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条悠闲的咸鱼,活到岁

如果想知道一瓶酒的年份,我们可以去找它的生产日期;如果想知道一个人的年龄,我们可以调查他的身份信息;可是如果想知道一条鱼几岁了,我们该用什么办法呢?今天要说的这种鱼,以几乎咸鱼的生活方式实现了超长待机。长寿,也让它的年龄测定成了难题。

鱼,你几岁了?

以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鲤科四大家鱼为例,如果想要知道它们的年龄,最简单办法是从它们身上取下一片较大的鱼鳞,去除表面的软组织洗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对于这些有鳞硬骨鱼而言,鳞片宛如与之终生相伴的衣裳,也会随着鱼体的发育由内而外逐渐生长。而在这一过程中,时光会悄悄留下刻印,使得鳞片上呈现出宛如树木年轮般一圈圈的同心环纹,人们便可通过计数这些“年轮”来确定鳞片主人的年龄,甚至根据环纹的宽窄,还可以算出鱼的生长速度等一系列信息。

本文作者小黄鸡和一条全长1.68米的大型鲤科鱼鱤(gǎn)鱼(Elopichthysbambusa),鳞片年轮显示其为8龄,现藏于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少侠小黄鸡

那如果是类似鲶鱼之类的无鳞鱼呢?这时往往需要通过耳石来确定这类鱼的年龄。所谓耳石是鱼颅腔中的“小石块”,由其内耳分泌物构成,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质和纤维性质的有机物质。根据鱼的种类不同,耳石的大小和形状也不尽相同,而著名的大黄鱼所在的石首鱼科,便是因为其硕大耳石而得名。由于鱼类在一年四季中生长速度不一,如春夏两季食物充足,水温较高,鱼生长得快,内耳分泌物多,耳石也就增大得快。秋后入冬情况恰好相反,耳石增大慢。如果一条鱼几经寒暑,那么它的耳石便会形成由厚度不同的分泌物薄层所包裹而成的小硬块。将耳石取出后,切开磨成薄片,就会看到和有鳞鱼鳞片年轮类似的一圈圈的同心环纹,进而可以知道鱼的年龄及其他生长信息。如果恰巧需要确定年龄的鱼种耳石难以观察,还可通过其骨骼和鳍棘等钙质部分确定年龄。不同体型光刺软头鳕(Malacocephaluslaevis)的耳石

CarmenLuciaDelBiancoRossi-Wongtschowskietal./BrazilianJournalofOceanography()上述这些方法虽然简便巧妙,却仍有一定的局限:只对硬骨鱼类适用,而对于鲨鱼等软骨鱼类而言,它们既没有可读取年龄的鳞片,颅内也没有钙质的耳石,因此很难确定其年龄。但人们也并非束手无策,如鲸鲨等一些大型鲨鱼虽是软骨鱼类,其椎骨仍有一定程度的钙化,因而在发育过程中也会形成年轮,人们便可依此计算鲨鱼的年龄。然而这个看似唯一解的办法却有诸多弊端:一方面人们发现一些鲨鱼的年轮在生长过程中反而变得稀疏,这也意味着由椎骨年轮估算年龄很可能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如果测龄对象椎骨钙化程度较低,那么它的椎骨很有可能是光滑无纹的,比如今天日历的主角——格陵兰鲨(Somniosusmicrocephalus)。这种鲨鱼会颠覆你“迅猛、凶恶”的刻板印象

ClaudeNozères/inaturalist

超长待机的鲨鱼

格陵兰鲨顾名思义是一种生活在格陵兰寒冷海域的鲨鱼,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小头睡鲨。所谓睡鲨并不是指这些脑袋短小圆钝的灰色“胖”鲨鱼酷爱睡觉,相反它们漫长的一生都在冰冷的海水里漂泊,只不过漂泊得实在太慢了。据研究统计结果,格陵兰鲨的日常巡航速度仅有0.2米/秒,即便在捕猎时的最大游速也不过0.7米/秒,因此大部分时候人们看到格陵兰鲨都是在水中缓缓漂浮,宛如睡着了一般。可别因此就小瞧了格陵兰鲨,作为北冰洋海域最顶级的捕食者,除鱼类和头足类外,人们还在格陵兰鲨的胃里发现过海豹,驼鹿甚至北极熊的残骸。迟钝的猎手却能捕获敏捷的猎物,这让研究者们十分费解,只能依据其细密如剃刀的牙齿猜测或许格陵兰鲨更偏向于食腐。然而也有新的研究指出,格陵兰鲨并非只是个“捡漏王”,它们或许也“好梦中杀人”,比如趁海豹熟睡时悄悄靠近,不讲武德地发起偷袭。就这样突如其来地出现

Hemming/WikimediaCommons或许是为了降低在寒冷环境下的能量消耗,格陵兰鲨的游动缓慢,捕食缓慢,就连代谢和生长也十分缓慢。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格陵兰鲨的生长速度仅约为1厘米每年,然而其最大捕获记录却达到了惊人的6.4米长,公斤重,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憨态可掬的大鲨鱼也是超长待机的老寿星呢?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终于另辟蹊径地找到了一个可信度最高的方法——测量格陵兰鲨的眼部晶状体。金眼鲷硕大的眼球

少侠小黄鸡喜欢吃鱼的读者或许会对熟鱼眼部的那颗白色小球印象深刻,而那正是鱼眼最初开始发育的核心部位,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晶状体便会如洋葱般一层层包裹其上,而当每一层形成时,它便会记录鱼所处栖息地的化学特征,甚至鱼在每个栖息地的饮食情况,人们也常常利用稳定同位素来分析这些藏在鱼眼中的“日志”。格陵兰鲨虽然视力很差,甚至往往还会因被长体窥目虫(Ommatokoitaelongata)等桡足类寄生导致失明,但眼球发育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格陵兰鲨与独角鲸的绘画,左侧有格陵兰鲨眼睛上的寄生虫

WikimediaCommons由于上世纪中叶冷战时期的大规模核试验,大量的C-14进入了海洋环境,并被海洋动物“收入眼中”,作为一种半衰期超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人们通过对鲨鱼眼球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测量,便可更加准确地估算这些鲨鱼的年龄。结果发现格陵兰鲨惊人的长寿:实验样本中最大的一尾鲨鱼预估寿命约为岁,但存在岁左右的上下浮动。这意味着这条鲨鱼至少有岁,至多可达岁,换句话说这有可能是一条明朝出生的鲨鱼。这一发现使得格陵兰鲨一举超越弓头鲸,成为已知寿命最长的脊椎动物!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些五六十岁的小鲨鱼距离性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他们据此推算格陵兰鲨的性成熟时间或许要到岁左右,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地球上单身最久的脊椎动物了。相较于人类为了长寿绞尽脑汁,这些格陵兰鲨的超长待机可谓是轻轻松松。

岁而已,这只能在脊椎动物界称霸——毕竟,植物界还有多岁的树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l/8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