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疼青岛蛤蜊的半岛都市报
作为青岛的蛤蜊
逃不开三种命运
①
傍晚时分
被青岛人就着啤酒吃掉
②
在自己老窝
被海星一个偷袭给吞掉
③
被一听名字
就知道不是啥好东西的
泥蚂
弄缺氧死掉
对于
蛤蜊的后两种命运
青岛人坚决不能接受
我们自己人
吃个蛤蜊还得花钱
它们凭什么
把胶州湾当成
不花钱的自助餐厅
还吃一半糟蹋一半
吃一次也就罢了
拖家带口来了好几次
俗话说事不过三
所以
别怪我们使出杀手锏
在青岛胶州湾
养殖户赵扬夫
承包了亩区域
十几天前
他拉起监测地笼一看
脑袋顿时大了
满满都是海星
你怎么又来了???
“再这样下去
撒的苗都被糟蹋了”
接到养殖户反映后
6月24日清晨
记者赶到红岛渔港码头
跟着赵扬夫出海探访
快艇在海面上飞驰
十几分钟航程
驶过胶州湾大桥
就到了养殖区
赵扬夫驾船
两名养殖人员拉网
忙活了20分钟
30多个地笼网被拉上船
好家伙
打眼一看
估计捞上了
多斤海星
吃就吃,你别糟践啊
海星的五个尖角叫做腕
在海底缓慢爬行
爬到贝类身上后
就将贝类包围憋死
再用中间的嘴进食
海星为什么招人恨?
它的嘴里有两个胃
但消化功能不咋地
吞进胃里的食物
只有5.7%被吸收
也就是说
吃进肚子里的蛤蜊
真正消化的很少
大部分都糟蹋了
这也使得海星
不停爬行进食
蛤蜊和养殖户可就倒霉了
望着眼前铺天盖地的海星
赵扬夫和同伴
气不打一处来
“它们真是一帮地害
如果蔓延开来
这一片海域都得绝产”
虽然恨得牙痒痒
但养殖户也只能干瞪眼
目前正处于休渔期
出海地笼捕捞
是不允许的
而治理海星
除了使用地笼网
和潜水捕捞以外
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们等不起啊
眼睁睁看着
海蛎子、蛤蜊被吞食
心里直上火”
随后,记者拨通了红岛街道负责水产的辛主任的电话,对方表示,海星泛滥的情况已上报区、市,正在加紧研判,等待后一步措施。
记者现场采访时,青岛的水产专家也赶了过来,正准备出海查看,采样检验。
话说回来
海星称得上
青岛蛤蜊的老敌人了
已经记不清
这是第几次来白吃白喝
年3月的被抓现场
依然历历在目
↓
这是年2月的
↓
咱就说
薅羊毛
也别逮着一只薅啊
青岛人的蛤蜊也不富裕
问题来了
↓
怎么就治不了海星呢?
首先,海星的繁殖能力惊人,个体产卵量可达万粒,部分品种还可以无性繁殖。
如果在卵的状态下没有被消灭,那么成熟的海星,基本上就没有天敌了。
胶州湾海域大面积的养殖区域,正是海星们的乐园,这里食物丰足,缺少天敌,泛滥成灾在所难免。
可怜的养殖户
被海星欺负的眼泪
还没有擦干
紧接着又哭了一场
这次是因为啥?
因为…泥蚂
(不是骂人,那玩意儿就叫泥蚂)
6月28日上午
红岛渔港码头
养殖户赵宇昌一脸愁容
正在查看
带回来的地害样本
“每天都在损失
你说能不急吗”
赵宇昌承包的海域
达多亩
此前刚投放了16车蛤蜊苗
一车价值20多万
放眼整个码头
投放的蛤蜊苗约车
价值上亿元
再耽搁下去
损失将无法估计
让养殖户们发愁的
不仅是海星
还有一种被当地人
称作“泥蚂”的海底生物
它对蛤蜊的危害
甚至超过海星
养殖户赵宇昌介绍——
这种泥蚂,和可以吃的泥蚂不一样,这种有毒不能吃,它们身上能够分泌一种黏液,密集的黏液分布在海底,造成贝类大面积缺氧死亡,而且它们专吃蛤蜊苗,现在养殖区的海底,有时泥蚂的数量比海星还多。
记者现场看到
泥蚂密密麻麻堆在一起
表面有一层黏液
随便扒开一个
里面还有
没消化的小蛤蜊
甚至还有刚吞下去的
7月2日
好消息传来
胶州湾部分养殖户可以出海
在审批区域
拉网、下地笼网
清除海星、泥蚂等地害
拉网持续至7月20日
针对胶州湾海星、泥蚂灾害,街道分管人员、区市海洋发展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现场研判,在确定灾害影响后,收集养殖户受灾区域经纬度及意向出海船只规格船号,连夜层层上报,争取最快的审批速度,减少养殖户损失。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韩主任介绍,出海船只仅限养殖船、看护船,捕捞船不得出海,相关人员将定期跟随出海监管,一是查看养殖户拖网是否规范,二是如果除害提前达到效果,将适时结束此次特批。
一听到这个消息
养殖户赵显提
激动地说
“蛤蜊有救了
感谢海洋发展局
感谢半岛都市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