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直播间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是指寒冷。

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即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古籍《通纬·孝经援神契》上说:“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也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可见,寒露的意思就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全部开放。

寒露的到来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点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也由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程度,直接与“三秋”的进度与质量有关系。

寒露的养生注意

中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天气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饮食方面

自古称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人民容易患“烂嘴角”,医学上称为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口角炎的诱发因素,首先是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其次,干燥的天气也会使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另外,不良习惯促发口角炎。干燥的秋季口唇干裂,一些孩子经常用舌头去舔,更容易使口角干裂。此外,吃零食、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也容易导致口角炎。防治口角炎要注意膳食平衡,加强营养,做饭时注意防止维生素流失,米不要过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尽快下锅,炒菜时可加点醋,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因为过食辛辣会伤人体阴精。

除此之外,初秋季节人们受到酷暑和秋季干燥天气的夹击,很容易致病,常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小便少等现象。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从中医来看,人的健康和气候、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天气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

此外,预防秋燥还可以吃一些润燥的中药,如用沙参、麦冬、云竹、百合等做药膳(粥或汤);还可服用麦冬百合银耳汤、银耳鲜藕汤、冰糖煮梨水、菊花麦冬茶等,均可以清火润肺,起到保健作用。

食疗

百合冰糖银耳糖水

材料:雪耳,白莲子,枸杞籽,百合,冰糖

做法:雪耳、莲子泡开,先煮软雪耳,再放白莲子,百合,等煮到莲子有粉的感觉时,再下枸杞籽,再稍煮,再加入冰糖等到冰糖融化后可以食用了。可以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温馨小提示

寒露节,有寒露节气吃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寒露节时,正是秋风送爽、菊黄蟹肥秋意浓之时。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也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但是则注意了螃蟹性寒,患有伤风、发热、胃痛、腹泻的人,吃了螃蟹会使病情加剧。患有慢性肾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的病人,最好不要吃螃蟹,以免病情加重。因为蟹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人,应少吃或不吃。

作息养生方面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每当天气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这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如此才能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小妙招一:学会泡脚

寒露的天气特点,就是一个字:“寒”。此时秋风肃杀,天气渐凉,寒潮来临,最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因此这个时候,养生必须防止寒邪伤人。特别是足部的保暖,尤为关键。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因为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故而散热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特别是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因而中医有“寒从脚起”的说法。这个时候,有的人常用炉火烤足,其实这样并不好,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用热水泡脚。中医认为,足部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因此,历代养生家都把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益寿的一项措施。具体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稍高,但不能烫伤脚。每次泡脚最好在20分钟左右。用热水泡脚,可以驱散寒气,温暖全身,并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特别是长途跋涉之后,用热水浸泡双足,能很快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早晚都可以泡脚。早上运动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泡足可以改善睡眠,使人提前入睡,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泡脚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泡脚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第二,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应缩短泡脚时间。在泡脚过程中,一旦感觉有胸闷、头晕,应立刻停止,马上躺在床上休息。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泡脚。

第三,晚饭1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泡脚。因为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热水泡脚,血液会转而流向下肢,从而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营养补充。

小妙招二:行气活血,预防肩周炎

随着秋天的到来,肩周炎也到了高发期。

中医认为,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邪、寒邪、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了不通则痛的病症。在秋季,阳气由生发开始转向收敛,气候也由炎热逐渐转成寒凉,最易导致肩周炎复发。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肩周炎的发生呢?预防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补气血,再配合祛寒湿。饮食上应多吃具有理气、活血、通络作用的食物和强壮筋骨的食物,如羊肉、木瓜、丝瓜、韭菜、山楂、当归等。多吃一些具有驱寒功效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可以喝一点白酒,因为白酒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不过饮酒不宜过量,每天一两左右即可。同时要注意,有些人是不能喝酒的。

肩周炎易发部位——肩关节前面观除饮食调养外,按摩穴位也可起到行气活血、预防肩周炎的效果。最有的穴位是位于拇指和食指指根间的合谷穴。刺激合谷穴,可以缓解肩部酸痛但要用强刺激、强拧捏。

还有就是肩井穴。

古代医家常用这个穴位来治疗肩周炎。肩井穴位于脖子根部与肩头连接线的正中央。一压肩井穴,就会感到十分舒服的压痛,很容易找到。为了提高行气活血的效果,也可以配合按摩风池穴、天柱穴。结合上述方法,再做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则效果更佳。

小妙招三:学三个穴,自己做足疗

一些老年人体质偏弱,适逢秋冬季节,外界寒冷,不方便外出锻炼,如何保健成了问题。此时不妨学习一下脚部穴位按摩法,给自己做一个足疗,以保养我们的内脏。脚上的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分别是肾、肝、脾三条经络上的重要大穴。每天揉一揉这三个穴位就等于做了一次足疗。

(1)太溪,在内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这个穴位是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又能培阳补肾。可谓是补肾的一个要穴。按摩此穴,可以调理由肾阳虚引起的怕冷、四肢冰凉、头晕、胆小、易受惊吓,也可以调理肾阴虚引起的慢性咽炎、心烦、失眠、牙痛。肾气虚的人,若分不清是阳虚还是阴虚,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来调理。

(2)太冲,在脚背上的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的缝隙里。这个穴位是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可以调治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老人按这个穴位时感觉特别疼,往往说明血压不正常,经常按揉可以降压。年轻女性按压此穴很疼,通常反映其肝火比较大,爱发脾气,或者月经不调。经常按揉此穴可以祛肝火、调月经。

(3)太白,在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是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老人可以通过按摩此穴来调治因脾胃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拉肚子、便秘等症状。同时,按摩这个穴位还可以调理脸色发黄、乏力犯困、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症状。

学会按摩以上三个穴位,就可以经常给自己做足疗。

中医科供稿

赞赏

长按







































白蒺藜图片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tz/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