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洞头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是全国14个海岛区之一。也是浙江第二大渔场,渔场面积多平方公里,拥有鱼虾类多种、贝类20多种,荣获中国文蛤之乡、中国羊栖菜之乡和浙江省紫菜之乡。有着丰富海鲜资源的我们,应让幼儿感受到家乡这份独有的特色美味及营养价值,同时引导孩子通过实地观察、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挑选“海味”、品尝“海味”,感受舌尖上“鲜”的味蕾。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孩子挑食和偏食是锌和碘缺乏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两种元素摄入不足,不仅不利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厌食、挑食的情况更加恶化,而海鲜中所存在的营养较多,有丰富的蛋白质、碘、锌、钙等有助于生长发育的营养素,而海产品中恰恰是这些营养素的良好来源。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寻海味之旅~
课程目标
WINTER
1.实地观察认识常见的海鲜食物的营养价值,尝试有计划的采购食材。
2.能利用各种感官识辨不同“海味”的特征,体验舌尖上“海”的味蕾。
3.能大胆的表达对“海味”的评价,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
实践任务
任务一:
绘画《我眼中的“海味”》
日常餐饮中,孩子们能够看到烹饪后海产品的各种摆盘姿态,品尝到制作后的美味佳肴。但对于海产品的名称,以及在没有烹饪前“海味“的形状颜色认知还是较少的。于是我们先让幼儿绘画《我眼中的“海味”》调查表,把喜欢吃的海产品画下来。
通过调查表发现,幼儿对于海味的一些形状颜色的认知还有一些偏差,对于“海味”是在哪儿采购,以及接触活的“海味”机率较低。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多的了解喜欢的“海味”特征,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体验活动。
任务二:
寻找海味之旅
参观菜市场,寻找喜欢的“海味”,了解各类海产品的形状特征。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海鲜大多是在菜市场购买的,这里的食物种类应有尽有,而今天的任务是,大家开始寻找喜爱的海产品,了解它们在没有烹饪前的形状动态。
1
贝壳类
幼儿事先将自己喜欢吃的“海味”绘画下来,带着绘画作品,他们来到了菜市场中的贝壳类专区。
蛤蜊
看到框里的蛤蜊,孩子们激动不已,忍不住的动手触摸。他们发现,原来蛤蜊的外壳坚厚,两壳极膨胀.壳顶凸出,像一颗小石头,它们的嘴巴紧闭着,怎么都撬不开,十分的坚韧。细心的他们还发现,如果蛤蜊在水多的地方,会悄悄的张开嘴巴,里面的蛤蜊肉还能在活动。
海螺
在观察完蛤蜊后,很快幼儿就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海螺。他们通过看、摸、问的方式,了解到:海螺小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
螃蟹
对于螃蟹的认知,是幼儿最为熟悉的一种贝壳类产品。但真的触摸活的螃蟹时,幼儿还是会小心翼翼,在接触中,发现有些螃蟹的嘴巴会在吐泡泡,而且是横着爬,它的两只大钳子会夹东西。
2
鱼类
在了解贝壳类的同时,幼儿又到了海鲜产品中鱼类专区。首先他们看到的是鲳鱼,发现鲳鱼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身体呈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而黄鱼的身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
鱼的摊位
经过本次的实践活动,幼儿了解到,原来海鲜类的产品可以细分很多种类,而我们观察到的贝壳类、鱼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实践观察中,幼儿能零距离的接触海产品,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真实体验。
任务三:
舌尖上的海味
品尝海味
为了让幼儿再次进行视觉上,以及味蕾上的冲击。我们将采购来的“海味”进行加工烹饪,同时让宝贝们通过以调查表的方式,记录不同食材烹饪后的喜爱程度进行反馈说明。
01
02
03
04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