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与渔的故事上集

海与渔的故事--乐亭(上集)

本来不打算写今年()国庆的游记,想了想还是做下记录,对这次旅途的纪念,也给大家一些参考。

春季就听说河北省乐亭县是水鸟迁徙的歇脚处,尤其是鸻鹬类鸟。既然春天路过这里,秋季一定还会回来,刚好今年国庆没什么活动,就和几个朋友,一起自驾来这边看看。

起初的目标是来这里看看迁徙的水鸟,计划待三天,然后去曹妃甸湿地,继续看看水鸟。看地图上两地都在海边,心想还可以钓鱼,于是带了鱼钩鱼线,没想到用上了,真是明智之举。

10月2日

2号上午九点半从东四环出发,历经三个半小时,到达乐亭这边的三贝明珠码头的家庭海景公寓,6号上午十一点从曹妃甸市区酒店出发,历经三个半小时到达西三环。全程避开了高峰拥堵期,路上都很顺利。

去程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了连片的澄黄的稻子,垂着稻穗,等待收割。想起在老家,国庆时候正是收割稻子、打板栗、摘毛栗的季节,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颇为怀念。路上时不时见到单只猛禽在天空飞过,因为不好停车,只好目测,不知道是迁徙的群体还是当地的群体。到达乐亭县境内的时候,就有了很多的池塘水域,沿海的潮湿地带,里面有成群的红嘴鸥在游泳,飞翔,估计每个池塘有三五十只左右,白鹭也是常客,但大多是单只、两三只活动。

乐亭和曹妃甸的旅游业并不完善,没有明显的提示牌、宣传册、旅游线路等等,所有想去的地方和想玩的项目,都要自己安排,提前做好准备,再问当地的人,而且这几天我一辆出租车、公交都没看到过……想要舒服的玩的朋友可要慎重考虑了。

但我们这个队伍,玩的很开心。

入住家庭公寓后,我们就收拾东西,去最近的菩提岛看看。

入口处买票,成人30,儿童半价,买了也没人检查,就没头没脑的进去了,停好车,拿了一份岛屿的地图。

因为是个小岛,不大,我们就沿着海岸边走。天空中家燕和红嘴鸥在飞,小树林里叽叽喳喳的都是鸟叫,拿望远镜看到了暗绿绣眼鸟,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鸟没看清特征,也没啥明显特征,此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长焦镜头的重要性了。

网络图片

走了一会我们就下到岸堤临海一侧,沿着海水边走。一起打水漂,海蟑螂时不时路过,很多直径一厘米的螺,超多的小藤壶黏附在石头上、岸堤斜坡上,从螺和藤壶的分布高度我们推测了海水涨潮最高的位置,以确保岸堤上的道路是安全的~~

小岛上的植物种类不多,多是普通的虎尾草、狗尾草等一些禾本科植物,乔木忘了看有哪些了,没什么特色,后面就不过多强调了。

海岛前端有一小片沙滩,沙子很细腻,我有收集的习惯,自然装了一罐回来;还发现了一些圆圆的、应该是兔子便便的粪球,当然也收集了。(这是我今年收集的第三份兔子便便)

作为没怎么见过海的人,看见海和沙滩,内心还是很开心的,于是脱鞋,光脚在海里走来走去,捡了蛤蜊、牡蛎和一种螺的壳。遇到了一支从北京来的自然教育营队,主要来观鸟和海洋动物的,小朋友们的桶里有寄居蟹和小螃蟹。于是我们也用牡蛎壳挖沙子,期待挖出点什么。当然啥也没挖到。

沙滩上有很多小小的洞,挖了很多个都没有新发现,偶然的挖了一个,从沙子里看到了一只小螃蟹,颜色和沙子一模一样,太难区分了!不过终于知道这些洞是谁干的了,原来是螃蟹躲在里面(再没挖到第二个小螃蟹)。有个小朋友经过我身边时,开心的跟她爸爸说:爸爸,这里有个好大的洞!就要准备挖了,我不好意思的告诉她:这是我们的棍子戳的,里面没有螃蟹~~于是,小姑凉失落的走了……

又在石头下翻了会螃蟹,快五点左右,现在的季节天黑的早、黑的快,我们就往回走。正好遇到一小群十多只凤头鸊鷉在海里潜水捕食,一会出现一会消失,很是调皮可爱。

根据公寓房东的推荐,晚上我们去吃了一家自助饺子,味道不错,也很便宜。对我这种没煮过饺子的人,最大的难题就是饺子什么样才是熟了,没办法,只能多煮会……

10月3日

3号早上,早起去海边散步。从公寓出来,过马路就是码头的海边。岸边有好几只大大的死螃蟹,中文名字叫:日本蟳(音寻)和近亲蟳。路边绿化带树林里鸟雀众多,看到了心仪很久的红胁绣眼鸟!那一抹淡红色很明显很好看!还有小鹀,其他的几种特征不明显的鸟就不认识了……

网络图片

来到了一个池塘边,全是淤泥,布满了一个个洞,里面肯定有东西。于是我徒手在淤泥里挖泥巴,一无所获。刚好看到一个洞口在冒泡泡,挖开泥巴一看,有个蛤蜊!(再没挖到第二个蛤蜊)

出于挖螃蟹和挖蛤蜊的失败经历,我才再次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我知道它们喜欢埋藏的深度、涨潮退潮时的习性等,我应该能挖到更多。

吃了早饭,前往这次行程重要的观察点之一:大清河盐场,观看鸻鹬类鸟。途中看到了海水晒盐后堆起来的盐堆,于是我们很欣喜的跑下车,充分的与盐堆接触:摸一摸,舔一舔,真咸!在一个脏脏的盐堆上踩踩。一只喜鹊在起重机上高高的站着,至此还没见到其他鸟。离开盐堆的时候,我又收集了一袋盐粒,大块的、粗糙的、富含杂质的盐粒。

到达导航的目的地后,周围都是居民楼和盐池,除了小鷿鷈、红嘴鸥、白鹭、不认识的柳莺、没看清的小鸟之外,没见到一只鸻鹬类!说实话,心里有点慌:跟预期的剧本不一样啊?

硬着头皮往里走了一点,又往北开了一点,看到了连片的盐池,也看到了众多的水鸟!距离约20-30米左右,还是红嘴鸥最多,但是明显能看到鸻鹬类鸟!为了这次的观鸟,特意买了鸻鹬类图鉴和中国鸟类生态大图鉴,就想多认识一下鸻鹬类,但是发现没用。除了反嘴鹬、黑翅长脚鹬,还有应该是青脚鹬、金眶鸻、黑尾鸥,其他的鹬类真的是辨认不出,简直是绝望。一边举望远镜一边翻图鉴都不行,全都一个样,太难认了……

后来我们就放弃辨认了,认真的看了会一群红嘴鸥在梳毛,其中混了只黑尾鸥,梳毛的动作蠢萌又可爱。

为什么大清河盐场能看到这么多的鸻鹬类水鸟?一方面是因为河北乐亭处在候鸟迁徙路线上,这里是沿海,水、食物、栖息地,对于迁徙的鸟类来说都很重要。另一方面就跟盐场制盐有关了。盐场将海水引到盐池里晾晒,水分蒸发后,海盐浓度慢慢变高,最后太浓了,结成盐晶体沉淀在盐池里了,就可以挖出来继续去提纯加工了。就像我们大量流汗过后,皮肤上都是细小的盐颗粒,原理是一样的。

当原始的海水由于水分蒸发,盐浓度变大、慢慢变咸的时候,就成了一种小动物生活的温床,这就是丰年虾,也叫丰年虫。丰年虾喜欢生活在比普通海水更咸一点的水里,所以盐池里刚好适合它们生活。丰年虾大约一厘米长,身体都快透明了,是水鸟们喜爱的食物,所以才有如此多的鸻鹬类待在盐池里,大快朵颐。

网络图片

我们看到了不同浓度的盐池,有的盐池已经沉淀了2-3毫米左右的盐粒了,我伸手在盐水里摸了摸盐粒,大小均匀,很咸,没一会手臂上就是一层盐霜。里面已经没有丰年虾了。如果我们把所有盐池里的盐水采样、分析浓度,就能得出丰年虾喜欢生活的盐水浓度了~~

寻找鸻鹬的过程告诉我们,当期待的结果还没出现的时候,不要放弃,再努力一下,说不定就有好收获了。

此时已经到了中午,我们辗转去浅水湾。浅水湾也是一个被遗弃的开发景点,附近有很多滩涂水域,有大量的水鸟。不过我们已经对鸻鹬不感兴趣了,在商店买了铲子,补充了饮用水,就去浅水湾的小小沙滩去玩,不过这里还没有菩提岛的沙滩好玩。

没一会我们就感到乏味了,决定往回走,看有没有更好玩的地方。

大概返回了三五公里,看到海边停了好多车,我们也决定去看看。走在泥泞、快干涸的地面上,地面上依然有很多洞,随手挖了挖,挖出一条沙蚕,这种只存在教科书里的动物终于见到了。跟蜈蚣的外貌没啥区别,不过它不咬人,可以拿在手里细细观看。

到达海边后,有很多人在钓鱼、捞鱼、捉螃蟹,或者是在坐着休息晒太阳。这里有几个废弃的建筑物,岸边有一些水泥砌成的方形尺子,里面都是海沙,浪潮一波一波的打过来。没想到这些水池有着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水池里的温度比海水高,很温暖,可能是里面水流动性小的原因。布满水泥面的藤壶是密恐者的灾难,每当海水打过来的时候,藤壶们就伸出了它们的蔓足!并且还会转动,以此增加过滤水中浮游食物的几率。发现这个现象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少见多怪),于是入迷的看藤壶捕食,以至于海水打湿了裤子。

在许多小螺的壳上,发现了很多附着的藤壶,有的背了一个藤壶,有的背了好几个。水池壁上偶尔能看到僧帽螺,像是一个圆锥,紧紧的吸附在壁上,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弄下来,放在手上的时候,它们就会吸在手上,黏黏的,很奇妙的手感。

背着藤壶的螺

僧帽螺在哪里?

外壳毫不规则的牡蛎也黏在池壁上,张开了一面的壳,方便吃到海水里的食物。轻轻一碰,它就把壳闭上了,警惕的很。我们专注玩耍的行为吸引了一位小朋友的注意,也加入到行列中来,没一会他就发现了一个软软的,有很多触手的生物,原来是个海葵!第一次发现自然里的海葵,怕它有毒,就拿牡蛎壳戳了戳它,吓得海葵把触手都都缩回去了。后来又在隔壁池子里发现了满壁的海葵,我们把它们的触手全部戳的缩回去了~~

水池里铺了一排砖头,每个砖头缝里都探出了一只小螃蟹,我们就拿手指去吓唬它们。有的警觉,很快缩回去了,有一只很勇猛,用小钳子夹手指上的死皮,往嘴巴里塞,一旦手指动了就吓得缩回去,没一会又出来取食……真想把脚放进去,让小螃蟹帮帮忙,打理一下。

观察一会,后来放生了

有人钓上来一条比目鱼,说明这里的物种多样性真的很不错。

玩了很久,我们又回到公寓附近挖蛤蜊的地方,大约五点半左右,夜幕即将来临。岸边有很多人在钓鱼,时不时就能钓上来一条。沿着岸边走走,水里有很多的螃蟹,样子很怪,经过询问是豆形拳蟹。它们这么晚出来干嘛呢?留意了会,看到一只拳蟹蹲在淤泥里,还没看清它的动作,就把自己一半身体埋进泥里,接着整个身体都埋在泥里。如果不告诉你这里有一只螃蟹,你肯定发现不了这块淤泥有什么不同,它与环境融为一体了。

10月4日

4号,早上继续早起,去岸边转转。好多白头鹎在树梢嘹亮的叫着,看到了小鹀,和不知名的小型鸟雀,两只大鸟从头顶飞过,一队雁鸭呈人字形往南迁徙。小时候看到的大雁南飞多,长大了就没怎么抬头看了。

去了一片新的小沙滩,早晨光脚在水里走也不凉,很舒服。许多几毫米大的小螃蟹在沙滩上横行,身体很厚,眼睛也突出。水里的有些螺壳会动,不用说,肯定是寄居蟹,遇到的四五只寄居蟹都很小,不知道是种类问题还是年龄问题。

寄居蟹喜欢待的螺壳

上午去出海打渔。说是出海打渔,不过是交钱给船家,他们开船带我们溜达一圈,然后收一串渔网,网里有多少鱼获都归我们,全部过程约四十分钟。坐船的新奇劲还没过去,船家就都准备起网了……网里有很多种类,几只海胖子(矛尾复虾虎)、一只牛尾鱼、一只鲻鱼、两只海鲈鱼、许多日本蟳和近亲蟳、一只皮皮虾、三个螺等。尤其是螃蟹很多,除了三只超大的,其他都是中等和小个的。出于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我们放生了很多小螃蟹,还给船家留了半桶。于是我们提着剩下的螃蟹和全部的鱼、螺,愉快的下船了。

离开不远,找到了一片沙滩,我们又把螃蟹挑了出来,留下了四只最大的,剩下的约十来只中等的螃蟹,被摆在了海边,有的很快就爬向了大海,有的傻傻的坐在沙子里,朝天高举着两个大钳子,一动不动。我们笑称它们在“祭天”。

海浪一波一波的打过来,螃蟹们不为所动,我们拿小树枝戳它们,它们就勇猛的用钳子反击,凶得很!当我们从它背后进攻的时候,螃蟹可以近乎仰躺在沙地上,继续用钳子跟我们搏斗!我们这时才明白,高举钳子的螃蟹才不是在祭天,而是这个姿势对它们来说,是一个可以全方位战斗的姿势,可以正面搏斗,也可以仰躺着反击来自背后的攻击,可谓是万无一失。

最绝的是,大家吃螃蟹的时候就会发现,螃蟹最小的那两条蟹腿,不是尖刺状,而是扁扁铲状,为什么是这个形状呢?因为当螃蟹坐在沙子里,做出战斗姿势的时候,它们会把这一对铲状足埋进沙子里,稳固自己的下盘。当强大的敌人想把它们从沙子里拎起来的时候,下盘盖的沙子会增加阻力,不方便拎起来。(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有这样的作用)当然铲状足还可以用来铲土、土遁~~

愉快地放生了中等个头的螃蟹,我们带着剩下的渔获去买了两根手动钓鱼杆,就是那种一节一节伸缩的,超市只有最后两根手杆,海杆我又不会用,就没买了。买好沙蚕当鱼饵,我们回到挖蛤蜊的地方准备钓鱼。

留了四只大螃蟹和三个螺

钓鱼的过程很顺利,穿好鱼饵,甩杆,等待20秒,起竿,上面就会有一条鱼,有时候20秒都不用……全部都是海胖(第一声)子,正式名叫矛尾复虾虎。百度一下发现它们喜欢生活在有淤泥的水域,嘴大贪食,一点没错~~

两根手杆给同伴在用,我只好自己做一个钓竿。幸好提前带了鱼钩(算了下,鱼钩应该是高中时期买的,至少有八九年了)和鱼线(粗大的棉线,缝针用的),又找了根木棍,牢固的捆绑在一起后就扔进水里。因为木棍太短了,估计只有一米五,我只好踩在淤泥里,往前伸着木棍,也很心满意足的钓鱼了。

钓鱼的过程很欢乐,很开心。我小时候经常钓鱼,每周都要去家门口的小溪流里垂钓,爸妈担心我落水出事故,经常管着我,看着我钓,生怕下河出事(小时候每年都有下河游泳淹死的小孩,所以爸妈很担心,也导致我一直不会游泳,对水莫名地恐惧)。上高中后就没机会钓鱼了,估计也有快十年没好好钓鱼了。

上午钓了一个多小时就回去退房,然后去饭店吃饭,加工螃蟹和鱼:清蒸和鱼汤。我不喜欢吃螃蟹,其实海鲜都不怎么喜欢吃,跟小时候吃的少有很大关系。尝了几个蟹腿,肉质鲜甜,非常不错,比昨晚的蟹美味多了。大大的螯钳里的肉像是小鸡腿一般,可过瘾了。

为啥蒸出来五只螃蟹?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咬开大钳子,剥好,给同伴吃……觉得剥螃蟹比吃有趣多了,就像自助烧烤时,烤东西比吃东西有趣一样。

咬开钳子是技术活

吃完了螃蟹和海鱼,我们继续去钓鱼,互相换位置、钓竿,不断的尝试。我用手杆时总是钓不上鱼。浮标漂在水面上,鱼咬食时的动静传不到鱼竿、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竿。但是用木棍时,鱼咬钩时的轻微力道都能从线上传过来,在用手杆长时间无果后,换了木棍,一连串上钩了五六条鱼,连呼“手杆有毒”。

钓鱼时漂过来一只海蜇

经过了一整天与海鱼的接触,晚上五点多,我们带着满满的渔获,前往了下一个目的地:曹妃甸湿地。

海鲈鱼

牛尾鱼

鲻鱼

钓鱼照

乐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它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沿海,滩涂,浅滩,盐场等等,多样化的生境赢得了迁徙候鸟的青睐,在此驻足,让众多的自然爱好者、观鸟者得以大饱眼福,尽情欣赏飞羽生灵的魅力。传统朴素的渔猎生活更是让内陆人民恋恋不舍与少见多怪:藤壶,螺贝,海葵,螃蟹,虾蛄,各种海鱼……如此种种,共同构成了乐亭之旅海与渔的故事。

曹妃甸呢?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下集再来絮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gx/5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