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初衷
小编当年在读研期间,就深有这样的感概:同是类似的研究方向,别的课题组就能发SCI,有的甚至是一区二区的,而自己只能默默的在中文期刊中混迹。发文章这个事情,抛开写作水平,实验方案及所用的方法可以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影响文章的质量上起重要的作用。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年2月份刚刚发表在FoodChemistry上的文章,作者出自大连工业大学谭明乾教授团队,学习食品领域如何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食品水分动力学。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最早用来核磁共振测井,用来区分一些含氢流体分子量差异较大,而在一维T2谱中信号重叠的物质。如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维核磁共振被借鉴到食品领域研究水分交换等信息,可以说是国内食品第一篇,墙裂推荐大家阅读本篇文章。
▲图1.T2谱上重叠的油气水核磁信号
▲图2.页岩孔隙流体在T1-T2谱上的分布
本文核心观点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表征食品动力学方面表现较大的应用潜力;
T1-T2结果显示蛤蜊样品在70℃-80℃之间有显著的变化;
与40℃–70℃明显不同的是,80℃加热条件下拥有最大的持水性和显著的微观结构变化;
DSC结果表明当温度高80℃时,蛋白已经变性,硬度、咀嚼性等一系列质构指标在80℃表现出明显变化。
01
为什么研究水分变化和蛋白质变性?
海产品易腐败变质,蒸煮或加热处理是水产品干燥前处理的主要方法。加热温度对蛤蜊制品的保水性和质地有显著影响,过度加热导致营养丧失,口感变差;加热不足则导致食品有害病毒、微生物感染威胁健康。研究合适的加热温度对于海产品的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分是蛤蜊热加工的一个重要特性。正因为水分与许多理化指标如硬度、粘性、咀嚼性、复水率、冰点、蛋白质变性直接相关。研究水分迁移和分布,对于预测蛤蜊的品质变化和评价蛤蜊的理化性质必不可少。
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技术,近年来主要研究诸多海产品的水分运动和迁移,这些例子无论在食品领域、还是岩心孔隙中的水分迁移、土壤未冻水含量等方面都不胜枚举。
T1-T2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能提供比一维图谱更丰富的信息。在本文中用来研究蛤蜊加热过程水分迁移和蛋白质变性,能获得水分分布和转变温度的精确信息。
02
实验仪器及方法
▲图3.蛤蜊样品实验处理流程
新鲜的蛤蜊样品,室温下在盐溶液中吐沙1h,分别在40、50、60、70、80、90、℃下水域加热2min,在室温下冷却10min,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分析,分析项目如下。
核磁分析:一维T1和T2弛豫分析、2DT1-T2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
宏观分析:重量损失和WHC分析确定宏观水分定量变化、MRI确定水分分布,质构分析研究结构性质
变性温度: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微观分析:显微镜分析
所用核磁仪器: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NMI20-H-I,共振频率为22Mhz。
核磁共振仪器图片为配图
03
核磁结果分析
蛤蜊蛋白的二维T1-T2中的不同组分的水分归属
二维T1-T2弛豫谱中可以观察到三种水分。
组分1用T2b表示,弛豫时间1-10ms,被认为是束缚水。T1和T2弛豫时间很短,基本不随加热温度变化。表明这部分水牢牢的缔合在肌原纤维组织的内部以及存在于三级、四级蛋白结构之中。
组分2用T21表示,弛豫时间ms,被认为是不易流动水;
组分3的水分的弛豫时间在0ms附近,被认为是自由水,存在蛋白组织的外部及细胞之间。
从不同组分的水分析,T1-T2结果表明,80℃左右蛤蜊蛋白可能发生变性
▲图4-1.2DT1-T2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蛤蜊弛豫特性
(a)未处理(b)40℃(c)50℃(d)60℃
二维图谱中右下角白框中的为组分1和组分2的放大图。
▲图4-2.2DT1-T2研究不同加热温度下蛤蜊弛豫特性
(e)70℃(f)80℃(g)90℃(h)℃
初始——加热到80℃
第一组分在整个过程基本没有变化。
第三组分的水分恰好与之相反,(图4b)所示,当蛤蜊在40°C下加热2分钟后该组分发生显著变化。随后保持不变,直到温度达到80°C(图4f)。
80℃——℃
如每个图的右侧所示,温度从80℃升高到°C时。加热前,组分2和组分3有两个峰值(图4a),在加热后合并为一个主峰(图4b-f),80℃之后又出现两个峰值(图4g和h)。相比之下组分3的T2变化更为显著。
通过二维T1-T2对水分的细致分析发现,蛤蜊蛋白在80℃左右可能发生变性。
各组分所占比例分析
组分2水分比例:未加热时该水分占82.92%,升温至70℃,其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70℃至80℃,比例下降;80℃后逐渐增加。可见80℃是一个变化转折点,预示着蛤蜊蛋白发生了品质的改变。
T1和T2一维弛豫谱图分析
由于T1弛豫反映水分中的H质子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换和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以T1为例。如图所示,温度从30℃到40℃时,弛豫时间减小,40℃——70℃时又开始增大,在80℃时急剧减小,80℃——℃又开始增大。(T2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所有这些结果表明,蛤蜊样品在70-80°C左右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这与上述2DT1-T2的结果一致。
MRI成像结果:温度高于80℃时,组织松散,亮度明显降低。
核磁共振技术除了无损、快速等这些广为人知的优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提供丰富的信息。除了以上弛豫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能直观的显示出样品内部的水分分布及迁移情况。
▲图5.不同加热温度下T1和T2的加权成像(a)及图像相对质子强度(b)
MRI成像直观看出:与未加热相比,40℃、50℃、60℃加热下蛤蜊组织发生了轻微的改变,但仍然具有完整稳定的组织结构。但当温度升高到80°C时,其组织变得松散,亮度降低。
当温度从50℃-℃升高过程中,由于温度引起水分蒸发,图像中的信号强度呈下降趋势。在80℃到达最低,表明蛤蜊样品在80℃左右发生了显著变化。随后,在80-℃时,T2加权图像的强度略有增加,表明过热增加了蛤蜊的横向弛豫。T1和T2加权成像是对T1-T2弛豫谱图结果的有效表征。综合以上信息,估计蛤蜊变性温度为70-80°C。
_04
数据分析:PCA及热图分析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贡献了99.6%的特征数据,其中在PC1上,未处理样品和40-80°C处理的样品主要分布在左侧PC1值较低的区域,而高温(80-°C)处理的样品主要分布在PC1值较高的区域(如图中分割面示意图)。
▲图6.将不同温度下的核磁数据进行PAC分析(a)和热图分析(b)
热图分析表明:未处理样品和40-70°C处理的样品主要分布在1区和2区,高温(80-°C)样品主要分布在3区。在70和80℃下处理的样品分布在2区和3区,表明蛤蜊样品的过渡温度区域在70-80℃之间。
食品化学表明,蛤蜊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足肌蛋白(由肌球蛋白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负责肌肉收缩,主要的肌原纤维蛋白转变温度大约是47–50°C,次要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是热稳定蛋白,转变温度一般大于85°C。
因此,整个蛤蜊呈现出70-80℃左右的过渡温度。
05
持水性、质构等指标分析
持水性(WHC)
对比所有温度下的WHC值发现,在80℃下处理的蛤蜊样品WHC最大。这表明此时的蛋白质起到了海绵的作用,能够容纳更多的水,防止水从它们的三维结构中释放出来。
▲图7.不同温度处理的蛤蜊样品的微观结构图
微观结构分析
加热前的蛤蜊样品呈团状均匀结构。当蛤蜊样品在40-50℃下加热时,肌原纤维伸展形成条纹图案。
当温度达到60℃时,蛤蜊肌肉的变形加剧,出现一定的黑色沟道,说明肌原纤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二次收缩。此外,随着温度升高到70-80°C,沟壑变宽,颜色变暗。
当温度升高到90°C时,肌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蛋白质网络也变得光滑。
说明蛤蜊的蛋白质变性完成,组织收缩。进一步加热到℃时,纤维蛋白脱水并分离成碎片状结构。肌纤维明显萎缩,多孔结构数目增多。
▲图8.DSC的分析结果
DSC分析
对于新鲜样品,在热流图中观察到四个热峰,分别为34.0、50.8、64.4和80.0℃。
随着加热进行,34.0℃时的峰值消失(查阅文献,该峰值可能对应的是胶原蛋白)肌肉肌球蛋白在50.8℃左右出现吸收峰,然而却在加热温度超过60℃以上的样品中消失,64.4℃的转变温度是最显著的。
当温度超过80°C时,所有的转变温度峰消失,热流曲线变得平滑,表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已经完成完成变性。
TPA质构及荧光图像分析
TPA分析包括蛤蜊样品的硬度、弹性、粘弹性、咀嚼性和回弹性。硬度在80°C时达到最大值。如图5所示,
荧光图像显示,随着温度升高到80°C,纤维变宽,表明蛋白质变性。当温度达到90℃时,蛋白质网络断裂,纤维急剧收缩。
当然本文也分析了色值的变化,规律与上述结果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其实,当然本文也做了TPA、色值结果与LF-NMR中各组分水分的相关性分析,关于这部分,在目前很多文献都有报道,在此不做细致阐述,感兴趣的可以下载本篇文章仔细阅读。
06
结论
本文采用二维T1-T2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蛤蜊在加热过程中的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二维T1-T2弛豫LF-NMR谱技术可以精确地显示水分分布。
经80℃处理的蛤蜊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最大的WHC值,与T1-T2结果一致。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蛤蜊样品的转变温度范围在70-80°C之间,这一点也被显微结构所证实。DSC测试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超过80℃时,相变温度峰值消失。
参考文献
SiqiWang,RongLin,shashaCheng,MingqianTan.Waterdynamicschangesandproteindenaturationinsurfclamevaluatedbytwo-dimensionalLF-NMRT1-T2relaxationtechniqueduringheatingprocess[J].FoodChemistry.
Dio:10./j.foodchem..
关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咨询,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