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干饭人拍了拍你

今人之食,古人未必有食

古人之食,今人未必食之

下面这些古代奇珍异食

你了解多少呢?

土拨鼠

(你不要过来阿)

啊!!!!在古代土拨鼠也能吃?

土拨鼠是啮齿目其中一种,旱獭属,又名土属拨鼠草地獭。土拨鼠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

“土拨鼠肉味甘,性平,虽肥而煮,无膻味。”

——《饮食须知》卷八

“塔刺不花,一名土拨鼠,味甘,无毒,主野鸡瘘疮。煮食之,宜人。虽肥,煮则无油,汤无味。”

——《饮膳正要》卷三

“塔刺不花,又名土拨鼠,鲜同兔、玉面狸。宜酒醅,同葱、花椒糟蒸;宜溲小麦面苴之陈。”

——《竹屿山房杂部》

在我国古代,鼠类动物十分活跃,古人往往从鼠类动物中猎取肉食,借以丰富自己的饮食生活。

土拨鼠是在元代被列入的野味珍品,深受北人的喜爱,蒙古人以此鼠肉为美食,每年逐猎不绝,尤其是冬季,土拨鼠在洞穴里冬眠,人们掘开洞穴即能得之。

当时皇家冬祭,都会以土拨鼠的肉食上祭祖宗,可以说土拨鼠是当年蒙古族人传统的肉类美食。入明之后,食用者就变少了,但是在肉类食谱当中,土拨鼠仍然还有一席之地。

只是,土拨鼠那么可爱,我们现在肯定不忍心再对它下手下口。

西施舌

这么残忍?!是西施的舌头吗?

西施舌,别名车蛤、土匙、沙蛤,为蛤蜊科动物。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恰似人舌,故有西施舌之称。

“福州而南,蓝甲天下,海错饴饧,实称利筦。……出东四郡,以西施舌为第一,蛎房次之。”

——王世懋《闽部疏》

“西施舌味美在肉,……啖之柔脆,以是为珍。”

——郝懿行《记海错》

“西施舌甘、平、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风,凉肝明目。海错美品,得此嘉名。”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

西施舌的价值大约在宋代时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sy/8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