘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力平衡。从而为肘部弓弦在冠状面、水平面、矢状面上所形成的立体网络状的力平衡失调创造自我修复条件。

3.针刀治疗针刀松解肘关节侧副韧带起点与止点和关节囊的粘连、瘢痕。(1)体位坐位,患肢肩关节前屈外展,置于手术台上。(2)体表定位肱骨外上髁(桡侧副韧带起点)、肱骨内上髁(尺侧副韧带起点)、桡骨头(桡侧副韧带止点)、尺骨上端(尺侧副韧带止点)以及肘横纹肱二头肌腱外侧。(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2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5)刀具Ⅱ型直形和弧形针刀。(6)操作方法①第1支针刀松解桡侧副韧带起点使用Ⅱ型直形针刀。刀口线与前臂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按照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从定位处刺入,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肱骨外上髁骨面的桡侧副韧带起点处,在骨面上铲剥3刀,范围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桡侧副韧带止点,第3支针刀松解尺侧副韧带起点,第4支针刀松解尺侧副韧带止点,针刀操作方法与第1支针刀相同。

③第5支针刀松解肘关节后侧关节囊使用Ⅱ型弧形针刀。从肘横纹肱二头肌腱外侧进针刀,刀口线与前臂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呈90°角,按照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从定位处刺入,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肱骨髁间骨面,调转刀口线90°,弧形向上,在骨面上向下铲剥3刀,刀下有落空感时停止。④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7)注意事项①在做肘关节前侧针刀松解前,先标记肱动脉走行位置,应尽可能从肱二头肌腱外侧进针刀,避免损伤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刀口线应与肱动脉走行方向一致,如硬结在肘关节前内侧、肱动脉的深层时,应从肱动脉内侧1cm处进针刀,斜刺到硬结,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②在做肘关节后内侧针刀松解时,应尽可能贴尺骨鹰嘴内侧进针刀,刀口线与前臂纵轴一致,避免损伤尺神经。4、针刀术后手法治疗患者坐位,一助手握上臂,术者握前臂上段,做肘关节伸屈活动3次,在屈肘关节到达最大位置时,再做一次弹拨手法,术后用石膏将肘关节固定在手法搬动后的屈曲最大位置6小时,然后松开石膏,做肘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每次针刀术后,手法操作相同。

针刀医学培训中心

重点诠释临床中常见疾病治疗时的疾病诊断、针刀微创手术入路、安全点的定位、危险区的划分、入路术式及刀法、手术操作及步骤解析、讲解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及术后手法等。

魏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f/9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