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惊蛰至,万物生,定要寡言安心神,

进入惊蛰,万象更新,小动物也逐渐苏醒,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听说惊蛰要少说话,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快来文章中找答案!

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进入惊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雷声惊醒蛰居的动物,故称惊蛰。惊蛰时期,万物始动,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至盛,由静转动。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惊蛰习俗

1、祭雷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的到来意味着春耕的开始,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们崇奉惊蛰的节气神“雷神”。过去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雷神的招贴画,摆上供品,或者去庙里燃香祭拜。这也代表着对大自然的一种期待,不希望来年会有气象灾害。2、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3、“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少说话

惊蛰阳气初震,虫蚁出动。身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升发,这时候人偏阳属性的功能开始变强。好的睡眠要阴平阳秘,而现在人容易精力旺盛、睡觉不安宁,或者直接就睡不着,有时候身体很累但就是睡不好,这时候要滋阴养血,平衡体内过剩的阳气。伴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们上火、发脾气的现象也开始变多。这是因为春天对应身体是肝木的季节,这个时候中医里身体肝的功能会相对旺盛一些。而肝自身喜欢像树木一样,想让自己的肝气像树枝一样自由生长,同时肝主疏泄,调理着全身气的运动和身体的情绪。平常有肺金克制,它还不敢放肆,而现在春天了,它功能稍微强一点,赶紧带着全身的气和情绪自由升发。这时候人就容易出现肝相关的表现。本来阳气就开始变盛,又有肝气鼓动,平常我不开心也就这样了,现在身体的肝正强势,它说不行,我不开心,我要发脾气,有一点不顺我就要反抗。这时候人容易发怒,还控制不住,如果和人说话太多,容易争辩,影响人际交往。而如果本身就是气郁、阴虚、上热下寒、湿热体质的人这个时期尤其要注意,控制不住就尽量少说。

闭口不言

养生又养心药圣孙思邈提出“多言伤气”;宋人陈直在一部关于养生的书中将“少言语,内养气”排在首位。同时,也有不少寡言养心神的妙招流传了下来,赶快来看看:1、双手握固:收敛心神婴儿握拳头的方式不像成年人一样拇指在其余四个手的上面,而是蜷缩在另外那些手指下面,大拇指的指尖和无名指的根部相抵,其余四指回握。这种手式,就是道教养生修炼中常用的握固。牵过婴儿小手的人都明白,他们握的力度很大。古人认为无名指的根部是肝魂关窍之所在。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心里害怕,惶惶不安的时候,尤其适合握固,会令自己安定下来。平时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握固,能帮助身体内守精神,给自己信心,告别担心和恐惧。2、静坐:养心安神静坐不仅对身体好,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长久的练习“专注”这件事,人的杂念少,气会很顺,身体很好。古人认为盘腿可以将气血集中在身体里,而不耗散。尤其是挺直脊柱,自然端坐的时候,会觉得气息顺畅,头脑得到气血充足。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两腿交叉,屁股略垫高,盘腿而坐,脊柱自然挺直,自然就好……时间可长可短,只要觉得放松舒服就行。若是腿麻了,就用舒服点的姿势,揉揉。不必强求。3、叩齿吞津:滋养五脏人的口水分“唾”与“涎”,当中“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唾和涎是肾气和脾气所生化之物,合称“金津玉液”。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藏精,精化津液而濡养全身。叩齿吞津,就是可以增加好多口水。4、叩齿36下全身放松,舌轻舐上腭(刚好接触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搅动时要放松舌头,用力要柔和自然,唾液自生。之后分三次将唾液徐徐咽下。

惊蛰养生

1、饮食,多吃清淡食物适宜:芥菜、姜、韭黄、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肝主藏血,春季要想肝疏泄有度,一定要保证肝血充足,宜多吃大枣、桂圆肉、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等补血养血之物。如果最近常有头晕、眼睛干涩、睡觉多梦等阴血不足情况,更要常吃多吃。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冷饮、海鲜(螃蟹、蛤蜊、生蚝)最好少吃,水果大多数性寒凉,并非越多越好,每天1~2个就好。喜欢喝绿茶的也应该有所节制,淡茶一二杯就好。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生鸡蛋、兔肉2、穿衣,以捂为主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朋友们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问题,久之会引发关节问题。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3、运动,适宜舒缓健身惊蛰期间,许多地方春暖花开,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多时,最适宜在户外锻炼,吐故纳新,调和呼吸。而且春练以小运动为宜,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活动到微出汗为好,如在阳光下散步、快走、体操、瑜伽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损伤阳气,引发感冒等呼吸道问题。4、起居,宜早睡早起早睡早起去“春困”,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5、情绪,宜舒缓春阳上升,不仅是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就连心情也随之波动,「心动则五内俱焚」,时常出现激动易怒、敏感等。此时应勤动脑体、不动心,感觉「迟钝」些好,不要太纠结于得失名利,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放下的时候不要舍不得,否则容易心动不宁、五脏不安。说了这么多,你现在知道惊蛰养生,为啥不让多说话了吧?方面虽妙,也别忘了泡脚养生,养生小技巧结合传统养生智慧,一定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f/8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