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今年上海电影节从片单来讲确实没什么令人格外兴奋的新片,基本靠着老片在撑门面。今年虽看的不多,但还是记录一下好了。
周五一下班便疯狂奔向电影院迎来独属自己的嘉年华。
好似有一个魔咒,每次我的电影节之旅开幕的片子总是不对我的胃口。今次的《亚西亚的天使》谈不上有多喜欢,但总不至于觉得难看。
影片开篇以日韩关系历史冰点为背景切入,并辅以语言隔阂企图表达主题,但实际并不成功。两拨人的相互理解最终落在一虚一实两个层面。实的是相同的生理病症,虚则是见过天使。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仿佛都在说明人类终究也不无相互理解。
/《亚细亚的天使》剧照
惯常在老弄堂面馆吃了蛤蜊猪肝面后晃晃悠悠走向附近的上海影城。
《武士道残酷物语》是本届我唯一选择的老片,今井正作为左翼导演,在此片中极尽讽刺之能事,通过讲述家族多代悲剧性命运来呈现民族劣根性,影片中对奴性的批判到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中村锦之助也在片中贡献了一人分饰七角的精湛演技。
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论述武士道精神最为深刻的作品依旧是《切腹》,对我就是想卖安利。
/《武士道残酷物语》剧照
梅雨季无比闷热的天气是赶场最大的敌人,好不容易寻见甜水店的我迎着这道救世主的光钻进了店,迅速落座点餐却发觉几乎只有芒果系的甜点,扫见冰沙却缀着榴莲,盯着唯一非芒果的水果捞却看见椰汁。
等回过神来,三样我的夏天里不该存在的东西已将我包围,悲情突围后的我点了根本不解渴更别说解热的红豆双皮奶。
然而生活的苦闷从来不会单独出现。
作为去年旬报十佳之一,《住在空中》实在是让人非常失望。全片充斥着无比空洞的呢喃自语,没有任何能都实际推动影片发展的动机或是情绪,一切都是如此矫揉造作。
而且放映场地黄埔剧院的硬件设施几乎可以用灾难来形容,正常落座膝盖都会顶到前排的非人类座椅间距,并且银幕质量很差,跟投影到白墙上一样。
/《住在空中》剧照
《南巫》是我本届最为期待的作品。
巫术民俗勾连历史让我为之期待,但过往的观影经验却让我不由担心影片可能的猎奇视角。所幸的是,导演精确抓住了影片开头即表明的“描写人与巫术边界”的意图,着重于描绘处于边界必要的“共存”,从而使得影片摆脱了一味展示巫术的猎奇视角中。
在此基础上,导演刻意减少巫术的相关展示,将更多地笔墨用于往事的建立,从而使得影片整体看起来非常轻盈。
/《南巫》剧照
以日本偶像文化为载体的《那个时候。》是一部让人看完非常想喊一句“神经病”的片子。当然这只是因为影片带有大量日式脱线笑料。影片整体轻松愉快,缺点在于结尾非常犹豫拖沓。
/《那个时候。》剧照
每次电影节对于那种前期完全没有了解的片子来说,每次相遇就如同开盲盒一样。《身后事》就是本届属于我的盲盒。
该片最大的优点在于影像精致,个别段落拍得非常漂亮,缺点在于大量的jumpscare,而我非常不喜欢这样。因为在我看来大量jumpscare的使用只能证明作为一个恐怖片导演毫无想象力。但此片在恐怖桥段的镜头设计完全可以用精致来形容,这点完全抹平了的我的厌恶。
鬼魂用死人摆合照莫名想到《此房是我造》,片尾濒死段落的处理也非常漂亮。恐怖片这一类型在电影院的观感是会有质的提升的。
/《身后事》剧照
一想到在电影院能看到周浩的作品难免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大多无法逃避的命运,何况这次还在片头看到了龙标。
正如《孤注》在片头所言,导演一开始想拍摄的是人与伤痛共处的电影,而随着影片的进行一切都变了。对摄影机介入边界的探讨逐渐变成了影片真正的核心。
摄影机在行使纪录功能时,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被拍摄者在面对摄影机的时候是否会不自觉的表演?摄影机在纪录人的时候是否会以预设的目的去闯入被拍摄者的生活?这个尺度就是摄影机的边界。
也是所有纪录片导演需要一生面对且思考的问题。同样,作为观众,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摄影机中那“被搬演的现实”,我们又该如何在其中寻求相对的现实。
/《孤注》剧照
没看过原著小说以及之前的真人版,所以无法对这次动画版《Jose的虎与鱼们》进行比对。
单就动画来说,影片以纯爱片的路子行进,展现的是非常理想化的爱情,第三幕剧情也落在纯爱片惯常的套路上毫无惊喜可言,甚至为了让男女主相互理解设计了刻意俗套的车祸戏码。
/《Jose的虎与鱼们》剧照
《美好的世界》这种片名一听就知道说的一定是不美好的世界,导演用了轻喜剧的调子去平衡冰冷残酷的底色。
影片前黑帮成员出狱适应新世界的设定让我今年想起另一部日本电影《黑道与家族》的第三部分,当然《美好的世界》处理的更为出色。从黑帮时代终结到个体生命消逝,影片给予了主人公一个合情合理的悲剧性结尾,役所广司的表演依旧精彩无比。
/《美好的世界》剧照
SIFF,下次见!
END
张小晗tr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