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十分之一的成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很多CKD患者会逐渐进展至尿毒症。为了延缓CKD的进展,现有的指南都建议:CKD患者应限制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肉类是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了延缓CKD患者的肾功能恶化速度,应严格限制肉类的摄入量。我们在餐桌上看到的肉可以分为红肉跟白肉,那么哪种肉才是最适合肾友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吃肉的问题。
红肉VS白肉:
红肉是营养学上的词,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的颜色来自于哺乳动物肉中含有的肌红蛋白。
白肉是烹饪之前颜色发白的肉,包括禽类(鸡、鸭、鹅、火鸡等)、鱼(三文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价值区别
红肉肌肉纤维较为粗硬,富含饱和脂肪,吃多了会引起血脂增高、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红肉中富含矿物质,还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A、D)等。红肉的突出优点是血红素铁的含量很高,算是补血最好的一类食物,这对于预防肾友贫血非常有帮助。
白肉相对而言纤维细腻些,脂肪含量也比较低,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尤其是鱼类富含的n-3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保护有益处。
研究表明,红肉摄入可能会增加普通人群肾功能衰竭的风险,采用白肉或其他蛋白质代替红肉可显著降低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为探讨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主要来源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Woon-PuayKoh博士研究小组从新加坡华人健康研究中选取63,例新加坡华人健康数据进行前瞻性研究。97%的受试者红肉摄入类型为猪肉。其他蛋白质食物来源包括家禽,鱼/贝类,蛋类,乳制品,大豆和豆科植物。平均随访时间为15.5年。
研究人员发现,红肉摄入与肾衰竭风险增加有明显关系,而且还具有“剂量依赖性”。红肉摄入量最多的人群比摄入量最少人群患肾衰竭的风险高40%。另外,研究未发现家禽肉类、鱼类、鸡蛋或乳制品的摄入与肾衰竭有关,将红肉替换成其他蛋白质食物,肾衰竭发病风险还可降低62%。研究人员表示,肾病患者或健康人群不必因噎废食,红肉适量吃并不影响健康,只是不能吃过量。不要顿顿吃,也不要无肉不欢。推荐用鱼类、贝类、家禽、乳制品、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替代红肉。适当减少红肉摄入量,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肾病进展。
CKD患者或担心肾脏健康的普通人群在咨询蛋白质摄入类型和来源时,该类人群可以摄入蛋白质,但应考虑食用植物蛋白;如果坚持吃肉,最好避免红肉摄入,选择鱼/贝类和家禽类。
华西肾科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