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5.html

  “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临海有两个节日是和大家不同的,一个是正月十四过元宵,另一个就是八月十六过中秋,而且,元宵夜吃糟羹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呢~

为什么正月十四吃糟羹

  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十四日元宵来历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不外乎“孝子说”、“战事说”、“筑城说”。

三个版本详细版:

“孝子说”

  元至正十四年(),方国珍率浙东农民军攻入台州府,建国称王,在北固山建天坛,以今台州城隍庙为金殿,并下诏普“天”同庆,包括传统节日。方国珍的母亲信佛,每月朔、望两天(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吃素斋,每年的元宵节与中秋节刚好是方母吃斋之日。方国珍是个孝子,为了使母亲能与“天下百姓”同乐,他便下诏提前一天过元宵。此后,在台州,正月十四闹元宵便成了风俗。

“战事说”

  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有一年正月十四,戚家军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倭寇逃往内地。时天色已晚,戚家军赶到,百姓纷纷点灯帮助戚家军搜索残敌。一时间,城里城外,每间房屋,到处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藏身,全部被消灭。为纪念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节改到正月十四夜。

“筑城说”

  据《民国临海县志》记载,台州正月十四元宵节与糟羹的来历有密切的关系:“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民间传说则较为详细。当年大将军尉迟恭(一说台州刺史尉迟缭)奉命修筑江南长城,筑好长城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四,台州百姓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纷纷拿来家中的米饭、芋艿、粉丝、芥菜等食物前往军营犒劳将士,可由于天气冷,刚到军中时便已凉了,大家过意不去,为了能让每个士兵都能吃上一口自家的菜,便把所有东西倒在了一起,烧成了“大锅羹”,后来演变成糟羹。这一夜,百姓们通宵点灯庆贺,从此台州形成每年正月十四亮长夜灯的习俗。

糟羹是什么

  所谓糟羹,即取芥菜叶、冬笋、芋头、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牡蛎及其他小海鲜等和米粉佐以酒糟做成。临海的糟羹分为甜羹、咸羹,通常在年十四家家户户必吃此羹。

  临海人偏爱吃咸羹,咸羹主要以10多种蔬菜,肉类,海鲜为主,切成颗粒状,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浆或淀粉浆制成。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干、小汤圆等制成。老临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调羹,用的是筷子,更绝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于家门口不用筷子不用调羹,顺着碗沿,转一圈,一口下来,一碗糟羹已入腹内。

如何制作糟羹

原料准备

  猪肉、冬笋、芋头、荸荠、黄豆(预先浸泡一天)、香菇、木耳、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菠菜或芥菜叶、豆面(预先用水浸泡半天)、牡蛎及其他小海鲜等,加适量糖、酒、酱油、盐和蒜苗。

制作流程

1、将上述原料分别切细成末,然后在锅里一起炒熟;

2、这些炒熟的东西叫羹馇(音zho),盛上来候用;

3、要搅羹时,将适量羹馇放入锅中,加上一定量的水,烧开;

4、再倒入米粉浆,一边不停搅动;

5、等到整镬的粉浆成糊状,同时不停地冒泡,就可以熄火,香喷喷的糟羹也就做成啦~

今天,你吃了没?

来源:临海旅游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gx/10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