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结尾有清单,方便收藏。
上海,因为生意关系,一年来五六趟,去的餐馆也很多。
以前有写两家喜欢去的餐馆,PaneeVino和荞麦道,有句结尾。
上海的美食,在我眼里,是繁杂的。繁杂下面,有各种惊喜,也有各种失望。但心里头的上海,一直有盛夏的一碗冷汤荞麦面,雨夜里的白汁意面和葡萄酒,等一小时买的热乎的鲜肉月饼,清早一碗鲜甜的葱油拌面,冷冬的蛇肉打边炉,外滩鲜嫩多汁的牛排,莎士比亚主题的鸡尾酒吧,逼仄但满是人情味的精酿馆(我以前开精酿酒吧),等等等等,让每一次的到来,亲切而温馨。
盛夏的冷汤荞麦面,是荞麦道,从荞麦道讲起吧。
—
仙霞路,从安龙路到威宁路段,是上海西区出名的日料街。另有一条喜欢去的日料街是古羊路,可惜里面的店铺前两年被拆掉咯。
我一直认为,上海日料的趣味在街边小店,大多高价日料馆的水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略尴尬。
如果你时间多,可以在仙霞路从晚六七点吃到凌晨,大多日料小店味道可以且价格不贵。
若饥肠辘辘,特别是刚下虹桥站,我喜欢来靠近安龙路一端的荞麦道,固定点一份冷鸭汤荞麦细面、一碗星鳗饭、一杯冰啤酒,一百出头,管饱、实惠。
我对上海荞麦面的记忆,最早在古羊路旁的纹兵卫古北店,后来又去古羊路拆迁前的万藏。前年万藏迁店再没去过,纹兵卫开不少分店,也没挨个试。
相比万藏和纹兵卫,荞麦道开的时间较晚,好像是年,第一次去是被一从日本回来的朋友带着。
印象里,三家荞麦面的味道全可以,但品控多少能挑出些问题,比如上次荞麦道的面,有些粘连,不清爽。
去荞麦道多一些的原因,纯粹是因为离虹桥机场和高铁站近。有时候特意逛仙霞路,反而直接略过。
荞麦面有分粗面和细面,不是形状上的粗细,是粗粮细粮的意思。粗面是连荞麦壳磨的,细面只用胚芽磨。粗面能吃出荞面味儿,但口感有些糙;细面比较滑嫩,有韧劲,我比较中意。
蘸汤仅喜欢冷鸭汤,是鸭骨鸭肉加葱熬的,拿酱油调味,很鲜爽,偶尔过咸或有大葱久煮的酸味,能接受。主打的黑咖喱味道很一般,真的很一般,点一次后悔一次。
星鳗饭即炸星鳗和一些蔬菜放米饭上,类似家常版天妇罗,淋上酱汁,成一碗热量超高的盖饭。火候尚可,鳗鱼有时候偏老,但以五十来块钱的价格看,比较值。
他家的串点很棒,适合配冰啤酒。
荞麦道的对面,有家叫正宗汕头蛇肉打边炉的店,一直开到半夜三点。
蛇可点杀,锅底是蛇骨煮的,从锅底到食材到小料,是比较地道的汕头口味。
蛇皮卷,拿香菜凉拌的,清脆爽口。
连皮乌梢蛇,滑嫩。
重头戏眼镜蛇肉,去皮去骨后量不大,片得比较薄,烫七八秒即熟。
眼镜蛇肉特鲜,调料得少蘸,肉质不算嫩,但韧度很高,有些像晾干的鱿鱼丝,比较耐嚼。
牛肉丸尚可,手切牛肉和卤味什么的,可点可不点。
离仙霞路不远有家炸猪排店,叫名藏,三四年前一度成为上海炸猪排的代表,可惜后来品控越来越差。
但工作日的十一点半前来,能赶上现点现炸直接端上桌的猪排,火候和温度在接受范围内。
我上次去点的一块大猪排,火候偏高一些,猪肉嫩度有些欠,但依然是一份高质量的猪排饭。
翻开来看,猪肉已略惨白。
料汁什么的比较正。
但想找回15年左右的惊喜,不大可能喽。
—
我在上海大多时候是一个人,晚上闲的时候,喜欢去TheNest,北京东路上靠近外滩,是Muse和百加得合作开的餐吧,从吃饭到喝酒一条龙。
牛肉比较可口,但性价比偏低。调酒大多用灰雁伏特加当基酒,显得高档些,你可以点上一杯伏特加马天尼或螺丝起子,不会失望。事实上灰雁净饮的水感比较强,我个人不怎么喜欢,包括对伏特加。
我以前有半年酗酒,每天在冰箱冷冻里放一摞威士忌杯。把常温的斯米诺黑牌倒进零下十几度的厚玻璃杯,摇晃出一层雾气,再一饮而尽。因为伏特加不是一款能品咂的烈酒,它廉价、单调得出奇,让人有一饮而尽的冲动,一杯接一杯。
我曾一度认为,从冰箱冷冻层里拿出把手冻疼的玻璃杯,倒两盎司斯米诺黑牌,摇到起雾,再一饮而尽,是最畅快最美妙的伏特加饮用方式。
回到TheNest,我佐酒餐一般点炸鱼薯条,因为喝酒喝到半夜,然后我半夜喜欢吃炸鱼薯条,他家的炸鱼薯条恰巧比较棒。
仅找一鸡尾酒吧喝酒,以前喜欢去一家叫ATG的莎士比亚主题酒吧,去年底关门咯。上上次到上海,去的一家,叫TheUnionTradingCompany,今年的亚洲50佳酒吧30名左右。
熟悉的人知道,我酒柜里一直放着外交官精选,日常喝的一款朗姆酒。来UnionTradingCompany一眼看到酒架上的外交官,让小哥调一款莫吉托,口味上乘。
解药,一款添加辣椒素的酒,基酒是伦敦干金,加青柠和罗勒薄荷,前面清爽后面刺激余味稍暖,满意。
结尾的南方冰茶,甜度偏高,估计很多女孩喜欢。
当然,也能去大名鼎鼎的SpeakLow,亚洲排名今年第7,偏美式和英式风格,水准一直在线,人也有些多。
—
专门吃牛排,有两去处,茹斯葵和莫尔顿,好像茹斯葵今年火很多,图清净去浦东的莫尔顿吧,火候一直掌握得准,喜欢他家的肉眼和菲力。肉眼点Mediumrare的,菲力能点Rare到MediumRare的,但主打的PrimeT骨我不太感冒。
雨夜里的白汁意面和葡萄酒,是在PaneeVino,一家小的意大利餐馆,店名即面包和葡萄酒的意思。
我第一次看到这家店是从思南路口的星巴克(装修得很棒)出来,看到门口立一牌,上面写着BestPizzaInShanghai,略有些诧异,怎么有人写这么二的招牌。
后来一试,他家的Pizza的确可以,但thebest有些夸大。
多次去这家餐馆后,我感觉他们有一偏简单的后厨体系,菜式比较固定,给人的感觉是主厨有几道拿手菜,再顺便做一些其它的。品控尚可,和其它意大利餐馆一样,喜欢用黑松露来提一提菜价。
我始终认为,如果一家意大利餐厅不能摆脱靠滥用松露来提升自己饭馆档次和格调这种套路的话,他们菜品的创新和丰富程度必定有折扣。
这家店就多少有这样的问题,口味始终在一个不大的圈里打转,但幸运的是,这个圈舒适且讨喜。
所以呢,这不是一个值得专程去拜访的地方,但绝对是一家令人舒心的可以叫朋友来坐坐的家常菜馆。
主打的黑松露披萨没什么可挑剔的,黑松露片和松露油用量蛮足,两百块钱一盘有种实惠感,但我对松露一直不怎么感冒,一人吃掉一张的话,略有些腻。
玛格丽特,调味地道,饼底又薄又脆,很棒,但芝士偏一般,不是质量特高的新鲜水牛芝士(即真正的马苏里拉)。我自己闲着也会买新鲜的马苏里拉做玛格丽特,一斤均二百左右,运费贵点,保质期一周,可惜做不出他家这么薄和脆的饼底。
意面呢,松露白汁宽面和蛤蜊炒面全是我喜欢点的。
白汁用的奶酪比较温和,似未加绵羊或山羊奶酪,宽面煮得口感很棒,弹且韧。配几粒大扇贝和一两片黑松露,扇贝如果能煎一下更好,黑松露的用量比较克制,这一点我喜欢。
蛤蜊炒面很中式,就是把我们用的菜油或猪油换成橄榄油,爆香蒜片和干辣椒,再放蛤蜊和少量葡萄酒,炒熟后下面,拌炒均匀,加蔬菜点缀。火候拿捏得恰当,能较多地留住橄榄油的香味。以前没什么问题,但上次竟有几只没吐干净沙的蛤蜊,也懒得理论咯。如果读者有碰到含沙的蛤蜊,可直接让重做一盘。
可以问下服务员当天是否提供焦糖布丁,用来结尾的话,比榛果冰激凌合适。
吃海鲜的话,我一般去甬府和南京西路的新荣记,自己去或宴请均可。甬府我每次到上海必来,主要是想念他家的汤圆,算上海最好吃的宁波汤圆。
主打菜有岱山大黄鱼,价格每斤四千左右,是真的野生大黄鱼,很鲜,肉也很紧致。
宁波十八斩,即醉蟹,酒香扑鼻甜美可口,在我心里排名靠前,挑不出什么毛病,注意夏天因餐饮法规不能提供。
舟山炸带鱼,同样是上海数一数二的,且价格不贵。
我今年春天在甬府的一餐,两人六千多。
另外像油渣芋艿羹和沙蒜烧豆面,放在甬府,很是美味实惠。
新荣记呢,去五次以上,品控比北京的强些,像炸带鱼、小黄鱼、沙蒜烧豆面什么的,和甬府有一定的重合。
他家的一些小菜很用心也很美味,比如乳鸽和脆皮鸡、萝卜片和牛肉挞、流沙包和鹅肝包、桂花鸡头米和蜜汁红薯,全可放心点。
另外,大菜我一直必点烧鲳鱼,三四百块钱,和年糕一起烧,味道绝妙。
甬府和新荣记全是人均五百来块的地方,我一个人去的话,吃七八百,不喝酒。
—
夜里出来觅食,去FatCow吧,十一点半前有汉堡,他家的牛肉鹅肝汉堡,在我心里一直排上海汉堡前三。
面包胚外皮烤得酥脆,内里软弹,牛肉熟度三到五分,鹅肝丰腴,酱汁用心,整体来讲,能满足我对汉堡的大多期望。
另外主打的鸡肉汉堡,有鸡腿肉、培根和菠萝,是我第二喜欢的。
他家的沙拉种类多也有特色,但酒比较一般。
另有24小时营业的东泰祥,上海生煎包南乔北丐,大壶春和东泰祥。相比大壶春,喜欢东泰祥的原因,是因为半夜饥肠辘辘地打车来,两份生煎,加一碗足料的葱油面,解满身疲顿。
到上海的第一天,去大壶春食生煎和鱼圆汤,走的一天,仿佛一直是在东泰祥。
有生煎也得有小笼包,莱莱小笼多年来质量稳如老狗的蟹粉小笼,外皮薄且均匀,馅料咸甜得体,值得专程来一趟。
当然,也有一直吃不腻的黄河路的佳家汤包。
小笼包后面,该是面馆。谈到面馆,来上海必去的一家是逸桂禾。丧葬一条街尽头的逸桂禾,有鲜切的爽脆的面条,和一碗地道的猪油酱油汤。
葱油面同样地道。
同属逸桂禾老板的另一家面馆,逸记鹅馆,鹅油拌面一绝。另外,也在老卢湾的大肠面,差不多能和上两家拿到区域面馆三强。
—
汤面类里,馄饨,值得一去的,是盛兴点心店,真正的老字号。馄饨是碱面皮,弹性十足,可以和鲜肉汤圆拼着来一碗,独有。
注意,盛兴至今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