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只奇葩,在语言文化传播和融合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词汇方面,天津话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它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成为天津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在构筑天津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天津方言也受到国内人民的厚爱,文学、影视、话剧、曲艺、小品等文艺作品中常被使用。今天,天津方言正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伴随着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跨入新世纪。
吧唧(“唧”读jī)———献殷勤。“你别吧唧我,我不给你工程作”其实就是普通话里的“巴结”,“吧唧”是音,写出来不能这样的。拔———食物放在水中浸泡。“肉放在水里拔一下再炖。”拔撞———打抱不平。“媳妇受气,娘家哥来给妹子拔撞。”按照正式认可的写法,应当作“拔创”,“撞”本音念“zhuang”,天津方言一般读作“chuang”音,而在此创伤的创不读阴平(一声),而读作去声(四声)拔裂儿———开裂。“冬天手上搽点凡士林,别冻得拔裂儿。”把———次、回。“别管成不成,咱先试一把。”把对(“对”读三声)———双方的拖欠互相抵偿。这是很正的天津话!巴皮——---蚂蟥水蛭———但是“皮”字作轻声读,是不是这两个字,没考证过。耙———①泥泞。“道上耙极了。”②用脚踩泥水。“我耙了一脚泥。”白吃饱儿———不做事白吃饭。“他什么都不干,整天白吃饱儿。”白给———①白白地送人。“这些破烂东西,白给也没人要。”②不是对手。“你还要跟他较量,白给!”白话(“话”读轻声)———胡说、乱讲。“别听他乱白话了,没那么回事。”也作“白话舌”、“白话蛋”。白眼儿———外孙子(女),“白眼狼”的简称。记得没错的话,孙子、孙女称作“红眼儿”。摆谱儿———摆阔气讲排场。板———纠正、改掉坏习惯。“你这个毛病可得板着点儿。”正字作“扳”但读“板”音。半参子(“参”读四声)———事情没做完。“他又弄个半参子,搁下走了。”拌蒜了———踉跄、蹒跚。“我脚底下都拌蒜了。”膀大力的———到头了、到底了、到家了。“跟您说个膀大力的吧,最低价是18万,再少不行了。”另一种说法是作“动真格”的意思。棒硬———坚硬。“还没煮烂呢,你尝尝还棒硬呢。”正字作“梆硬”。包了儿———全部买下,也作“包圆儿”。报儿———一次、一回,指哭。“这孩子一天不知哭多少报儿。”“冲着我妈的遗像哭了一大报儿。”好像正字作“抱儿”爆皮———皮肤皴裂。“抹点唇膏吧,嘴唇都爆皮了。”抱热火罐儿———空想。“没有希望了,别再抱热火罐儿了。”背(读一声)———平均、分摊。“每人才背十块钱,真便宜。”背黑锅———受牵连,落埋怨。“本来没他的事,也跟着背黑锅。”备不住———或许,可能。“天这么阴,备不住要下雨。”贝儿贝儿———傻子。“别管怎么打扮也像个傻贝儿贝儿。”“贝儿”要读作阳平(二声),对于不会说天津话的人,是个考验。倍儿———很、非常、十分。比划———较量。“你要不服咱俩就比划比划。”有时一些人将“划”字轻声读作“虎”音。不分流儿“流”读四声———手的动作不灵活。“冻得我的手都不分流儿了。”不够揍儿“揍”读zòu———骂人的话。或简化为“不够”。“这个人真不够。”很大的意思是“不懂事儿,不够意思”。不觉(读脚音)闷———不自觉、不知趣。这人和警察对骂,真不觉闷。不识逗———不喜欢开玩笑。“他可不识逗,你逗他就跟你急。”这句和上面一句都很正!不拾闲儿———多动。“这孩子一天到晚乱祸祸,脚手不拾闲儿。”不着调———不能循规蹈矩。“儿媳妇多讨仔细,婆婆也总说她不着槽。”“着”字要读阳平(二声)擦屁股———替别人办理未完而麻烦的事。“这小子办事太不利落了,总得叫人给擦屁股。”过节儿———嫌隙。“咱俩可没有过节儿,你别多想!“差道儿———办事不正规,乱做主张。“这小子真是差道儿。”差样儿的———特餐。“今天过节,吃点差样儿的。”
岔读chǎ。———事情没办妥。“这门亲事又岔了。”岔头儿———别生枝节。“本来都商量好了,又出了岔头儿。”挤斗“挤”读轻声———排挤。“他在单位里老叫人挤斗”。正字作“挤兑”,天津话“兑”读作“的”音。藏蒙个儿———捉迷藏。引申为扑朔迷离。“有话明说,咱心明眼亮,别藏蒙个儿!”
潮———技术不精。“这位师傅的手艺可有点潮。”扯子———行为放肆。“她总是那么不检点,真是个扯子。”撤———①打。“撤他个嘴巴子。”②事先离席。“我有点事,先撤了!”沉———等。“沉会儿再说,不忙。”趁———拥有。“这家子趁的房产地业多了去了。”“趁”的正字应当为“称”撑死———最大限度。“这回考题太难了,我撑死能得70分。”撑子——“撑”读四声———木器家具的边腿等有支撑力的部分,如“椅撑手”。吃挂落儿———受连累。“看你惹的这祸,我们都跟着吃挂落儿。”“落”应当读作“lao”音(四声)吃味儿———多心,嫉妒。“你别找上级来压他,要不他会吃味儿。”吃炝药——火气异常大。“今个三梆子吃炝药了,发这么大邪火呢”抽抽———缩小。“人老了,骨节都抽抽了。”臭街了———过剩了。“到处是卖西瓜的,都臭街了。”臭美———自鸣得意。臭嘴———爱说不吉利的、叫人不爱听的话的人。与谚语“哪壶不开提哪壶”同义。出出———背后胡乱议论。“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别事后瞎出出。”“出出”的音在天津话口语中作拟声词,形容小动物爬行时的状态,在此以此比人,可见贬义。出溜———向下滑。“这学期他的成绩可往下出溜了。”出数儿———增量“这面发的真好,蒸熟真出数儿。”出幺蛾子———提出不合时宜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了,就他出幺蛾子。”来自骨牌点儿,北京应该也很熟悉。穿小鞋儿———故意为难,陷害。“你这不是给人穿小鞋儿么!”钻老婆裤裆———围着女性转献媚的男人,
斥打“斥”读cī———责备、申斥。“孩子不懂事,别总斥打他。”刺挠———痒。很多人读作ci(四声)nang(轻声)音。瓷实———结实、牢固。虫子———熟悉某种行业的人。“他是这里的虫子。”搋读chuāi———厮打。“这两人说戗了,搋起来了。”踹———①强令进食。“别踹他了,看撑着。”②强令人买。“够了,别再踹我了。”噇读chuáng———①栽下去。“别上那么高,看噇下来。”②扎伤。“别含着筷子玩儿,留神噇了嘴。”③装。“把这口袋噇满了。”④吃饭无节制。“你有多大胃口,怎么一个劲儿地噇啊!”撮———吃。“别回家了,咱饭馆撮一顿吧!”答理“答”读一声———答理。“我在街上碰见他,他装没看见不答理我。”当是“当”读dá———以为。“我当是你走了,怎么还在这儿。”打摆子———抽风伤害而抽搐。发疟疾的别称。大脖溜儿———打人的脑后或颈部时开玩笑的举动。打镲———开玩笑。“咱说真格的,别跟我打镲。”正字为“岔”,发“镲”音。大家都明白了吧。打晃———短暂地露一面。“别管多忙,你也得来打一晃。”打马虎眼———转移视听,实行欺骗。打蔫儿———萎靡不振,像是要睡觉。打炮儿———旧时男人逛妓院的活动,也叫崩锅崩锅比较正,发儿化音。打水漂儿———本为儿童的一种游戏,后指把资金白白浪费掉。“我拿了三十万啊,都打了水漂儿了。”打眼———买上当了。“你怎么不好好挑挑呢?打眼了。”大发了“发”读轻声———过甚了。“装修就别太讲究了,要不花钱就大发了。”大梨———吹嘘、言过其实。“他是个大梨,别信他的。”也作“大梨膏”、“吹大梨”。大了儿“了”重读———什么事都张罗的人。“像这种人多的红白事场面,还非有个大了儿才成。”其实就是司仪,比较民俗化而已。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乱说乱动。大路货———一般的货物。大拿———包揽。“主任就是挂名,其实老赵是大拿。”大头———吃亏上当的人,也作“冤大头”。大眼贼儿———仓鼠。常与蛤蟆、兔子并称,形容档次低的人。上班时爱喝水也戏称“灌大眼贼”。大已巴鹰———(已巴即动物的尾巴)自以为了不起,到处充好汉的人。逮小辫儿———抓住把柄。“咱可得一清二楚,别叫人逮小辫儿。”待敬“敬”读轻声———瞧得起。“看你办的事都什么事,莫怪不叫人待敬。”得记———儿子恪尽孝道,特指临终时,亲视含殓的儿女。也作“得济”。掇弄读délēng———拾掇、修理。得亏“得”读děi———幸亏。得合勒——类似大噎脖大脖溜打人的一种招式相声常用,谨记此词。等雷———没有希望的等待。“还不快走?你等雷呢啊!”底掉———完全的意思,“打牌熟了个底掉”。作“底儿掉”。地界“界”读阴平———地方。“大夫:我就是这个地界儿总疼。”地起———从来、一向。“地起我就不同意咱闺女跟他搞对象。”也作“地跟儿”、“老起根儿”。掂配———搭配、合计。“晚上小弟弟来,留他吃饭吧,你掂配俩菜。”也称“掂对”。垫背的———你人受过、受牵连的人。掉点儿了———刚下雨。掉链子———到关键时刻发生意外,工作不能进行。顶不济———最坏的估计。“顶不济多花二百,还怎么着?”顶戗———管用,能独当一面。“这些个人里一个顶戗的也没有。”断顿儿———没有饭吃了。断间“间”读轻声———大房子里隔断成小房子。“儿子要结婚没房,就在我那屋打个断间吧。”堆———①倒塌。“连雨天,土坯房堆了好几处。”②瘫倒。“我们老爷子忽然堆那儿了。”也作“堆乎”。动劲儿———开始行动。“快到点了,怎么还不动劲儿。”动弹“弹”读ken轻声———与“静”相对。兜———①包揽。“有问题我兜着。”②搜集。“先兜兜情况,再汇总研究一下。”
抖了———发财了。“两年没见,听说你可抖了!”逗闷子———斗气、开玩笑。“咱规规矩矩的,别光逗闷子。”
二把刀———水平不高。“这位大夫的手术可二把刀。”二皮脸———不知害羞的人。二五眼———与“二把刀”义同。
发小儿“发”读四声———从小在一起的朋友,也作“发孩儿”。翻儿了———翻脸。匪———穿着打扮过分超前。“一个男孩子留着那么长的头发,还染黄了,太匪了。”废物蛋———笨拙、办不成事的人。也作“废物鸡”、“废物点儿”。好像可作“废物点心”不知是不是天津专利。份儿———①身份。“这回够份儿了,副局了。”②艺术水平。“能不能上一级那就得看你的份儿了。”浮囊“浮”读一声———①膨化。“你把馒头泡在汤里那不都浮囊了?”②浮肿。“我看他的脸不是胖,是浮囊了。”服软儿———认错。“别再那么横了,给他服个软儿就没事了。”浮头儿“浮”读四声———表面、上面。“就在浮头放着了,一伸手就拿出来。”
嘎巴菜--山东煎饼切碎放在卤里的早点 正字为“锅巴菜”读音作“嘎巴菜”改———挖苦、取笑。“糟改”的简化。“你不是拿我改吗?”也作“改哥们儿”,语气重些“改透了”。杠头———与人多辩叫“抬扛”,爱抬杠的叫杠头。杠着———该着。“出门就撞车了,杠着你倒霉”“该着杠着”经常连用,表示宿命的安排。 撂旱地———不负责任离开伙伴。“你一走,那不就把我撂旱地上了吗?”硌———接触突起的小硬东西。“海滩上石头子很多,你光着脚小心硌着。”硌窝儿———带裂纹或凹陷的禽卵。硌读二声。各色“各”读二声———特殊。“你怎么那么各色。”个里崩子“崩”读三声———不识时务的人。与“各色”义同。也作“蛤蜊蚌”。跟手儿———立即、马上。艮读三声———①性格倔强、狠。②食物坚韧。“这个萝卜有点儿艮。”够口儿———该收束了,够程度了。“老人儿都没了,还在的也是八十上下了,都够口儿了。”够戗———难度大,没把握,有风险。“你叫我去跟他要账,够戗!”归其———最后、到了。“白吵了半天,归其还得听他的。”过儿———情谊、来往。“随大伙儿也掏十元钱算了,太多没那么大过儿。”滚刀肉———指滑头、不在乎、胡搅一类的人。果弼儿----炸得脆又薄的果子早点一种。北京作“薄脆”,是某次我在天津被人识破不会说天津话的佐证,终生难忘。哈拉子“拉”读二声———口水。海了———太多了。“星期六劝业场那儿的人海了。”好莫眼儿———无缘无故地。“她好莫眼儿地自己哭起来!”豁个儿———豁出去了,玩儿命了,什么都不顾了。喝破烂的———收购废品的。喝儿唬———吓唬。合着———原来、难道。“合着我为你那么帮忙,你一点儿不知情。”黑更“更”读jīng———夜里。或作“黑心”、“黑下”。“黑更半夜有人叫门。”猴儿———逮捕、关押。“那小子作恶多端,猴儿起来了。”猴顶灯——很玄的事,不稳妥。“你把水杯放显示器上不是猴顶灯的活么,拿下来放桌上”胡勒———说大话。“这人满嘴跑火车,一个劲地胡勒自己是大耍,结果大腿让人卸了”。狗带嚼子——胡勒的意思在这里不太一样。护犊子———袒护自己的孩子。“你光说我们孩子不对,你也太护犊子了。”花哨———风流、花花公子。“吃喝嫖赌什么都干,太花哨了。”活稀泥----夹在吵架双方从中调节,互相应付,婆媳吵架,当儿子的从中和稀泥,读“活”音话巴巴“话”读轻声———讽刺、奚落。“他昨天跟我话巴巴和我唧歪半天,我抽了他。”话痨———讽刺语言无味又说起来没完的人。“再开会别让他来了,这个人话痨。”祸祸———胡乱糟正字为“和和”。读音为“霍霍”,第二个字读轻声。饥荒“荒”读轻声———债务,“挑费太大,没办法就得拉饥荒。”急屁儿———爱着急,喜欢快速的人。“你忙的什么?总像个急屁儿似的。”挤对———逼迫。“我够戗的了,别再挤对我了。”也作“挤喽”。正字为“挤兑”。给读jì———①供、让。“先给你,我不忙。”②就着。“给一个问题讨论,别都一块儿来。”夹个儿———为抢先得到,夹进已排好的队列前面。夹读二声。夹塞儿的意思。另外,很多人读作qia(二声)的音。加里顿大学———对失业家居者的戏称。模拟译音,谐音“家里蹲”。见傻———渐显衰退、迟钝,如健忘、语言颠倒等现象。“他才刚60多岁就有点见傻。”贱骨肉儿———不自尊、妄自菲薄。“什么不三不四的事你都管,图个么儿呢?真是贱骨肉儿。”节骨眼儿“节”读一声———关键的地方。隔壁读jièbiěr———邻居。筋道儿———食品有韧性。“我最喜欢吃粘糕,特别筋道儿。”搅理儿———强词夺理、胡搅。“有错就认错,别没理强搅理儿。”正字为“矫”,来自“矫情”一词,但是读音为“搅”音。叫真儿———不马虎、实事求是。“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别太那么叫真了。”正字为“较真儿”。就和“就”读三声———①掺和、添加、稀释。“太稠了,再就和点水。”也作单字“就”用,读三声。②参与。“你别跟着乱就和行不行,这儿没你的事!”怀疑有误,应为“搅和”。就地“就”读三声———地面。“这孩子怎么在就地上打滚,衣服不都脏了?”绝门儿———把话说绝,把事情做绝,不留余地,不留情面。卷包会———席卷而逃。“老张搞的这个后老伴儿不是好人,结婚没几天来个卷包会。”卷边———狼狈不堪。“老孙怎么越过卷边了呢从旧书的形态而来。卷街———卷即骂,卷街即骂街,也作“卷大街”。“今儿个倒霉,叫头儿给卷一顿。”卷铺盖———被单辞退,与“炒鱿鱼”义同。撅读三声———①掰开、断开。“把那棵甘蔗撅开。”②平分。“你也别要两千,我也别给一千,咱两撅,就一千五啦!”喀嚓———①长时间地煮、熬。“多喀嚓会儿,要不不烂”②占别人的便宜。“你也是成家立业的人了,不光不贴补我们老两口反倒总喀嚓我们。”③批评、挖苦。“昨天在会儿上大伙把他喀嚓一顿。”读音为“ka(一声)chi(轻声)”开———①打伤头部。“两人打架把脑袋开了。”也作“开瓢”。②赶人走。“他再来纠缠你就找个词儿开他。”开洼———聚居地区周边或郊外不蓄水的大片湿地。扛大个的———没有“脚行”组织的码头搬运工。磕板槽————比试比试,旧时码头两派混混儿争强斗狠啃读四声———吃劣等饭食。“闹日本鬼子那时候,人们整天啃混合面儿。”裉节儿———关键的地方。与“节骨眼”义同。抠门儿———吝啬。“他一分钱也不轻易花,太抠门儿了。”也作“抠索”。口冷———爱说容易得罪人的冷言冷语。
拉皮条———非正当地拉合一对男女相勾搭的行为。拉偏手———伪作劝架,实则拉住一方,以便另方痛打对方。落落读làlā———滴洒汤水或细小物体。“端稳了,别落落一地。”天津话正音,第一个落发“拉(二声)”,第二个落发“了(轻声)”,上面的注音是错的。来事儿———看眼神、献殷勤。“看人家多会来事儿,莫怪招人喜欢啦!”乱套———混乱。“谁也不照顾谁,满乱套了。”老鼻子了———太多了。“这个工程可给国家省老鼻子了。”也作“老子”。老贺———蜻蜓。也作“老听”。特制北方最普通的黄色的那种,青绿色的叫“大蜻”,带黑色条纹的叫“小鬼儿”,红身体的叫“红辣椒儿”,至少是红桥西于庄一带的叫法。撂挑子---作了一半,把半拉子活甩给别人老家贼———麻雀。也作“家雀儿”。老么些———很多。“每天晚上老么些人都到广场乘凉。”也作“老些”、“好些”。老头钻被窝———仰面朝天摔倒的样子。老谣———假的。“别的都是老谣,每月准发工资才是真的。”落单儿“落”读lào———丧偶的鳏夫。“老冯的老伴儿死了,他落单了。”落忙“落”读lào———人家有喜丧之类的事时请来帮忙的人。“我侄女结婚,我也跟着落忙去了。”落魄读làopěi———潦倒、破产。落桌———为宴会事先准备原料并进行初步加工。“明天老爷子过生日,今晚上得落桌。”楞读一声———①用棍棒打人。②索取不合理的高价。与“宰”义同。愣头青———性格鲁莽的人。怜薄儿———瘦弱。脸子———脸色,多指不高兴的表情。“这个人真不好侍候,动不动就给你脸子看。”了高儿———旧时商店前台负责人站在高凳上指挥售货员打点顾客。引申为光站着看热闹不干活儿。娄读二声———瓜类里面腐烂或变成汤状,引申为技术不高明。“叫人踢个五比零,太娄了。”论读lìn———排辈分。“你父亲是我的老师,那咱俩得论哥们儿了。”罗罗缸———找麻烦,纠缠不清。“怎么办,这不罗罗缸吗?”正字为“罗罗纲”,第二个罗读轻声。抹读mā———①向下翻、捋。“袖子别再卷着了,抹下来。”②下垂,特指眼皮。“她坐那儿抹着眼皮一声不吭。”③罢官,降职。“这回把他的官儿抹下来了。”抹脖子---自刎妈妈例儿———岁时节令时一些迷信、琐碎讲究。“一到过年我们奶奶就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妈妈例儿可多了。”满脸花———打击、喷洒到整个面部。“一巴掌打他个满脸花。”满拧———完全弄错了。“你这是怎么搞的,满拧了。”“拧”读三声。满盘———总共。“满盘也没几个钱,别跟他计较了。”毛———①大约。“一个月工资毛一千元了。”基本上是“接近”的意思,超过了就说“一千多”了。②货币贬值。“美金最近毛了。”③非净重。“连包装毛重50公斤。”④不沉着,犯嘀咕。“他出乎我意料地答应了,这一下我倒毛了。”毛儿嫩———年轻、没阅历。也作“雏儿”。猫盖屎儿———敷衍了事。“这回可得彻底修理,猫盖屎儿可不行。”没咒儿念———无法可想,一筹莫展。蒙蒙亮儿———黎明。也作“抹搭眼儿”。挨斥儿“斥儿”读cēr———受斥责、挨批、挨骂。耐心烦(读阀音)儿———能坚持完成麻烦细致的工作。“她可真有耐心烦儿,三天就织件毛坎肩。”安读三声———放进、强加。“这不是我的责任,你别给我安上。”也有读法作“赧”音。囊踹“囊”读一声———猪腹部松肥的肉。引申为人腹部的胖肉。正字为“囊膪”。囊气———有胆识、有理想。“可惜你这个男子汉,这么没囊气。”呕心“呕”读nāo———恶心、作呕。熬鳔———总也不离开,专心致志,“整天他跟电脑熬鳔。”正音应当是nao(二声)biao(四声)。熬鹰———夜里不睡。“快十二点了,别再熬鹰了。”“熬”字的音同上。能耐梗———自作聪明的人。“他是任什么也不会,硬充能耐梗。”重音在“梗”字上。腻味———①厌烦。“他真腻味儿。”②无聊。“一个人呆在家里真腻味。”蔫蔫嘎嘎———性格内向。“别看他蔫蔫嘎嘎的,其实很有心路。”蔫拱———偷偷地暗使劲。“这事别张扬,得蔫拱。”黏屁股———说起来没完,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不走。“我就怕他来,不管人忙闲,黏屁股!”也作“黏屁股鬼儿”。 念想(读腥音)———做些令人怀念的好事。“别尽做缺德事,你不留点念想吗?”鸟食罐儿———对微薄的固定收入的蔑称。“好好干,别砸了你这个鸟食罐儿。”拧撑“撑”读四声———错了,不对头了。“你怎么这么胡来!你看看,满拧撑了。”参阅“撑子”条。牛气———洋洋自得。“刚升上个副处级就这么牛气。”牛比轰轰——形容人很傲气。怄读nǒu———①开玩笑、恶作剧。“你这不是诚心怄我吗?”②不起火苗光冒烟。“劈材太湿,怄了一院子烟也没着上来。”
拍呱儿———鼓掌。
胖得得“得”读déi———对肥胖人的戏称。第二个“得”发“dei”的轻声也可。碰瓷——原指旧社会在交通繁华地,无赖举着瓷器故意和人碰撞,以瓷器摔坏为由敲诈屁泥———无足轻重的人或事。“不用为这个伤脑筋,屁泥!”皮实———①性情随和,不爱发火。②身体结实,不爱得病。皮条“条”读轻声———食物韧性过大。“馃子放了两天,皮条了。”也作“疲了”。正字为“疲沓”。撇读一声———煮东西时用勺舀去浮在面上的渣沫之类。例如炖肉,把浮沫撇一撇。撇斜———吹嘘、夸张、卖弄。“你少在这儿撇斜吧,没人信你这套。”也作“卖撇邪”。撇呀撇读作piǎ———吹嘘、夸饰。“到美国探亲回来,见了人瞧他这份儿撇呀!”也作“撇呀大梨”。平趟———畅通。“局里咱平趟,局长跟我没说的,有事说话!”欺———①急、紧迫。“别让他看出来你买得这么欺,不然价就不下来。”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体现出弱势的样子。②凑到一起。“欺鼻子。”“头发长得欺到眼眉了。”起腻———纠缠、找麻烦。“快走吧你,别跟我起腻了。”先头儿“先”读qian———早先。“先头儿还好,越来越不行了。”前儿———时候。“我正吃饭那前儿,电话来了。”也作“那早晚儿”。前碴儿———旧怨。“他俩不可能合作,有前碴儿。”戗火———讥讽刺激对方。“你忌烟?我不是跟你戗火,你要是忌烟我忌饭!”强梁“梁”读轻声———能干。“他爱人真强梁,又上班又带孩子,还伺候个病婆婆。”抢扎堵子———原指承重(第一继承人)的子孙孝服冠带,旧时大家庭常因继承问题而争夺扎堵子。后引申至争权夺利的行为。也作“抢孝帽子”。敲边———说破坏性的言语。“我越是想办法怎么才把这项工程干好,他越是敲边。”也作“敲边鼓儿”、“敲铲子”。翘话———挑拨。“俩人好不容易都谅解了,你这一翘话又吵起来了。”也作“翘惑”。翘头———炒菜时除髁稀⒆髁贤饬砼湟恍┦卟说茸龈息和———调解。“当间出人一息和这事就过去了。”细高挑儿———身材瘦高的人。瞎掰———胡说。瞎鬼———胡闹、逞能。“这是找个内行人,你别瞎鬼了!”瞎摸海———嚣张,不稳定、不实事求是。“这个人不可靠,他是个瞎摸海。”下密了———雨逐渐大起来了。下三烂———低级下流的人。“这个下三烂,专干缺德事。”正字作“下三滥”瞎心———枉费心机。“她小时候您多疼她,现在这么不孝顺,你真是瞎心了。”显佩———显示,炫耀。正字作“显摆”鲜活“鲜”读四声———颜色鲜艳。“这条花裙子多鲜活!”还有一种意思,说颜色很暖,至于读音,为“线乎儿”比较合辙。现世报儿———做了坏事之后很快得到报应。“专会整人的那家伙,三岁的孩子死了,现世报儿!”香饽儿饽儿———特受宠爱、捧抬的人。“她成了我们单位的香饽儿饽儿了。”相许———可能、大概。正字为“兴许”。小性儿———心脑狭窄、内向。血———加重语气用词。“血不要脸”,“倒血霉了”。天津方言“血”字不读作xie(三声),而读作xie(一声)。歇牙———没有饭吃了,与“断顿儿”义同。邪门儿———反常,不知何故。“这是怎么回事?真邪门儿!”寻人“寻”读xín———嫁人。秀柳———女人身材不胖不蠢。读作“秀溜儿”。秀密———精致。“这个活儿做的多秀密。”许会“许”读二声———注意、留神。“我看见他在这儿了,什么时候走的我没许会。”学摸———寻找,与“淘换”义同。主要突出了卖力寻找,特地的意思。另外,单字儿一个“学”也有此意,例如,“你要是还要,我再给你学一个去。”熏———用棒、架的手段使对方掏钱。“他炒股赚这么多钱,你熏熏他,叫他请大伙儿吃一顿儿。”丫头片子———对女孩子的谑称。哑巴禅———两人秘谈,故意说些隐语或做手势示意。压马路———青年男女交友时两人在街上边走边谈。淹浸———埋没、糟践。“花那么多钱,请客送礼也没办成,这不白淹浸吗!”淹心———看见凄惨的景象而伤痛的心情。扬气———趾高气扬。(非“洋气”)业老二———虽努力奔波还不能得到温饱的人。一百一———最大程度地做了。“我对你可是一百一了,你可不能叫我失望。”一锅端———全部。“当年我们六八届的学生,一锅端,都下放内蒙古去了。”一担挑——两个亲姐妹的爷们之间的关系叫一担挑。也有人作“一担一挑儿”。一锅熬———不分好坏,同样处理。也作“一勺烩”。硬磕---很有份量,解饱这排骨丸子都是硬磕菜吃得饱依实———接受馈赠、邀请的谦词。“啊呀真不好意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依实了!”异症———发疟子。离基,这孩子大半夜的不睡走来走去,发异症“离基”应作“离畸”。有两下子———有特长,也作“有两把刷子”。熨贴“熨”读yū———安适,恰当,完满,周到。冤大头———上当、被诓骗尚不自知。也作“冤孽大头”。缘儿了———抢了,大家分了。“这点货哪够卖的,摆出去一会儿就缘儿了。”也作“圆了”。运动———①知趣。“给你脸你不会运动!”②拉关系,托人情。“你不花点儿钱运动运动怕办不成。”扎眼———特别引人注意。“穿这件大花褂子多扎眼!”杂霸地———地痞流氓。诈读三声———试探使其说出真情。“我诈他半天,他什么都说不知道。”诈毛子———虚惊。“别闹诈毛子,没那么回事。”奓翅儿———不示弱、挑衅。“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老实点儿,少奓翅儿!”炸窝———发生意外事故引起轩然大波。栽面儿———丢人,不光彩。也作“栽跟头”,“栽了”。侧偎“侧”读zhāi———小睡或休闲时侧卧。“上岁数了,精神不足了,一天得侧偎好几觉儿。”说一个东西歪了,也作“侧偎”择席“择”读zhái———换地方睡觉不能入睡的习惯。投投———用肥皂洗过衣服后用清水洗去皂沫。也作“投投”。还有说法是“再一再”。蘸糖堆儿———露一面儿很快又离去。“这一上午他就到单位一蘸糖堆儿又走了。”糟蛤蜊“蛤蜊”读gélě———坏蛋。指未成年人。也作“糟蛋”。糟改———胡闹。“哪有你这么办事的,实在是糟改。”也简作“改”,参阅“改”条。暂布----抹布正字为“搌zhan(三声)布”。源于北方方言“禁搌”,读“金盏”音,抹布是手巾一系列里最卑微的,自然就以“经得起多次的污染”而得名了。凿勃———再三叮嘱我最后在凿播一句,别忘了带身份证来正字为“找补”在此意为补充,读音为“凿(二声)不(轻声)”找碴儿———蓄意寻衅。“他总是找茬儿跟我打架。”正字为“找茬儿”找没味儿———被人讨厌的语言、动作。“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总是找没味儿。”测读zēi———多次观察,揣摸而发现的事实。“我测他好些日子,他确实不是个好东西。”窄读zēi———狭窄。震读zēn———①接触震动着的东西。“把我的手震得都木啦。”“震得我的耳朵都聋啦。”②溅。“你慢点儿倒啊,看震了我一身水。”怎着———板着面孔,怒容。“一天到晚怎着脸,像谁该他二百吊钱似的。”贼儿五的———说闲话,表示不满。“他没个上算,老是贼儿五的。”着家———应该回家。“成天不着家,在外面不知干什么去了。”着面儿———露面儿,见面儿。“你怎么总也不着面儿?”折里——“折”读三声———别扭、不顺从。“这个女人可太折里了!”也作“折扭”。有人将正字作“着哩”,考证一下。真张儿———真凭实据。“你别跟我瞎对付,这回得拿出真张儿来。”致气———生气。“小孩子家,还跟他致气?”正字为“置气”。转腰子———变卦,不实现诺言。“你怎么说了不算,又转腰子了!”支嘴儿———多话。“看人下棋别乱支嘴儿。”走几————不地道这人办事真走几做活“做”zòu———针线。“你妈干么啦?———做活了。”做么儿读zòumār———哄孩子的动作,即用手捂着脸又突然放下,同时说声“么儿”。引申为隐蔽地做某事。“该怎么办咱明说,别跟我做么儿!”抓挠———操持、张罗。“多亏她紧抓挠,要不到现在也完不成。”嘴顶嘴———够本儿,收支平衡。“我白忙活一天,闹个嘴顶嘴。”嘬瘪子———为难。“你这不叫我嘬瘪子吗?”也作“嘬牙花子”。坐地泡———泼妇。与“磨裤裆”义同。坐蜡———使陷于尴尬的境地。“我实在没办法,这回我可坐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