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这是人们对青岛的第一印象
可是,你真的了解青岛吗
青岛人爱喝什么酒
青岛哪里的海鲜最正宗
来青岛一定要吃的饭馆是什么
青岛文化老街都是哪几条街
这些,你都知道吗
你要是连这些都不知道,
怎么敢说你是地道的青岛人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示范打开青岛的正确方式
凤凰网青岛特别策划:“青”城印记,
从人文风情给大家还原一个不一样的青岛!
跟紧小编的脚步,现在是第二站:美食篇。
特色篇:人人都爱的梭子蟹和鲅鱼
在青岛,要问什么最好吃,那少不了提到海鲜。海鲜是青岛的一大特产,在过去,青岛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这里的渔民靠打鱼为生,渐渐的渔村才发展起来。而如今的青岛,在不少乡村码头,还是能看到淳朴的渔民乘着渔船洒下渔网,清晨出海,日落而归,满载着一船新鲜的鱼虾,烹成一桌美味佳肴。
说到青岛的海鲜,那首屈一指的,便属梭子蟹和鲅鱼了。9月秋季来临之际,正是螃蟹肥美之时,青岛本地的梭子蟹每每在跟外地蟹在市场进行激烈“角逐”,都能拔得头筹,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蟹钳长,腿部紧实健康;二是梭子蟹体内泥很少,肉白细嫩,成丝状;三是由于钙、磷等营养元素丰富均衡,梭子蟹腹部发亮,蟹壳较硬。
由于梭子蟹在外声名赫赫,因此也经常被蟹“冒名顶替”,因此,选蟹的时候要格外擦亮眼睛。本地海捕梭子蟹的外壳多呈灰褐色,壳体带云斑,蟹壳比较坚硬。蟹腹部是青白色的,并略微突起,突起点较多,螃蟹腿部粗壮短、蟹钳长。本地蟹个头普遍没有外地蟹大。但“肉肥、仔多”是本地梭子蟹的特点,相同大小的螃蟹,本地蟹更沉。
梭子蟹的做法也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剥开蟹壳,蟹膏满黄肥,细白的蟹肉鲜美紧致,无论是清蒸水煮,还是爆炒酱汁,又或者佐以辣椒和酒,都无疑是一场味觉盛宴。
“鲅鱼跳,丈人笑”。四月是鲅鱼的天下,青岛沙子口的鲅鱼最为有名,在四月沙子口特有的鲅鱼节,引八方食客共赴沙子口,挑选味美的鲅鱼。
说起沙子口,从明清时起沙子口的渔民就靠贩卖海鲜鱼类为生,一到鲅鱼春汛,外地商队成群来到沙子口,将鲅鱼运往外地,当地人则用鲅鱼来换取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后来,鲅鱼也成为人们访亲探友所必带的礼物,以增进人情往来,并渐渐形成了鲅鱼礼俗。虽然有关鲅鱼节的习俗民间传说众说不详,但是在最合适的季节送上最合适的美味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其他的,也不过是增添一些传说色彩。
鲅鱼出水即死,所以最佳赏味期是二十四小时内,挑选鲅鱼的时候要注意,新鲜的鲅鱼,鱼眼湿润明亮,不会凹凸或者干瘪,肚子很有弹性。有的鲅鱼会在腮部和肛门处有破口,这不是捕捞时候挤破的而是因为鲅鱼体内的细菌感染使其胀破的,所以不要贪便宜购买这两处破损的鲅鱼。
关于吃鲅鱼,也有很多讲究。吃饭前,很多老人会先端起一盘鲅鱼分别向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点点,表示先请祖先和天地四方神灵享用的意思。新鲅鱼菜端上餐桌后,必须是长辈老人先动筷,此为“见鲜”,然后儿女们才可以共享,体现了“以孝为先”的传统礼教。
小食篇:哈啤酒吃蛤蜊,赛过活神仙
要说青岛最有代表性的美食,辣炒蛤蜊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了。来青岛旅游的人,好客的青岛人总会带你品尝蛤蜊,普通的贝类海鲜就这样渐渐成了青岛的名片。有多少外地人第一次吃蛤蜊就爱上了,从此一发不可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蛤蜊成了岛城第一鲜。喝啤酒、吃蛤蜊,成了青岛处处可见的风景。
蛤蜊之所以在青岛这么受欢迎,一是价格便宜,二是鲜味十足。一只只油光浸透的蛤蜊张着大嘴,露出雪白鲜嫩的肉,还有红色的辣椒和点缀的绿色香菜,这就是辣蛤蜊。而原汁蛤蜊,汤浓浓白白的好似牛奶,起锅放入几根小葱或香菜,鲜美不说,光是那颜色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青岛的蛤蜊来自城阳红岛,近几年红岛每年都举行蛤蜊节。胶州湾的蛤蜊是花蛤,青岛人通俗地叫泥蛤蜊,卵圆形,壳面光滑,具有同心环纹,外壳白净,肉质肥厚。只要在蛤蜊盆里放一点盐,蛤蜊就会乖乖地把肚子里的黑泥吐个一干二净。
作为最家常的海鲜,青岛人赋予蛤蜊很多不同的吃法。辣炒蛤蜊、原汁蛤蜊、微波蛤蜊是最常见的,还有很多诸如蛤蜊小豆腐、蛤蜊鸡、蛤蜊蒸蛋、蛤蜊面、蛤蜊冬瓜汤、蛤蜊疙瘩汤等新开发的美食。现在你再去市场买蛤蜊,价格涨到了15块2斤,那鲜味却是永远不会变的。而且好心的老板总是挑出吐的很干净的蛤蜊给你,你再也吃不出早年常见的死蛤蜊了。
一颗颗的蛤蜊,是大海对我们的美食馈赠,吃到口里的那一刻,那句靠海吃海说的真是妙哉。辣炒蛤蜊的精髓在于辣椒的辣和蛤蜊的鲜,两种味道的碰撞也让你在品尝之时有了些许味蕾的快感,此时再抿一口扎啤,这个感觉真是赛神仙,甚至比神仙的日子滋润得多。
夜食篇:夜猫子最爱野馄饨
夏天的夜晚,微风凉凉,在昏黄的路灯下,红帐篷一撑,马扎子一摆,一个个野馄饨摊前烟雾弥漫,夜猫子们也耐不住香味的诱惑,开始出动了。
“老板,来碗馄饨。”先喊一嗓子,然后抄起铁盘往里面放上鱿鱼,韭菜,肉串...很多人说青岛没有夜生活,可能跟南方晚上十一二点还熙熙攘攘,夜市热闹非凡相比,青岛的夜食没有那么丰富,但你仔细留意,青岛的夜生活也是有它自己的滋味在的。很多夜猫子穿着人字拖,汗衫和大短裤,摇着一把破蒲扇,不紧不慢的走下楼,只为了吃一口朝思暮想的野馄饨。有时候叫上三五好友,在摊边一坐,多点几串腰子,喝点啤酒,一个美好的夜晚就开始了。
青岛人吃野馄饨也是有讲究的,大棒子骨熬的汤头,大个儿馅儿多皮薄的馄饨,爱吃香菜的撒香菜,不爱吃香菜的加辣子,连着馄饨带汤吸溜溜的吞下,白天工作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苦愁似乎也随之下肚,氲氤在馄饨的热气下,寂寞的孤夜也温暖了。
几杯啤酒下肚,能侃的不能侃的,都开始夸夸其谈,牛皮都能吹到天上。酒喝下去感情就到了,你拐着我胳膊我扶着你肩膀,哥们长哥们短的叫着,管他什么现实愁苦,今宵就是要喝个尽兴!其实,很多时候你想念的不仅是野馄饨,更是陪你一起吃野馄饨的人。这个城市里,白天人们行色匆匆,到夜晚才能摘下面具,拥抱疲惫不堪的自己,野食是一种消遣,扎啤烧烤野馄饨,三五个知心好友,在这人间的烟火中,我们都找到了安慰。
对一座城市来说,饮食就是她迷人的脸庞。我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从饮食开始。就像豆汁之于北京,火锅之于重庆,青岛的海鲜啤酒野馄饨,给青岛本地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记忆在饮食之间,在暖心老板的招呼声之间,我们不谈对事业的雄心壮志,对感情的割舍留恋,在醉意朦胧时,所有的烦恼都随泡沫破碎吧。
这里的美食承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以吃的名义,人们在城市里交流穿梭,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连接成线,或许是放学路上和同学约好的野馄饨,下班路上偶遇同事的烧烤摊,周末和父母一起品尝螃蟹鲅鱼的滋味...青岛的美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口舌之欲,更多的是用“吃”折射我们的生活,将生活剥丝抽茧,我们才发现,原来爱才是最好的调味剂,不辜负美食和爱的平淡,生活才能逐渐伸展开,找到它该有的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