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电商崛起
一些实体店的生意日渐衰落。
但在徐汇区太原路上
却有一家小"烟纸店",
经营22年来攒下众多回头客,
生意一直不错。
店内的百雀羚面霜↓
手牌蛤蜊油↓
飞鹰牌刀等商品↓
都是小坊再熟悉不过的
上海老牌子。
而小店最吸引人的还有
门口满满当当的手写商品目录,
亲切、怀旧的气息
吸引了不少市民目光。
然而,
最近这些具有标志性的
手写商品名牌
却被人撕个精光,
让店主费阿姨
又是震惊又是痛心。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坊记前往实地探访!
螺蛳壳里做道场:
"只有上海才有的百货店"
年8月,小坊曾报道过这家名为"昊诚商行"的小"烟纸店"。
小店地方虽然小,但东西齐全。当你推开窄窄的门就会看到,20平方米的小店被各色文具、日用品塞得满满当当。
老板娘费阿姨独爱上海老产品、中华老字号。百雀羚面霜、手牌蛤蜊油、飞鹰牌刀片、永固牌挂锁、曹素功墨水、李字蚊香、毛巾……只要有国货,就不卖进口牌子。
最令费阿姨自豪的是,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小杂货店生存困难的当下,她这里,多的是回头客,生意一直不错。
而小店的门口挂满手写的商品目录,在市中心地段,别有一番亲切、怀旧的气息。不少市民也正是被这饶有特色的店面所吸引,第一次走进去。
但是最近,有市民爆料,说这家小店的特色招牌全被撕光了。坊记与店主费阿姨一联系,得知果然是这样。
小店的特色招牌被撕光
费阿姨即震惊又痛心
再次来到费阿姨的小店,坊记发现门口原本满满当当的手写商品目录已经几乎全没了,仅剩的半张还残留着被撕毁的痕迹。
费阿姨说,去年年底开始,就有些自称是城管的人员,隔三差五地来提醒她,手写招牌不要挂在外面。
费阿姨昊诚商行店主:
说我手写的招牌对市容很不好的,很难看的。我觉得很奇怪,现在年轻人都是靠电脑,写字都写不好,我老太太比较传统,觉得手写招牌不是挺有特色的吗?
当时费阿姨也没往心里去。直到4月27日,这些人员又来到了店里,要求费阿姨必须马上拆除这些手写的商品目录。
费阿姨昊诚商行店主:
我首先没看到任何要求整改的文件,我也没看到城管和他们一起。他就把我门口的东西撕啊,扔啊,把我的东西抢出去啊。门里面纸头的招牌,都给我撕掉。他什么理由也没有,他就说:要检查。我看到他手上的边章,是保安。那我觉得很奇怪,城管有什么事,总会预先通知我,或者说,阿姨要检查了,你收一收,我肯定会配合的,但这次不对。
没几分钟,费阿姨的特色手写店招就被撕了个精光。不少路过或是来购物的市民,注意到小店门面的改变多少觉得有些不习惯。
客人:
什么道理呀?我刚刚走过还在想呢,招牌怎么没了?
客人:
对我来说,招牌挂着比不挂要好。蛮有感觉的,招牌上面都写了,你走在门口就看见她有什么商品了。我扫帚、簸箕、拖把都是她这里买的。
市民:
她这里挺好的,大家买东西都在这里买的。别人没的,她都有,就像老城隍庙一样。手写店招挂着么买东西方便点呀,大家能知道。现在都没了,纸头都撕掉了,路过时他们正在撕。她一直放在这里,放了几十年了,怎么会叫她弄掉呢?
对于附近居民和顾客来说,没了店招的不习惯、不方便,或许几天就能适应了,但对店主费阿姨来说,这些招牌是她从年开店起,根据顾客要求一点点书写、添置起来的,22年来的积累,一转眼的功夫就被撕光,她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费阿姨昊诚商行店主:
我因为店面比较小,走过路过的人不知道我里面在卖点什么。在这个想法下,我想把我的商品陈列出来是不可能的,我商品很多,我就想用手写字的商品目录挂在外面,想告诉大家。我店虽然小,里面东西很多。之后有新商品增加,就换掉点纸头,再换出去,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写这点字也是需要功夫的,我现在年纪也一点点大了,眼睛也不好,真的很心酸,心里非常难受,很憋屈。
我心里想,有关部门,是不是能同意我,照旧把招牌挂在外面,方便大家。
费阿姨说,她正在想办法与街道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另一边,她也在慢慢地重写这些目录,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小店的原貌。
店招作为商家营销体系的一部分,承载着服务信息的对外表达功能。去年,徐家汇街道推出了上海首个街道户外招牌设计导则,明确无需“样式一致”,但求“多样融合”。而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去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里,也并没有禁止手写店招的规章。那么费阿姨手写了22年的商品目录违反了哪项规定?所谓的城管前来店内撕掉店招的行为有没有法律依据呢?小坊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