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这么说,
故事的开始是因为……
为什么整理这么一个文章呢
之前蛮多人问
嗯,这个普通话要怎么说呢
大家似乎都知道它泉港头北话怎么说,但有时候想把它介绍给同学朋友,就不知道怎么去介绍它,
想想整理一下吧
我小时候记忆中的嘴馋美食有那么几样,泉港浮粿知名度比较高!最早以前是很多人做小工休息时配茶的茶点吧~
因为我们村村名是因为本村生产海蛎
且姓氏中的柯(泉港头北话读:瓜)是以海蛎/蚵(e:地方方言发额音)同音命名的(柯厝村大门背面写的是蚵厝村(ezhu村),同样像界山村大门背面写得是蚵寨村,这两个村子是同根同源同祖同宗的)。
扯远了,说回美食吧!浮粿呢
我们村每一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炸,还有就是口酥每年基本也都会做,我们泉港人叫它鸡冠酥因为形似吧。
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做,揉面备料拿着模具印啊,相对于比较常吃的浮粿和红团就没有那么的喜欢,红团呢是家有喜事的时候会做,后来想吃的时候我妈也会做。
其实回想一下也很正常,太常吃了就会有些腻吧,久不吃呢又会想试一下……
而今天要说这道美食可是极具泉港特色,比较独特口味微甜,且听我细细说来。
穿梭在小城镇中,作为~
一个有经验的美食爱好者,一定会去那
些小巷弄里,去找那些藏在民间的地道
美食,独特而美味。关于美食,关于饮
食文化,穿街走巷之余,便会觅得食之
真味了。
我们今天要讲海龙糕便深藏在小巷中。
平常我会骑自行车运动,一时看峰尾路
边的小店看到了她家的小店!
海龙糕,
其实就是泉港当地一种特有的油炸食品
关于这种食物的来历外面有两种传说的
说法:一种是海龙蚵的形状像隆起的海
蛎飘浮在海上,故名“海龙蚵”;第二
种说法海龙蚵是形如海棠叶,被称做
“海棠窝”;而咱们“头北话”,
“棠”与“龙”谐音,故称其为“海
龙窝”。
这是别人的说法
但个人觉得关于上述这两种叫法都不
对,这是一个不懂泉港头北方言的人
翻译,又或者是一个自以为文化的雅
称吧,又或者他把海蛎的蚵和蛤蜊混淆
在一起了,蛤蜊的蛤也读ge.上面介绍
村名的时候说了蚵泉港头北话音译应
该读:e额.
首先海龙糕
用泉港头北方言怎么说(这里直接用普
通话音译:海灵饹,海字没错,那龙字
呢虽说发音(灵)是泉港头北方言龙字
的读音也没错,因为大家都是住海边的
从小看过海龙长的样子,所以不可能是
龙字,那就是上面的这种说法海棠和海
龙地方方言龙棠同音,所以前面两个字
应该是海棠没错,窝这个字是解释不
来的,窝泉港头北方言接近音是休,虽
然意境会很美,但和事实不符!首先泉
港头北话所有的糕读音分两种,一种是
粿一种是饹,
饹基本释义:一种食品,用豆面做成饼形,
切成块炸着吃或炒……
所以由此来说应该叫海棠饹,泉港方言
头北话[hailingge])
今天就介绍一下峰尾这家炸海棠饹的店。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问店名叫什么。
其实,这家店没有店名。
但是在峰尾当地人,很多都知道这家炸
海棠饹的店。
没有店名,靠着当地人指路,小安来到
这里。
店主人叫房香珠,今年59岁。
在当地,比她自己炸的海棠饹更出名的
是她的外号。
房香珠外号叫兔子(请用闽南话自行
脑补)。用房香珠自己的话说,只要说
兔子家在哪里,当地人都会指到这。
二十年前,房香珠在自家开设了这家炸
海棠饹的店,生意一直不错。
这个店就她一个人自己运营,早上八点
半开店,晚上五点半关门,二十年来,
她都是这样过来的。
舀入“海棠饹”器内,先舀半器,放进
少许砂糖,再舀满器,放进油锅中热炸
待粉糊凝结与器壁分开不相粘时,翻动
器具将之倒入油锅中炸匀,炸至呈赤金
黄色时,即可捞出食用。
房香珠炸的海棠饹,外表质地酥脆,内
里松软香甜。
咬上一口,嚼不粘口,滋味酥甜。一股
小时候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
不禁感慨,其实很多美食之所以美味,
不在乎食材的珍贵,而在于是否有曾经
的味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