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智趣,积淀道养
★大家等了16年的神作续集《蓝色星球2》10月30日开播了!目前豆瓣9.9分。
★它被称为世界级最美纪录片,以前所未有的视角震撼展示地球的美丽。
★它耗时4年,共执行次海底探险,水下拍摄多个小时,突破技术限制,史无前例地探寻最偏远的海域,亲密接触到珍稀海洋生物,记录了高清的珍贵影像。
★BBC的自然纪录片为何从来不让人失望?本文将为你详细揭秘!
★结构:神片介绍+神技揭秘+超红视频:吊炸天章/蛋炒番茄。
《蓝色星球2》第一集一上来,就颠覆了以往我们对海洋生物的认知,告诉你它们有多么智慧。
比如,会使用工具。
曾经,会使用工具一度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准。
虽然早已证实灵长类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但你听过没手没脚的鱼也会吗?
这种鱼,叫猪齿鱼。
它喜欢吃蛤蜊。
当每天早上在犄角旮旯里找到蛤蜊后,它会用嘴衔住,游到它的专属厨房——一个坚硬的碗状珊瑚里。
然后将蛤蜊用嘴使劲甩在坚硬的珊瑚上。
一直甩一直甩,让蛤蜊不断经受敲打,
直到壳被敲开,猪齿鱼吃掉它的肉汁。
这已不仅是“使用工具”这么简单,它懂得依据逻辑顺序,根据时间和地点,安排一系列灵活机动的行为。
还有一种鱼,名为珍鲹。
能精准的计算出猎物(燕鸥)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轨道。
在燕鸥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海里像导弹一样弹射而出。
将飞在海面上方的燕鸥一口吞下,然后悄悄离去。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只剩下海面上零星的几片羽毛。
能拍到这些前所未闻的画面,主要依托于摄影技术的发展。
这次摄制组运用了6K高清数码摄像机、无人机、超高清探测、极度低光摄像、拖曳/吸盘摄像等技术,从各种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展现你从未见过的那些海洋世界。
同时,先进技术所探索到的画面也在向你证明:
尽管人类已经生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可我们对海洋依然一无所知。
比如下面这段画面。
春季乍暖还寒时,大量蝠鲼聚集在墨西哥的季节性海洋里,他们会在夜间捕食能发出冷光的浮游生物。
得益于捕捉微光技术的发展,才能让我们在夜晚漆黑海里看到这一震撼的场面。
当一只只蝠鲼在海里翻腾,搅动周围的浮生生物发出的光亮,再配合着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所做的音乐,这段生死交加的芭蕾舞,简直美到让人窒息。
再比如日本海底,有一种鱼类:巨型隆头鱼。
巨肿的额头,突出的下巴,稀松的牙齿,除了长相其丑无比之外,它还有一种特殊的技能:
变性。
到了交配的季节,某些尺寸长到一定大小的雌性隆头鱼,将拒绝雄性的交配。
它们悄悄钻进海底洞穴里,开始一点点改变自己的样貌。它体内的酶停止工作,雄性激素在体内循环;它下巴变大,额头变肿。
几个月后,当它再从洞穴里出来,已经变成了雄性隆头鱼。
它的变性技能在鱼类中并非唯一。
在大约3万种鱼类中,被发现能够变性的有种以上。成功繁衍后代和保证生存是它们变性的主要原因。
电影《海底总动员》中的主人公“尼莫”所属的双锯鱼属鱼类,会作为雄性长大,然后变为雌性。
在物竞天择法则下,它们用变性来争取一线生机。
然而,还有一部分变性原因,是因为人类将废弃物排进大海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英国河流里,一些污染物被化学合成为类雌激素,这种类雌激素容易被甲状腺吸收,进入体内之后甚至可以改变心脏的瓣膜以及其他器官,让雄性鱼变性成对交配很冷淡的雌性鱼。
这种情况对鱼的繁殖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蓝色星球2》的导演James也说:海洋环境问题早已迫在眉睫。
人类生产的塑料制品已经广泛出现在全世界的海洋中,甚至包括北极的冰层中。
还有令人痛心的珊瑚白化问题。
当海水变暖时,珊瑚会出现白化现象,迫使那些原本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颜色的微生物离开珊瑚,结果导致珊瑚白色的骨骼全部裸露在外。
年,大堡礁的海水温度升高,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
摄制组安装了台固定摄像机来监测事态的发展,受观测的珊瑚礁大约90%的分支珊瑚出现白化并且死亡,他们亲眼见证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珊瑚礁死亡事件。
而在第一集里,因为全球变暖,融化了海象赖以生存的海冰。
越来越多的海象无法寻找到可以栖息的冰面。
一大群海象只能可怜巴巴的挤在一起。
一只海象妈妈在水里和一群冰上的海象打架,只为了能让自己的宝宝躺在冰面上休息片刻。
我们对海洋一无所知,可海洋却因为我们的无知,正在一点一点遭到毁灭。
面对最后找到栖身之地的海象,爱登堡说道:
妈妈终于找到能够栖身的地方,她得以和她的宝宝待在一起享受母子间的爱意。
但,没人知道它们的未来将会怎样。
是的,如今的海洋,两极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白化,垃圾遍布海洋。
没有人知道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没有人知道海洋的未来会怎样。
但至少,希望你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对于海洋和大自然不再一无所知。
看美看累了?不能总是见物不见人?
好吧,贴个吊炸天国际章视频,给各位缓缓神
不用太认真,不必去判断是真吊还是假戏,毕竟现在无数事情都应该娱乐视之,才不至于牢骚太盛让肠断。也别说活人不如动物好看,这不礼貌
BBC神技揭秘·01·
间谍小猴死亡事件
印度,拉贾斯坦邦。在一座寺庙里,生活着只印度叶猴。
这一天,忽然出现了第只小猴子,它悄悄的潜入猴群…
它是一只“间谍小猴”,是英国BBC电视台派出的密探。毛茸茸的皮肤,包裹着塑料头骨和金属四肢骨架,由电脑系统控制…而它的右眼,是一个4k高清摄像机。
它的工作,是拍摄叶猴家族的私密生活细节。
间谍小猴子的出现,引起了猴群的骚动。猴子们纷纷赶来,围观这位“不速之客”。
它们对这只陌生的小猴子心存戒备…
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猴子们终于打消疑虑,间谍小猴彻底融入猴群。
但就在这一天,悲剧发生了!
间谍小猴从树干上掉落,重重的摔到地上。然后直挺挺的一动不动…
让人侧目的一幕发生了:先是一只母猴焦急的抱起小猴,沉痛的向大家宣布间谍小猴的死讯。
猴子们围在间谍小猴的“尸体”旁,议论纷纷,气氛悲伤而凝重。
有的猴悲伤不已,有的猴去摸“尸体”的心脏,有母猴紧紧把自己的孩子搂在怀中,有的猴拥抱在一起相互安慰…它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夭折了一样,悲痛欲绝,久久不愿散去。
而间谍小猴,用它右眼的4k摄像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02·
白鹭特工和粪便间谍
在非洲,大象是最难监控的目标,因为它庞大、强壮、聪明、破坏力很强。
为了拍摄大象的私密生活,BBC派出了经验丰富的白鹭特工,以及最富传奇色彩的王牌间谍:粪便摄像机。
粪便摄像机,是由一堆大象粪便堆成的,散发着大象所熟悉的味道。
它由四个粪球轮胎,和一个粪堆摄像机组成。4k高清摄像机,带变焦功能,能拍下象群的一举一动…
看到这坨奔跑的屎,大象的心情很复杂
由于大象的体重惊人,很多间谍都曾“丧生象腿”,比如下图这只乌龟间谍,它的下场就很凄凉…
也不能算特别惨,毕竟它还见证了一场不可描述
粪便摄像机的优势之一正是:大象一般不会主动踩踏自己的粪便。这大大提升了粪便摄像机的生存机率。
另外,粪便摄像机还有一个独门绝技:屎也能拉屎。其实那是它释放出的一颗粪球摄像机,用更贴近的方式靠近大象…
而白鹭特工的优势在于,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白鹭是大象最熟悉的鸟类,被大象伤害的机率很小。
事实证明,在BBC纪录片团队三年的拍摄中,白鹭特工从未受伤。
白鹭特工唯一一次被攻击,是一头兴奋的母象朝它丢了一大坨泥巴…
白鹭特工和粪便间谍经常联手出击,在追踪陆地上最强悍动物的战役中,它们屡立奇功!
它们的组合名叫:屎徒行者
·03·
可怕的灰松鼠
北美洲的秋天,满地金黄。灰松鼠正在储存过冬的食物。
一只间谍松鼠,悄悄的来到了它们身边。
每年秋天,一只灰松鼠会在埋藏约一万颗坚果。等到冬天的时候,再挖出来充饥…
它们具有远胜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记住其中的四千个埋藏地点。
很多人都不知道,灰松鼠的另一个特征是:没节操!
BBC的间谍松鼠,用它右眼的4k摄像头,记录下了它们的卑劣行径。
间谍松鼠的手上抱着一颗硕大的坚果,而且它的长相看起来呆头呆脑,一副孬种的样子。
很快的,间谍松鼠就被一个没有节操的家伙盯上了。大庭广众之下的强抢行为,亮瞎了间谍松鼠的“钛合金鼠眼”。
但这一次,间谍松鼠手上拿着的,可不是一般的坚果,而是一颗“间谍坚果”。
到了冬天,这个没节操的松鼠挖出它时,想必会很懵逼…
·04·
一言不合就约架的狐獴
非洲,喀拉哈里沙漠,生活着一群讲义气的狐獴。
它们耿直、仗义、拜关二哥,为朋友两肋插刀。
在狐獴的社会中,哨兵是最危险的职业,因为它很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目标。
但为了保护同伴,它们愿意站得更高,承担更大的风险。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曾几何时,我们还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
今天,这只狐獴哨兵,将面临严峻考验。一条间谍眼镜蛇,出现在它面前…
它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用瘦小的身躯挡住眼镜蛇的去路。
它不断骚扰,反复试探,试图让入侵者知难而退…
但这条眼镜蛇就是不肯退却,无奈之下,狐獴发出了叫声,呼唤兄弟们来帮忙。
这是友谊的力量,兄弟们纷纷赶来,在凶狠的毒蛇面前,毫无惧色。
打群架,没怕的
这是一群让人敬畏的狐獴,在一次次无畏的缠斗中,它们甚至发现了间谍眼镜蛇的真相...
跟朋友们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这是BBC纪录片团队年新作《荒野间谍》,豆瓣9.4分,IMDB8.1分,再一次刷新大众对大自然的认知,毫无疑问的高分佳作。
跟之前的神作不同,在这部《荒野间谍》中,BBC曝光了自己的纪录片拍摄手法,让人脑洞大开,惊叹不已。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谈到不惜一切代价拍摄纪录片,只服BBC。
原来,早在16年前,BBC就用伪装成石块的摄像机拍摄狮子家族的私密生活。16年的技术进步,让BBC纪录片团队不断改良伪装拍摄设备。
他们用间谍鳄鱼,探秘危机四伏的湖水;他们用间谍北极狼,照料一只与父母失散的狼崽;他们用间谍企鹅,窥探企鹅家族的鄙视链;他们用能潜水的间谍河马,发现河马治疗皮肤病的秘方;他们用间谍土拨鼠,搞懂了土拨鼠家族复杂的预警系统…
众所周知,拍摄纪录片很难赚钱。感谢BBC纪录片团队,不惜血本,不计得失,为我们拍摄了那么多优秀纪录片。
这部《荒野间谍》制作时间长达三年,动用了34种间谍动物。这些生动的影像,不仅是拍给英国人的,也不仅是拍给欧洲人,更是拍给全人类的。
各种惊人的BBC间谍|《卧底海豚帮》剧照
伟大的BBC纪录片团队,汇集了这个星球上最有趣的模型制作专家、手工艺师、机械专家、电子技术专家、摄影师…他们耗尽心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闻所未闻的世界。
比如,狐獴的猜忌心很强,不容易接纳陌生访客。BBC团队为了让间谍狐獴能混入其中,收集了大量附近狐獴粪便,涂抹在间谍狐獴身上…
比如,BBC团队在非洲被花豹袭击,靠摄影师丢出帽子分散花豹的注意力,才侥幸脱身…
如果没有BBC团队,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看到:土拨鼠接吻;黑猩猩装逼;狐猴吸毒成瘾;军舰鸟的流氓行径;水獭“胸口碎大石”;北极狼妈妈在茫茫荒野中找孩子;一只印度猕猴被同伴从十多米高台上一脚踹下…
碰瓷
如果没有BBC,我们恐怕还不知道,地球上有那么多可爱生命以自己的方式,精彩的活着。
只有真正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才会想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才会花这么长时间,才会以这么大的热情,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制作一坨大象粪便、去制作一群机械动物、鳄鱼潭趟水、南极露宿、在寒风泠冽中守护一只北极狼幼崽…
感谢BBC纪录片团队,能和你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的荣幸。
周末啦,再贴个好笑、感人的视频“蛋炒番茄”
看后,想想为什么?
祝福各位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