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冬瓜送香菜
柳已青
在青岛的菜市场上,经常见到东瓜。东瓜可谓瓜类中的巨无霸,市民买菜,谁家也不会买一个冬瓜回去。没有那么大的劲搬回家,大热天,有那么大的劲儿也不搬。如果真的汗流浃背地搬回家,说不准被路人暗笑:傻瓜!
冬瓜常见到是墨绿色的皮。
白皮冬瓜
常见卖冬瓜的摊贩,用刀比量着说,您要这么一块。说着,刀就切了下去,带着墨绿色的皮,白嫩的瓜瓤,中间带着瓜种,最里面中空。这样一块冬瓜,就装进了环保的塑料袋子,然后,卖菜的摊主很贴心地将两棵香菜,放进塑料带,免费。不知别的城市的菜市场是否这样,只知道,青岛的菜市场,买冬瓜送香菜,是不成文的规定。
冬瓜蛤蜊汤,是青岛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先把蛤蜊洗干净,放进锅里,加入少量的水,盖上锅盖,等锅开了,就听见蛤蜊噼里啪啦开口的声音。蛤蜊受热全打开,即可熄火,热气散去,只见白色的汤汁,好似牛乳。把蛤蜊肉扒出来,放在一个盆子中。原汁的蛤蜊汤留在锅中。然后,将切成薄片的冬瓜(或者切成块)放入锅中,直至煮软。最后把蛤蜊肉倒入,再煮三两分钟即可。关火后立刻撒入香菜段。
简单,清淡,美味蛤蜊冬瓜汤!
这个汤,色相诱人!
夏天的餐桌上,冬瓜蛤蜊汤,简单,清淡,爽口。这道菜不仅能够消暑,冬瓜还是女士们最理想的减肥蔬菜。《食疗本草》说:“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长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说明中国古代就对冬瓜具有减肥功效有了认识。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原产我国南部及印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供应季节为夏秋季。“夏季解暑吃瓜果”其中冬瓜是夏季解暑降温的重要食物之一。秦汉时期,我国的医学宝典《神农本草经》就把冬瓜列为菜类的上品。现代的考古,曾在汉代的古墓中,发现冬瓜的种子。公元9世纪(唐代后期),冬瓜从我国传入日本(日本称为“唐冬瓜”),16世纪从印度传入欧洲,19世纪再传入美洲。20世纪70年代,冬瓜从我国引入非洲。也就是说,不论你客居什么地方,都能吃到冬瓜。冬瓜如此受欢迎,遍布各个大洲,主要是它产量大,便于储存和运输。
丝瓜、茭瓜、葫芦、冬瓜、黄瓜等瓜类植物,都在藤蔓上开出硕大的黄花,这成为田园风光的象征。瓜类植物硕大的黄花,可能是引诱昆虫传播花粉。
宋代郑安晓的《咏冬瓜》诗云:“剪剪黄花秋复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莫笑,腹里能容数百人。”“剪剪黄花秋复春”,道出了冬瓜的生长习性。冬瓜一般先发生雄花,随后发雌花,雄花和雌花按照一定的间隔和顺序,交互生长,好像剪刀剪裁过一样,排列的十分整齐。
明代时期,冬瓜在文献中又被称为东瓜。冬瓜味甘、微寒,益气,耐老,消烦,解毒,有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王者慈仁则芝草生,食之令人延年。”古人还把冬瓜称为“地芝”“水芝”,可见古人对冬瓜的厚爱。
冬瓜还可以制作冬瓜糖。
冬瓜主要产于夏季,取名为冬瓜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尔雅》说:“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份涂;其子亦白,故名。”由于冬瓜果实中的空洞较大,瓜瓤中有许多椭圆形的种子,古人给它起了一个雅称“百子翁”。
在冬瓜腹中的空洞里,寄托着古人美好的生活理想,家有良田百亩,膝下儿女成群。延续了几千年的田园美梦,在最近的百年中完全断裂。每一次在菜市场遇到冬瓜,我都会想起一句张爱玲小说中的话,“我们回不去了”。
柳已青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