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刻在公司敲键盘,下一秒在海边吃海鲜

喧嚣的都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心中的梦想被上司批评、被客户挑剔踏着快节奏的步子前行着——————致追求梦想的人人生有趣未来可期还好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属于生活的巢总是充斥着各种小美好上一秒在公司敲键盘,下一秒在海边吃海鲜在这里依山傍海每一步都是旅行在这里宜商宜家装得下生活,又装得下梦想海宴台二期精装山海公馆走近生活的小确幸蛤蜊·城之味

蛤蜊,正确读音为“g?lì”,威海人唤作“gála”。这已经成为一种代表着本土文化特色的读音。

在海边,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大人带着孩子,一家几口提着铲子和小桶,挽着裤脚,光着脚丫在海边挖蛤蜊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舍先生在青岛居住时,寓所离海边不远。他也会带着小女儿去海边拾蛤。老舍先生的《蛤藻集》序言有道“住在青岛,看海很方便:潮退后,每携小女到海边上去;沙滩上有的是蛤壳与断藻,便与她拾着玩……”

有经验的大人会带着孩子在退潮时分去赶海,仔细观察沙滩上的小孔洞。一铲子挖下去,总能有些许收获,虽然效率不高,但快乐不少。如果想要更大的收获,可以在每年春末夏初专门去参与一次“蛤蜊节”。这是沿海地区特有的一场“蛤蜊盛宴”。

数万亩的滩涂上,黑泥配着海沙,滋养出绝妙的蛤蜊饲养环境。每年初春,渔民们在特定的海域上抛洒下蛤蜊苗,经过阳光的滋养和海洋的孕育,肥美的蛤蜊长成之时,便是全城人民狂欢之日。

蛤蜊味鲜。有多鲜?

热锅凉油,姜丝干辣椒炝锅,冒烟后倒入吐净泥沙的蛤蜊翻炒,无需再添任何调料,盖上锅盖。听到“噗!噗!”的声音时,就是蛤蜊在开口。如果是透明锅盖,则能看到每一只蛤蜊成熟的过程——原本紧闭的贝壳在高温的作用下缓缓张开,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肥美的蛤蜊肉晶莹剔透,贝壳里的汤汁汩汩流出。这时便可以起锅,揭开锅盖那一瞬间会有夹杂着海水味道的水汽冲入肺腑。盛盘时再配上一小把香菜,奶白色的原汤承载着蛤蜊的味之精髓,碧绿的香菜与红色的辣椒点缀其间。一盘辣炒蛤蜊上桌,就是海滨人家的家常之味。

扇贝·甜之味

与蛤蜊相比,扇贝似乎更适合稍繁复一些的烹饪方式。蒜蓉粉丝蒸扇贝就是其中的代表。惭愧的是,因为懒,这么多年从未做过一次粉丝蒸扇贝,倒是迷上了炒扇贝肉。

买回来的扇贝刷净,冷水入锅煮开口,剥出肉来备用——裙边内脏一律不要,只留其中最精华的白色闭壳肌部分。

炒时,佐以小白菜或小油菜等绿叶时蔬,只放蚝油提味。二次炒制的扇贝肉Q软弹牙,鲜中带甜,吃时不用剥壳,滋味美不胜收。

牡蛎·鲜之味

据说牡蛎生吃,才能体味到最纯正的鲜美。然一则肠胃娇弱,二则心魔难除,还是熟制的更好接受。

牡蛎好吃壳难剥,需得一套齐全的工具上阵:刷子、手套、坚硬的刀片。

牡蛎壳坚,先带上厚胶皮手套防划,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取一个牡蛎用刷子刷去表面的附着物再用水洗净后,分清牡蛎的平面与凸面,就可以开撬了。

撬壳时,必得用手平稳地拖住凸面,把小刀往碗状的那一半壳中插,然后扭动刀片,将上下贝壳分开。让刀片尽量紧贴上面的贝壳,然后沿着贝壳边缘一路划到有肌肉一端的对面,再扭动一下刀片,撬开上下贝壳。

牡蛎的壳会闭合得非常紧,所以用力撬的时候要万分小心,一个手滑就会血溅当场——受伤事小,浪费一个牡蛎就不应该了。撬壳时还得小心贝壳不能倾斜,更不能把牡蛎翻过来,否则里面的浓缩着鲜之精华的汁液就会流掉了。

烤牡蛎时,蒜泥是味道的灵魂。挖一勺热油炸过的蒜泥平铺在牡蛎肉上,再点缀一两个小米辣圈,淋上酱汁放在炭火上炙烤。待得肉熟上桌,覆盖的蒜泥保证了牡蛎肉的汁水不会流失,增加了食物的复合味道。连汤带肉吃下去,只感觉人生就此圆满。

蒸食,亦是体味牡蛎之鲜的一种绝佳方式。上锅摆放牡蛎时依然记得把牡蛎的凸面朝下,以免汁水流失。蒸制完成后需得整锅端上桌来。拿起一个烫手的牡蛎,先吸溜壳里的汤,再咀嚼肥美的肉。人间至鲜之味,不过如此吧。

让人食指大动的小海鲜,远不止这几种贝类。尤其是在海滨人家晚饭的餐桌上,总能见到海货的身影。相信即使小龙虾席卷全国夜宵的今天,海滨地区夜色中的烧烤上,小海鲜们一定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种源自大海的咸腥味道,早已镌刻进了城市的灵魂。

海宴台坐落在北海旅游度假区环海路上,紧邻远遥码头,每日下午四点无数新鲜的海鲜随着渔船的归港进入远遥市场,各式海鲜目不接暇,好吃、便宜、新鲜,随便一逛,就给生活添加一点海边吃货的幸福

海宴台二期更多精彩带你发现!

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l/5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