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题

儿童白颠疯怎样治 https://m-mip.39.net/nk/mipso_7328009.html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题

(考试时间分钟,总分分)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赫叟(sǒu)诧异(chà)哽住(ɡěnɡ)默契(qiè)

B.祈祷(qí)懊悔(ào)钥匙(yào)谰语(lán)

C.惩罚(chěnɡ)怪诞(tàn)捂住(wǔ)气魄(pò)

D.紫藤(ténɡ)赚钱(zhuàn)污秽(kuì)板凳(dè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狂澜屏障镐头一泄万丈

B.田垄山涧暄闹参天碧绿

C.气氛嗥鸣挚痛惊涛澎湃

D.哺育亘古高梁浊流宛转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独坐幽篁里,。

(2),明月来相照

(3),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凭君传语报平安。

5.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3分)

①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原因是因为坚持的人不多。②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③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条通往成功路上,同行者会越来越少。④把“胜者为王”一词改为“剩者为王”也许更能准确地表达成功与坚持的关系。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空白处。(2分)

(2)请给第②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6.名著阅读。(2分)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选段中的“他”指的。请结合原著补写一个与“他”相关的情节。(要求:用一句话概括)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它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实验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6分)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在诵读爱国诗词这一环节,小明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小王同学接着朗读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3分)

(3)在爱国名言展示环节中,请你也给大家展示一则你搜集到的爱国名言。(1分)

三、阅读(37分)

(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8~12题。(11分)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8.“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这是哪一句话?(1分)

10.下面句子属于肖像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11.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2分)

12.“最后一课”结束,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字左右)(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4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èrán。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hāntàikějū,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13.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1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2分)

17.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18~21题。(12分)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出郭相扶将()

(2)万里赴戎机()

(3)长而益精()

(4)市鞍马()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分)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2分)

20.文中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在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相类似的意思?(2分)

21.结合两文,谈谈你对木兰形象的认识。(2分)

四、作文(40分)

22.按要求作文。(40分)

请以“他(她),真了不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字。

请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gx/9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