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的童年
高海燕
每到暑假,内心总涌动着一种无法释怀的乡情,总会想起那缓缓流淌着的沂河水,想起河边的堤岸,和在堤旁的沙丘上纳凉的乡亲,想起夏日的蝉鸣和月光下躺在母亲臂弯里听七仙女的故事……
从第一缕春风开始,冰封了一个冬季的孩子们的心开始活泛起来。河水还有些砭人的凉意,哥哥们就合计着如何下河摸鱼了。下河摸鱼,其实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借口,主要还是玩水。河边长大的孩子,对水总有着说不清的情愫。
上午,阳光渐渐变得温暖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主河道旁边的小河汊里茂密的水草开始由红褐色变得绿油油的了,尖尖的枝叶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芽。青青的水草下面是一尾尾穿梭其中的小鱼,和一条条拖着长长尾巴的小蝌蚪,还有一团团白色泡沫状的青蛙的卵。这些时候,但凡有时间,我们就会到河边玩水。我们一边研究着小蝌蚪为什么和他父母不一样,什么时候才长出脚,一边踩着清清亮亮的河水和软绵绵的沙子,拿着塑料袋和小瓶子,把小蝌蚪和小鱼苗儿用手一尾尾捧入……我们捉够了小鱼和蝌蚪,便开始在河边找蛤蜊,在泥土与沙子混合的地方是最适合蛤蜊的生长的。我们沿着河边寻找,在半干不湿的河滩上,你只要留意,就会发现一个个小小的凹陷进去的坑,把手伸入一掏,准是一个鲜活的小蛤蜊。
河岸边的泥土特别黏硬,挖开表层干裂着的泥沙,里面便是纯纯的姜黄色的泥土了。在河里掏够了“宝贝”,走上岸堤时每人手里还不忘抓着一大块黄泥,回到家顾不得洗手、吃饭,便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捣鼓起来。泥巴太硬,需要像和面一样地掺水把泥巴揉软。这第一关,也是个技术活,水加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则就揉不好,塑不出好的作品来。所以从河里回来,几个孩子蹲在门口的台阶上一派呱唧呱唧“垛”泥的声音。男孩子爱塑手枪、步枪,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把泥先整成方形,然后用小刀切割出大致形状,再精雕细刻,雕上扳机,画上花纹,再挖出枪膛,做出瞄准用的准星,活灵活现的一支枪就做好了。做完后放在窗台上晾晒,日后,小伙伴们玩起捉鬼子的游戏,这就成了武器。
夏日的午后,是蝉叫得最欢的时候,小哥最愿意带着我去粘知了。河岸上长满了槐树和白杨树。蝉一般爱在白杨树的树枝上栖息,我俩早早吃过午饭,找出长长的竹竿,把上面放上粘粘的面筋,便出发了。小哥负责粘,我负责用线穿。那些年,知了特别多,不一会儿,就能穿一大串回家,颇有成就感地交给妈妈。她把蝉的翅膀剪掉后把蝉放在水里泡一泡,然后剁碎,放上辣椒和鸡蛋炒好,香辣美味、营养丰富,大家争着用它卷煎饼,在物质相对馈乏的年代,它便成了我们全家人的美餐。
农村的孩子,经常要干的一件事就是打猪草。那时,父母几乎不关心我的学习,老师留的作业也很少。不像现在的孩子,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着写不完的作业。每天下午,我都盼着上完最后一节课的那段时光。课间,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已经约好了一起去打猪草,并约定到哪个地方集合。放了学,我把书包往家里一扔,拿起镰刀,背起草筐就往外跑。我们从这田间到那地头,边挖边在一起追逐打闹,然后,几个人还一起赛歌,玩耍打闹中,很轻松地挖满了一筐猪草,时间过得真快,太阳的余晖开始染红天边,几个小伙伴恋恋不舍地背起背筐一路蹦跳着回家。每天的那段时光,我们都过得最开心、快乐。
吃过晚饭,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拿着凉席、蒲扇出门了。他们一般先是下河洗个澡,然后或躺在河滩上,或躺在堤岸沙丘的半坡上乘凉。过不了多久,河滩以及河岸上就陆陆续续摆满了人。人们或躺或卧,或趴或坐,唱戏的、拉呱的,话语随着摇动的大蒲扇在凉风习习的夜里传开。
孩子们是坐不住的,拿着手电筒找知了的、找豆虫的,下河玩水的,洗澡回来的,一队队的人来来去去接连不断。夜晚的沂河滩和沙丘在这段时间是最热闹的时候,成了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大聚会的场所。挖豆虫、捉知了,大哥是最能干的。他特别会识豆虫的穴。豆虫做窝一般在槐树下面,离树根不太远的稍微有些硬的沙子里。窝的表面看起来凸凸的,有些裂纹,大哥一眼就能找着,他把食指伸进去,一挖一个准。挖出的豆虫大小如小手指,呈黄绿色,头与身子长在一起,翘着针一样的尾巴蠢蠢蠕动。我有些害怕,大哥总是坏坏地非让我摸一摸它,我吓得往后躲,他就拿着我的手往上放,每次我都像有针扎着似的扔出很远……
童年的乡野,留给了我太多美好的记忆,至今很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想想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虽然不像我们小时候物质贫乏,但少了很多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和乡野的童趣。孩子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筑起的“围城”里,乡野的乐趣是电视和电子游戏等虚拟空间无法替代的。
高海燕,女,年7月31日出生,大学文化,某媒体主任记者,作品散见于《中国妇女》、《岁月》、《黑龙江林业报》等,出版散文集《你也是风景》。作品涉猎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散文《生命如花》年获河南省报纸副刊一等奖;年《傻些,离幸福更近些》,获中国石油系统报纸副刊言论性散文二等奖。
(图片摘自网络)
首届“苏门山杯”全国征文大赛
《苏门山文艺·金微刊》为了更好地服务各位作家和广大的文学爱好者,特举办首届全国《苏门山杯》征文大赛,具体事项如下:
本次征文字数不限。
体裁不限,欢迎创新。
奖项设置:金奖两名,奖现金元或等价奖品;银奖三名,奖现金元或等价奖品,铜奖五名,奖现金元或等价奖品,佳作奖若干,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
投稿信箱:smsw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