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花了万中韩夫妻在青岛养了34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72694.html

8年自费万!

一对中韩夫妇放弃美国绿卡

在青岛收养了34个孩子

只为还当初为女儿许下的一个愿

......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许明哲,黑龙江人,8年前和韩国妻子崔伊娜一起,放弃美国绿卡,带着省吃俭用积攒了6年的积蓄来到青岛,把准备了10年的计划变成了现实——为残障孩子建了个家。

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视频时长05:04

青岛新闻网原创视频

青岛IN胡吃海喝出品

?

“如果女儿能醒过来,

我一辈子为特殊孩子做事儿”

舍着在美国读大学的女儿不管,租住在没有暖气的农村,每天跟一群平均智商三四岁的孩子一起,一年搭上几十万……许明哲和崔伊娜为啥放着美国的舒服日子不过,偏偏到青岛来办个特殊儿童发展中心?

这,得从18年前说起。

那一年,许明哲正在韩国最好的理工大学读博,15个月大的女儿重病休克,8个专家会诊,一致认为孩子活不下去了,就算是万幸醒过来,十有八九也得重度残疾。

许明哲和妻子无法,跪地祷告,若是女儿能好起来,余生定将全力以赴帮助特殊孩子。

奇迹发生了。女儿醒了过来,除5岁前每月会晕个五六次外,一切正常。

从女儿醒过来的那天起,许明哲和妻子崔伊娜就打算实践“誓言”,给残障孩子或孤儿建个“家”。

但这“家”光有心可不成,还得有一定经济实力。年,博士毕业后的许明哲带着妻儿去了美国,凭借自己在数理化生方面的优势开辅导班,多的时候一小时课时费就有多元。为了多攒钱,他每天从下午3点上到晚上八九点,周末的课更是从早排到晚。

?

一个月、一个背包、

七八个城市,选定青岛

年,女儿的身体完全康复了,自己也存了些钱,再加上妻子崔伊娜在韩国的家族农场有些租金,夫妻俩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筹划着回中国,把特殊之家建起来。

建在哪呢?在美国的6年里,许明哲到处打听福利院、特教中心等的消息,发现一个就亲自前往考察,不管多远都去。

“特殊孩子比一般人更敏感的,自然环境、人的友善度对他们很重要。”这是许明哲几十次实地学习的经验。选择城市时,青山绿水、清新空气、温暖气候、友好居民,成了他首要考虑的因素。

打定了主意,许明哲一个人到中国选址。他背个包,从黑龙江一路到云南,哈尔滨、北京、青岛、苏州、上海等逛了七八个城市,每个城市呆个三四天。

“我来青岛,从栈桥坐公交到雕塑园,风景不错,一路还好几个人让座,问路的时候,也都挺耐心的,青岛风景美、人也好。”来青岛头一天,许明哲就爱上了这个城市,“后来逛到云南,还是喜欢青岛,就又回来转了几天,最后定下来,把妻子和女儿也带过来了。”

?

孩子们来这,

或多或少都有了些好的转变

选定了青岛,次年,同行之家正式向特殊孩子开放。如今,限于场地等因素,只有3个班,任课老师除3个带班老师外,只有一名音乐老师,再就是崔伊娜教教舞蹈。

崔伊娜擅长钢琴、舞蹈,得空,她会和孩子们一起弹弹琴、跳跳舞。周末常有小学生来同行之家联谊,孩子们的舞蹈基本由她排练。

当你走入孩子中,极易被他们的快乐、热情和友好感染。

初去采访,一推教室的门,四五个孩子伸出小手说“你好”,脸上笑容纯真,而这些孩子多数患有自闭症。老师潘小娟说,他们初来时几乎不与人交流。在同行之家,孩子们来这,或多或少都有了些好的转变。

课间发糖果,3个孩子把自己的递到你手里;跟着许明哲老师去买菜,有个男孩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带班老师买了个糖葫芦;午餐饭桌上,13岁的男孩告诉跟他端着同样餐盘的许明哲和崔伊娜,挣了钱要给许爸爸崔妈妈买蛤蜊、螃蟹,海鲜是那个男孩的最爱……

同行之家的孩子们虽然智力或身体不够健全,但却阳光善良。

?

吃穿用全包,

8年为孩子花了万

早7点半到,晚7点离开,没有周末,一年休息4个周。许明哲和崔伊娜的时间,基本都给了同行之家的34个孩子。

上课、赶集买菜、烧炉子、给孩子洗澡、到学生租住处修修补补……尽管有专门的厨师、生活老师、清洁工等,但许明哲和崔伊娜总是闲不住,看到别人忙活就去搭把手。在他们眼中,同行之家的学生就是他们的孩子,员工就是兄弟姐妹。“一家人,有什么你的活我的活的。”许明哲双手插在凉水里,一个人洗着一水池的蛤蜊。

厨师小于说,许明哲和崔伊娜一点架子都没有,吃饭干活都跟他们一模一样。

34个孩子,4个任课老师,再加上其他员工、陪读的家长,许明哲和崔伊娜每天免费供着50多个人一日三餐。孩子们入园,除租房一月花元外,不管是学习、三餐、零食,还是衣服、鞋子、牙刷、洗发水等用品,一分钱都不必掏。

“年刚来青岛时建在即墨,投了50多万,去年搬到王哥庄,有爱心人士帮助,我俩总共花了20来万。”许明哲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牺牲。加上月均3万的日常开销,8年来,夫妻俩为同行之家投入约万。

?

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办?

许爸崔妈有点愁

同行之家条件算不得好,为啥孩子们却进步不小?潘小娟解释道:“好多孩子家庭不健康,有父母本身智力不健全的,也有妈妈走了,爸爸另娶,孩子跟着老人的。”

来同行之家前,多数孩子一方面缺少父母关爱;另一方面因自身特殊,很难找到玩到一起的同龄人。进了许明哲和崔伊娜为他们搭建的家园,有了群时刻伴在左右的小伙伴,又有了关爱他们的老师,孩子们封闭的心灵,慢慢敞开了。

来到同行之家,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进步。

“每到周末,常有人来献爱心,又捐衣服又捐吃食,去年改造这个校区,电路也是好心人免费给装的。”谈起爱心人士的帮助,许明哲很是感激,但他同时也认为,同行之家若要持久走下去,得有自己的创收。而茶叶和蜂蜜,就是他备好的创收品。

“王哥庄的馒头有名,我们还想做馒头,也想做面包。但现在缺少压面机、发酵箱和可升降和面机,还没做。”眼下,许明哲和崔伊娜最盼望的,是把几个大件凑齐,再找上个专业师傅,尽快开工。

不过,许爸崔妈想把面包馒头尽快做起来,可不只是为增加点收入,更是想以此为契机,解决个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办?

同行之家现在的建筑面积多平,食堂、活动室、操场等又占去些面积,六七个孩子想进入却没有名额,正在“排队”。

“我和妻子总有一天会老会干不动,只希望有人能接手干下去,对孩子们好,我们什么都不要地离开。”这是夫妻俩的共同心愿。

此外,许明哲和崔伊娜也希望有更多手语、心理、美工、体育等方面的志愿者加入同行之家,给孩子们更专业的指导。

公益不分国界,大爱温暖青岛。

希望有更多的善意之人,善意之举。

希望更多有能力的朋友,来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

最后,

想对这对放弃原本优渥的生活,

千里迢迢来到青岛,

将爱的种子播进弱童心灵的异乡人,

说一声:谢谢!

你对文中夫妇的做法有什么感想?

欢迎文末留言

编辑:岛姐

内容来源:青岛新闻网记者/崔文静、宁冠宇

图片/视频来自:青岛新闻网记者/崔文静、宁冠宇

青岛IN胡吃海喝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青岛万象汇开业!餐饮满百返百!

青岛又一批拆二代将诞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gx/5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