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本/期/要/目
.5.19
深圳信息
1.省委常委叶贞琴率队调研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并召开座谈会
2.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陪同重庆市涪陵区钟涛副区长一行调研深圳国际食品谷
3.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局召开深业上城食品安全质量提升培训会
4.市市场监管局罗湖局桂园所联合桂园街道办召开食品安全告诫会
5.市市场监管局宝安局检查基本农田耕种及安全生产情况
6.市市场监管局龙华局开展农业生产防汛抗旱安全检查工作
7.市市场监管局坪山局助推坪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8.南山区西丽街道开展“食品安全牢记心,健康幸福伴你行”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9.龙岗区龙城街道开展食品安全迎检标准业务培训
全国信息
9.洛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食安洛阳”品牌
食安科普
10.关于贝类毒素的风险提示
省委常委叶贞琴率队调研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并召开座谈会
NEWS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关于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发展的有关批示精神,年5月12日,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率队赴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佛山市副市长葛承书、惠州市副市长冯起忠以及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药品监管局、港澳办、农科院、南方科技大学等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并参加座谈会。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黄敏,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以及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会。
叶贞琴常委一行现场调研基因组所综合试验基地,考察水稻、马铃薯、番茄育种成果,考察国家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重大设施项目建设情况,调研基因组所布新路所区科研条件,调研坝光深圳国际食品谷科创先导区,并在核电长湾领导力发展中心由叶贞琴常委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深圳、佛山、惠州以及省直有关单位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的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黄三文汇报了落实省市领导批示和基因组所有关建设情况。深圳市、佛山市、惠州市政府负责人以及有关省直单位分别汇报了落实情况,明确表态全力支持基因组所请求事项,将在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
叶贞琴常委作总结讲话时指出,基因组所的工作亮点纷呈、富有成效、值得肯定,干部队伍状态很好、有精气神、干劲十足。对下一步发展,尤其是落实李希书记对基因组所发展的批示思路清晰、重点明确、举措务实。同时,叶贞琴常委对“五所三谷一校”创新布局建设、种业相关创新载体和重大项目支持等做出指示。叶贞琴常委对基因组所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期望与要求。一是加快产业化,强化院企结合、院地结合。加强与龙头企业、地市政府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相结合,首先服务好广东以及东西部协作地区。二是聚焦重点,突出重点。基因组所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希望基因组所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优势,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培育更多高产优质新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加强协同合作与横向联系。加强与省农科院、南方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与院校的合作,整合系统内部的科技优势资源和力量,形成联合研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让效率最大化。他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单位指定联络员建立联络机制,认真落实李希书记、兴瑞省长的批示要求,将落实情况提交纸质报告并附上支持清单。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陪同重庆市涪陵区钟涛副区长一行调研深圳国际食品谷
年5月17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陪同重庆市涪陵区钟涛副区长一行调研深圳国际食品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市场监管局、驻深圳办事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所),市局农业处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基因所试验基地、实验室,黄生文副局长在基因所过渡所区U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基因所介绍了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对基因所的支持力度、近来年取得的科技成果、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处介绍了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情况、下一步推进国际食品谷建设工作情况。
重庆市涪陵区钟涛副区长表示,深圳市政府对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布局和支持力度非常值得重庆市涪陵区借鉴学习。涪陵区将参考深圳国际食品谷、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向农业农村部争取创建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
黄生文副局长指出,感谢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对深圳市农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认可。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市政府成立了市委常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国际食品谷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计划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领导小组。下一步,深圳将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线,充分利用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农业食品产业创新,打造现代农业食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发挥资源集聚、创新集成和示范引领作用,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领先的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一是围绕《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年)》明确的年目标、任务分解表及项目实施清单等,进一步遴选重大、标志性项目;二是对标国内外发达城市,充分利用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提出全国最优政策;三是推进国际食品谷招商、投融资策略项目研究工作,深度研究制定可落地策略;四是计划年6月底前完成深圳国际食品谷空间规划、深圳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和坝光科创先导区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五是结合大鹏新区辖区范围内现有空置办公用房、厂房等,作为国际食品谷引进科研院所、企业、团队的过渡区,并制订相关招商引资政策。
全国信息
洛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造“食安洛阳”品牌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为了让每个市民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近年来,洛阳市持续 那么,什么是贝类毒素?为什么会在4-6月份产生这种毒素?或者,作为贝类爱好者,如何预防贝类毒素中毒?下面,就听小编一一为你解答——
贝类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而形成的。根据中毒症状不同,常见贝类毒素主要有四类,即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ASP)。
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口唇刺痛和麻痹,并扩散至面部、脖子、肢端,伴有头痛、晕眩、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会停止呼吸、窒息死亡;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肌关节无力、冷热感觉颠倒、说话吞吐困难等;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晕、眼花、短期记忆功能丧失。
在我国沿海居民食用有毒贝类的中毒类型,主要以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贝类毒素。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目前均无特效治疗药物。
每年的4-6月份是我国赤潮的高发季节。而赤潮是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微藻)暴发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变化,危害渔业与生态环境的一种现象。由于贝类以滤食海洋中的藻类为生,因此在赤潮爆发阶段,贝类摄入毒赤潮藻,进而在体内蓄积贝类毒素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赤潮对贝类食用安全的影响巨大。
贝类毒素对贝类无害,但消费者因食用贝类引发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不同贝类对贝类毒素的蓄积、代谢和排除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别。近几年发现的高危贝类主要是贻贝(又叫海虹、淡菜等),其次是牡蛎、扇贝、蛤蜊等滤食性贝类。
含有贝类毒素和其他安全可食用的贝类,在外观、气味等方面无差别。而蒸、煮、炒等烹饪过程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毒素的含量,但都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所以,最大限度的避开可能被污染的贝类,是主要的预防方式。
一是留意预警通报。消费者积极留意官方的预警通报,包括赤潮预警、高危贝类预警等,4月~6月赤潮暴发高峰期,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野生)贝类食品,及时避开高风险食物。
二是正规渠道购买。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避开产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三是科学吃贝类。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蒸煮贝类,汤汁弃去,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医院治疗。(文源自:山东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