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商业文化源远流长

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22.html
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22.html
白癜风的发作原因主要有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524/4629018.html

记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古老而具有活力的六甲镇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我离家多年,但家乡的一水一屋,一人一事,耳濡目染,在我脑海中影响颇深,文化研究会潘庙坤会长要我谈谈六甲镇的商业文化,说实在的我也知之甚少,还靠在座的大家一起挖掘。今天我的发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条水龙由西向东流淌通江达海,千舟悠悠南来北往促使人流物流,这就是起源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的运盐河,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老通吕运河,也可以说是我们南通地区的母亲河,当时要把启东吕四,海门东灶港,通州湾沿海一带的食盐运出去,主要靠这条运盐河,因为当时没有公路,没有汽车,运输工具主要是木帆船。

随着运盐河的兴盛,人来人往,货物运输日趋频繁,久而久之在沿河两岸逐渐形成了一些集镇,从南通向东孕育了西亭、金沙、金余、余西、二甲、四甲、余东、包场、六甲至吕四。

六甲镇就是依河而建,因水而兴,因商而盛的古镇。从外地运来的木材、砖瓦、石灰、陶瓷日用百货等,运出去的海盐,促进了诸物资的大流通,使沿河而建的商埠、货栈的繁荣。民国时期,人们的交通工具还是木帆船,人们称交通船为快船,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通吕运河上穿梭奔驰着小轮船(汽油船),作为人流、物流、邮路运输的重要载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缓解通州、海门、启东沿河几十万亩农田的排灌,使水运更好地服务城乡人们的生活需要,改变原来河道狭窄,不能适应繁忙的交通运输,从平地新开挖了一条新的通吕运河,在大跃进年代大兵团作战,人挖肩挑车推人海战役,场面可谓壮观。

时光荏苒,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路网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由陆路运输代替了水路运输。运输结构的改变和更新,并没有影响这些集镇的发展。

河虾

梅头鱼

晒制鱼干

六甲虽然没有大型的工厂企业,但它有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毗邻东灶港和吕四大洋港,当地生产的海产品,鱼蟹虾可谓丰富,尤其那个年代没有冷冻设备保鲜,必须及时拿到集镇上去出售,到六甲集市贸易市场是最好的选择,从而形成了繁荣昌盛的市场景观。上世纪40-50年代,渔市场叫鱼沓子,蔬菜市场等摆在沿街店前面的地街上叫地八鲜(指地里种的青菜、菠菜、茼蒿、莴笋、芋艿、冬瓜、豇豆、茄子等),渔民们把水产品拿到沓子的摊板上。鱼、蟹、虾品种众多,河海水产品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琳琅满目,让购买者随意挑选。根据市场行情、季节的变化、节日的来临,货源的多少,随行就市由诸(租)人家提出一个公平的符合买卖双方可以接受的价格进行交易,诸(租)人家从中获得一定的筹金,这就是六甲贸易市场早年特有交易形式。为了方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在集镇上产生了很多商号。无商不活,有市就有商,有商就有市,市场与店商相得益彰,促进了六甲农产品市场经久不衰也形成了繁荣商业文化的发展。六甲老镇上有很多商号,我在有关报刊杂志里专门作了介绍,不在这儿重述了。六甲镇的店家一般都前店后家,富裕一点的人家一般是一进三堂,街面上是店堂,中间房屋是穿堂,后面是明三暗五比较阔气的正堂,外面还有防盗的大门堂,有大门堂一般是镇上有地位有影响富庶人家,像西锦茂、李英记、李小留、张义大、八先生家东街头李家,还有竹产(竹木市)对门张家大门堂,东街头和闸东口的李氏大门堂总共有十几处,说明这些人家很有钱有地位,才能拥有相当的房产和地盘。镇上大门堂的特点都坐北向南,都在街的北侧。街的南侧最多是二进,因为再后面就是通吕运河,房屋后面还要留一条供行船背纤人的一条道行走。镇上每隔50至60米就有一条2米宽左右的巷子,虽然街上的土地是寸土寸金,但是留了这些巷子以后,起码起到了三个功能:一是方便了住在街北侧的人家去运河淘米、洗菜、洗衣服等用水的便利;二是巷子底下的阴沟(下水道),下雨时能把街上的水及时排到运河里,街上不会积水;三是起到消防通道的作用,如发生火灾时在运河取水很方便。我们先人在建设时总是以公事为重,他人为先的理念,确实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值得尊敬和发扬的传统。

六甲镇里老商号具有较大的规模,李英记、庆和坊、义仁和、延寿堂、徐公记、成永大、张义大、鼎和、蔡宏盛,在当地名声还是蛮大的,他们一般都收学徒,雇佣伙计。南通韬奋印刷厂的一位经营科长叫邱顺民说,我曾在你们)六甲镇上一爿南货店里学过生意,解放前后他们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木兰,一个叫从军。当时六甲镇上还是很热闹的,人来人往、生意兴隆,镇容也很好,镇风很淳朴,经商者以和气生财、买卖公平、货真价实、老少无欺、薄利多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赢得顾客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店医一体的延寿堂成甫庭(当地人都尊敬的称他三先生),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年代,生意十分红火,在那个年代镇上还没有西医,成甫庭用精湛的中医中药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特别是中医外科治疗各种疮疥,深受当地百姓的赞誉。

民以食为天,六甲镇有很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吃食店。比如,地盘蓝(粮店)、酒店、糖坊、肉台店、饭店、点心店、缸爿店、茶食店、羊肉店、面店等。单茶食店就八九家,有永兴斋、新光斋、宗高武、宗老二、俞长恩、于志刚、丁网艾、李锦徐家。小吃店、点心店饭店有几十家。肉台店有规模的有徐庙基、张仰山、成国柱、徐祝英家,这几个肉台店从乡下收购的生猪圈养在猪栅,随时需要随时屠宰,从这些店的存在和规模,足以见证当时镇上购销的盛况和繁华。

生?红芒子虾

腌泥螺

尖巴鱼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常常勾起我们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美味深深的眷恋,多少年的追寻,多少年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也是我们对家乡的挥之不去的一片深情。我去过长城内外,到过大江两岸,可谓天南地北,唯独家乡的美味菜肴,使人至今难以忘怀,像独产六甲的蛎蚜饼,耐人寻味的生?红芒子,特别鲜嫩正月里的尖巴鱼汤。古人云,正月里尖巴,二月里蛇,三月里澭卦卦,季节性很强。富有地方特色的蛤蜊炖斩肉,生津壮阳的沙笋汤,还有蟹籽豆腐,毛虾子,泥螺、蟹酱等,这些都是故乡人独有的口福美味。

众人拾柴火焰高,六甲镇的历史古老,文化底蕴也厚重,今天我们讲的一些只是六甲镇故事的冰山一角,请六甲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把更多更好的六甲故事挖掘出来,通过潘庙坤倡导的六甲镇文化研究会的活动形式讲出来,让六甲镇淳朴的民风,传统优良的民俗,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海门港新区的领导关心支持下,新的一代一定会有新的作为。我相信只要用心的去挖掘,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慧才智和潜能,坚持传承和创新,潘庙坤倡导和组织的六甲镇文化研究会一定会越办越好,六甲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瑰丽多彩。

祝愿故乡繁荣昌盛!祝愿亲人幸福健康!谢谢大家!

江浩

.4.6

来源:

六甲古镇文化研究会顾问江浩先生

在首次研讨会上的讲话稿(稍有改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xg/5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