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堂惊蛰养生指南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由此可以看出,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时节话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一、起居养生
惊蛰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变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
1.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去“春困”。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2.穿衣,以悟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惊蛰时节,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
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二、饮食养生
饮食,多吃清淡食物
适宜:芥菜、姜、韭黄、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千金方》曰:「是月(阴历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故此时最适宜吃韭菜,有温肾助阳、散瘀活血、健胃暖中的功效。
除此之外,芥菜、茼蒿、姜、韭黄、青椒等辛温之食也应常吃,可避免因阳气生发过快而出现背凉、四肢凉麻胀等阳气不足之症。肝主藏血,春季要想肝疏泄有度,一定要保证肝血充足,宜多吃大枣、桂圆肉、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等补血养血之物,如果最近常有头晕、眼睛干涩、睡觉多梦等阴血不足情况,更要常吃多吃。
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
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冷饮、海鲜(螃蟹、蛤蜊、生蚝)最好少吃,水果大多数性寒凉,并非越多越好,每天1~2个就好。喜欢喝绿茶的也应该有所节制,淡茶一二杯就好。如果不慎造成胃痛、腹泻,可煮点生姜红糖水喝。
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生鸡蛋、兔肉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云笈七签》:是月勿食黄花菜,交陈葅(酱菜),发痼疾,动宿气。勿食大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鸡子,滞气。勿食小蒜,伤人志。又云:勿食兔肉,令人神魂不安。
茶饮,升阳散寒
生姜、红茶各5克,红糖适量。生姜加水浓熬,取汁泡茶加糖,热服,尤其适宜受寒后饮用。
生姜是助阳的宝贝,特别是在早晨阳气生发之时食用,升阳、散一身寒湿的效果很好;红茶性温,温育人体阳气,暖胃,两者泡在一起是春季祛除寒湿的佳饮。也可帮助因饮食过量而囤积的废物排泄体外,保持身材。
春季养生可选用滋润堂保肝茶。
三、运动养生
3.运动,适宜舒缓健身
惊蛰期间,许多地方春暖花开,一抹新绿,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多时,最适宜在户外锻炼,吐故纳新,调和呼吸。而且春练以小运动为宜,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
活动到微出汗为好,如在阳光下散步、快走、体操、瑜伽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损伤阳气,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1.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懒腰。
2.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3.惊蛰最佳运动:放风筝
春季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放风筝这项运动同时也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春天在户外放风筝除了能强身健体,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还能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排出堆积在身体内一个冬天的浊气,一举多得。是许多养生专家都强烈推荐的春季养生健体好运动。
4.练习“嘘字诀”。
四、情志养生
春阳上升,不仅是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就连心情也随之波动,「心动则五内俱焚」,时常出现激动易怒、敏感等。
此时应勤动脑体、不动心,感觉「迟钝」些好,不要太纠结于得失名利,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放下的时候不要舍不得,否则容易心动不宁、五脏不安。
五、艾灸补阳
宋代著名医学家窦材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灼艾就是艾灸。
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又名回阳草,产于山的阳面,充分的吸取太阳的精华,是一种纯阳植物、通十二经之功效。
艾灸就是通过火灼和艾草的药力渗透到穴位经络解除人体的病痛之处,祛除病邪的方法。艾草燃烧后作用力更强,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最有效的方法。
艾灸取穴调理
惊蛰时节讲究养肝护肝,而肝藏血、生血,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春季养生要注意保养血脉,避免出现心慌、心悸。艾灸,就要调节自己的肝与心血两个方面,选血海穴为主穴,起疏肝养血的作用。
⑴血海穴,穴如其名,是血液汇集的海洋。如果血液运行不畅了,或者是血液不足了,或者是其他和血有关的疾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进行治疗,目前正是血脉刚刚生发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稍微的温补一下血海穴。
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脾胃的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气血不足。
⑵培补关元有调节脾胃的作用,能让元气在血气充盈的状态下启动。
选用关元穴和血海穴互相搭配,实现一个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温经通络、引血归经的功效。
如果用艾条来悬灸,每个穴位5~8分钟,如果感觉非常舒服,还可以酌情延长艾灸的时间。
六.疾病预防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平时痰火较盛,舌苔黄腻者,可服用安宫牛黄丸1-3丸,可预防春季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病。详询王教授!“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正宗三天然安宫牛黄丸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