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改良坐卧位

白灵酊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4000.html

作者:李玉娟,刘鹏,杨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典型特点是位置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发作和特征性眼震,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BPPV诊断主要依据年提出的Dix-Hallpike试验和年提出的仰卧侧头试验(SRT)进行定位定侧。然而,两种变位试验都受检测角度和速度的影响,导致诱发眼震不典型,水平眼震两侧幅度相等或太弱、旋转眼震不易辨别方向,使得判断患侧困难,影响复位治疗。10%的水平半规管结石(HC-BPPV)患者两侧幅度近似难以决定患侧。年Nuti等提出坐-卧位试验(SSPT),患者由坐位变成仰卧位,面朝上头上抬30°,用于测定水平半规管患侧。李楠等认为应用正中平卧位试验有助于后半规管的诊断。近年来,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在BPPV中的诊疗价值得到肯定,SRM-IV改良SSPT试验在BPPV中的诊断价值尚未明确定论。本研究探讨SRM-IV改良SSPT试验在BPPV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年4月1日至年1月18医院眩晕门诊确诊的BPPV患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年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并排除中枢性疾病引起的位置性眩晕。所有患者都在SRM-IV上完成检查。

仪器设备:二代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由济南拜伦斯医疗有限公司制造,主要由眼罩、主机、操作台等部分组成,眼罩内置红外视频摄像头,计算机自动分析眼球运动轨迹、记录参数,也可通过视频直接观察眼震,并能再次查找回放,有效测出眼震潜伏期、方向、慢向速度、持续时间(图1A-B)。

方法:SRM-IV眼震诱发方法①自发眼震:受试者固定在座椅上端坐正前位,戴好眼罩,睁开双眼,目视前方,观察眼震。②SRM-IV诱发试验:改良SSPT试验:受试者坐在全自动转椅上以90°/s的速度进行转动,由端坐正前位旋转90°至平卧位(图1C)。Dix-Hallpike试验:左后半规管诱发试验第一步:患者端坐在正前位,沿垂直轴快速向左侧旋转45°;第二步:全身迅速向左侧后仰°,观察眼震类型、持续时间、慢向速度,每个位置停留30s;第三步:缓慢坐起至正前位;右后半规管反之亦然。SRT试验:第一步:受试者由端坐正前位转至平卧位,全身迅速向左侧转动90°,观察眼震,再回到平卧位;第二步:全身迅速向右侧转动90°,观察眼震后回到平卧位,缓慢坐起至正前位。

检查顺序及患侧判定方法所有受试者按自发眼震、改良SSPT试验、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顺序进行检查。改良SSPT试验出现眼震,顺时针扭转眼震则判定为左侧后半规管结石(PC-BPPV),逆时针扭转眼震则判定为右侧PSC-BPPV(以检查者视角),对于水平眼震,若SRT试验眼震向地则眼震强的一侧为患侧,背地眼震则眼震弱的一侧为患侧。判定方法:若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与改良SSPT眼震判定结果一致,则按患侧进行复位。若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与改良SSPT眼震判定结果相反,则按经典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结果进行复位。若眼震方向不易观察,或双侧相仿,则按照改良SSPT试验结果进行复位。

疗效评定与随访治疗结束后健侧卧位或平卧,避免剧烈活动、过度仰头、低头,嘱其多饮水,1周后复查,再行SRM-IV眼震诱发试验,观察有无眼震及眩晕。参照BPPV疗效评估分为三级: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经复位治疗后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经复位治疗后减轻,但未全部消失;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经复位治疗后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有效率=(痊愈+有效)/总病例数×%。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纳入例患者,男94例,女例;年龄20~90岁,平均(56.7±15.4)岁;PC-BPPV例,HC-BPPV例,双管合并结石8例;复位过程中耳石异常移位6例,4例由后半规管进入水平半规管,1例由水平半规管壶腹嵴进入后半规管,1例由水平半规管变成水平半规管壶腹嵴。

假性自发眼震(PSN)出现PSN10例(3.2%),水平半规管壶腹嵴耳石(HC-BPPV-cup)7例(2.3%),水平半规管耳石(HC-BPPV-can)3例(1%),PC-BPPV均未见PSN。

改良SSPT眼震诱发阳性率观察到SSPT眼震例(72.7%),其中HC-BPPV69例(30.5%,HC-can43例,HC-cup26例),PC-BPPV例(69.5%)。

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在患侧判断中的准确性对比例HC-BPPV患者中,明确病变侧96例(81.4%),其中改良SSPT试验阳性50例(50/96,52.1%),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一致43例(43/50,86.0%),复位治疗后有效率%(43/43)。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判定结果不一致7例(7/50,14.0%),按经典变位试验判定结果复位有效率85.7%(6/7)。改良SSPT试验未诱发出眼震46例(46/96,47.9%),按经典变位试验判定结果有效率97.8%(45/46)。经典变位试验无法判定患侧22例(22/,18.6%),其中经改良SSPT试验明确患侧19例,复位有效率89.5%(17/19),3例在改良SSPT试验未诱发出眼震,根据患者主观感受眩晕侧进行复位,有效率66.7%(2/3)。

例PC-BPPV患者中,明确病变侧例(93.8%),改良SSPT试验阳性例(/,80.1%);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一致例(/,98.6%),复位治疗后有效率%(/)。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不一致2例(2/,1.4%),按经典变位试验判定结果复位治疗有效率50%(1/2)。经改良SSPT试验未诱发出眼震36例(36/,19.9%),按经典变位试验结果判定患侧复位有效率86.1%(31/36)。经典变位试验无法判定患侧12例(12/,6.2%),其中经改良SSPT试验后明确患侧12例,复位有效率%(12/12)。

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治疗成功率的比较例患者中,按经典变位试验判断结果复位成功者例(87.5%),在改良SSPT试验出现眼震例,按其判断结果复位成功者例(95.6%),经两种方法判断后治疗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讨论

BPPV诊断常用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很少有人研究SSPT试验在BPPV中定位患侧的诊断价值。患者迅速从坐位到仰卧位,耳石由于重力和减速力推动其下降,如果结石在水平半规管则会随内淋巴液远离壶腹流动,如果结石黏附在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帽则会随内淋巴朝壶腹流动,若结石在后半规管则会随内淋巴远离壶腹流动,根据Ewald第三定律,水平半规管向壶腹运动为兴奋,垂直半规管远离壶腹运动为兴奋,因此SSPT试验眼震在向地眼震中快相向健侧,背地眼震快相朝向患侧,顺时针扭转眼震为左后,逆时针扭转为右后。SSPT试验通过观察眼震方向就能判断病变侧,无需比较眼震强度。Han等从例HC-BPPV患者得出SSPT眼震阳性率HSC-can36.4%,HSC-cup41.5%。Yetiser等从79例HC-BPPV患者得出SSPT眼震阳性率HSC-can52%,HSC-cup65.6%。李楠等从76例PC-BPPV患者得出正中平卧位眼震阳性率76.32%。本研究例患者在改良SSPT试验出现眼震阳性率为72.7%,HC-BPPV与PC-BPPV为1∶2.3。

并非所有的BPPV患者都能诱发SSPT眼震,这可能与耳石碎片的重量、数量有关。SSPT眼震也可能与移动速度有关,为了避免耳石碎片在检查过程中分离,本研究先行改良SSPT试验,再行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这对后面的变位试验阳性率会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12例P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未观察到眼震,而在改良SSPT试验诱发眼震。所有诱发试验按统一顺序进行,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在HC-BPPV,7例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判定结果不一致,在PC-BPPV,2例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不一致,笔者推测在改良SSPT试验时耳石碎片分离,小部分耳石碎片随着内淋巴液向其原本方向的反向移动,则会出现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不一致。

大部分BPPV患者行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能确定患侧,但本研究中34例(10.9%)无法明确患侧,其中HC-BPPV22例、PC-BPPV12例。这34例患者出现改良SSPT眼震31例,根据其判定结果复位有效率为85.3%。按经典变位试验判断结果复位有效率87.5%,按改良SSPT试验判断结果复位有效率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改良SSPT试验较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更准确。然而,并不是所有BPPV患者均能诱发改良SSPT试验,其判断患侧率并非%,因此改良SSPT试验不能完全取代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

改良SSPT试验在判断BPPV患侧时准确率强,对于经典变位试验无法判定患侧时,改良SSPT试验可以减少反复多次运用经典变位试验,减少患者痛苦,同时也能验证经典变位试验判断患侧是否准确,提高临床诊断,有利于准确的复位治疗。

来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第14卷第11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sy/8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