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an盼Qiu太Ku阳
这个周末的天气
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
冷冷的天配上冰凉的雨水
让人不禁感叹:天凉好个秋!
冷到小编都穿上了秋裤了!
昨天到今天全省大部分地方又是阴雨相伴
雨量不大
多以零星小雨为主
伴随着小雨+降温组合的到来
又到了洗澡不敢开始
开始了不敢结束的日子
8℃!江西一夜入冬?
未来几天
寒意还会持续
冷空气更是连番上线
后天晚上
受地面冷空气影响
风力加大,赣北江湖水面、平原河谷
阵风可达6级
气温还会有所下降
23日至24日
地面冷空气又会南下影响我们
风力加大,气温下降
从20日晚到24日全省降温幅度达3~5℃
降温幅度有多大?
最低8℃
据预测
24日
九江最低温降至8℃
南昌最低温也降至13℃
早上更冷了
具体天气预报
19日
赣北赣中阴天多云,局部有小雨;赣南多云间阴天。
20日
白天赣西北阴天多云,局部有小雨;全省其他地区多云间阴天。晚上赣北阴有小雨;赣中阴天多云,局部有小雨;赣南多云。
21日
赣北赣中雨停转多云;赣南多云间阴天,局部有小雨。
气温波动较为明显,大家需根据气温变化更换衣物谨防感冒。对于以下五类人群,可冻不得!
五类人,冻不得!
1慢性肺病患者所谓的“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就要及时添衣。二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曾林祥介绍,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素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2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琦介绍,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增加运动以防寒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活动,所以不应“秋冻”。
3胃肠病患者对于胃肠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还应小心对待秋冻。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呈周期性发作,尤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
这类患者正气不足,卫外防御功能下降,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所以若遇秋风瑟瑟,还是应该及时添加衣物的,不能过分“秋冻”。
4关节病患者“秋冻”要适度,不能随便冻,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如头、胸、腹、足、颈、肩、腰、膝关节等。如患者增添衣服后仍不能缓解,就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引起疼痛不适的原因,尽快治疗。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
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御寒食物,吃起来!
降温后,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吃些御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见的御寒食物有以下几种:
01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02根茎类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缺乏无机盐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03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吃这些辛辣食物可以祛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
04含碘食物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降温啦~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未来阴雨天多,出门记得备把伞哟!~
专家名片Expert陈琦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起搏与电生理介入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擅长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坐诊:周二下午、周三上午
曾林祥二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如气道内支架置入、经支气管镜氩气、冷冻、球囊扩张术治疗各种气道良恶性疾病。坐诊:周二下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注:坐诊时间仅供参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