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荣,教师,山东龙口人,求真,向善,尚美,乐于用文字记录生活书写心情。作品散见于《文学作家》《花开龙口》《龙口杂志》《百度文库》《龙口教育》《中国教师报》等网络微刊及纸质媒体平台,《中华少年》《美丽的芦头小学,我的家》《旅行杂记》《感恩,我的老爸老妈》《手机,让我欢喜让我忧》《静待花开》《庚子心语》《家乡的泳汶河》《泳汶河的不速之客》《手机》《虎子》《又到槐花飘香时》《油菜花开》《小满开学》《别样的六一》《心中的桃花源》《探踪潜唐庵》《希望》《致孩子们的一封信》《人间最美四月天》《恋上田园》《人间至味是亲情》《五月感怀》《拳拳报国志,殷殷母校情》《春日话柳》《收获在金秋》等文章被陆续发表。
谁不说俺家乡好
文/刘荣荣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依儿哟,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当年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曾经风靡大街小巷,时至今日,仍觉余音绕梁,犹在耳畔,令我回味无穷,荡气回肠。岁月流转,一晃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记忆,质朴的歌词,曾经熟悉的旋律,如今愈发感到亲切。山东省龙口市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一个有山有水的海滨小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虽然家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可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于家乡龙口却越来越产生了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念头。有如孩童时,我一刻也离不开母亲的情形。同时也打消了曾经萦绕心头多年的疑虑,为什么那么多归国华侨放着国外优厚的待遇,老了老了却要回到当时并不富庶更不强大的祖国。当然也深深体味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经典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故乡,故土,故园,故国,曾经熟悉的家园,虽然物是人非,可时时刻刻满怀思念的家乡,却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走不出的牵绊,解不开的家乡愁结。家乡龙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果蔬美馔,自然美景让我深深地迷醉。疫情的原因,寒假迟迟不得开学,生活简单、平淡如水的我,闲暇之余素来喜欢读读书,看看景,偶有心得,写几行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留下岁月的印痕。宅家一百多天,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干我想干的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疫情犹在,可丝毫抵挡不了家乡花花草草萌芽,葱茏的脚步。像往年一样,佳期如约而至。从早春到立夏,盛大的花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喜爱莳花弄草,喜爱拍照的俺十足过了一把瘾。春寒料峭时,校园里,公路旁的绿化带里,到处可见报春的连翘,金灿灿的花瓣,在周围树木光秃枝桠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夺目璀璨。花型极小但花多势众的紫荆仿佛穿了一袭紫衣,将整个身子裹了个严严实实。一树树美人梅、榆叶梅、紫叶李、各色的海棠、樱花,将春天的龙口装扮得姹紫嫣红。果园里,漫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随着节气次第开放,白的像雪,粉的像霞,蔚为壮观。娘家南山集团居民小区里,家家户户二层楼门前,五月石榴红似火,品种花型颜色不一的月季、蔷薇枝头绽放,花香满园。沁人心脾的花香吸引了勤劳的小蜜蜂,匆忙闻香而来,莺莺嗡嗡,穿梭花间忙着采蜜。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文人墨客笔下的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人间四月天"……家乡的美景让我迷醉!如果我是诗人,我好想赋诗一首!如果我是画家,我多想挥毫泼墨!可惜,遗憾的,我都不是!只能用相机将它定格,用拙笔将它记录!家乡的泳汶河是我记忆长河里永远挥之不去的一抹记忆!一年四季里,从初春青草发芽到盛夏草木葱茏,直至秋日天高云淡,冬日银装素裹,家乡的泳汶河承载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自然界纷繁芜杂的树木中,我犹喜春日里的柳。当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无论是路边还是沿河两岸,家乡的柳一如报春的使者,抢先用一身的鹅黄柳绿向人们宣告春的到来。瞧吧,当别的花草还在沉睡,路边的垂柳便吐出鹅黄嫩绿的芽苞,似初生的婴孩,紧紧地攥着柳枝妈妈的胴体,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不出几日,便现出了贺知章笔下的曼妙身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微风拂过,柳枝摇曳,树影婆娑。两岸柔柳倒映清清河水中,恰似"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新嫁娘。清清泳汶河,难忘河畔阳春折柳条,做柳笛,编花环,;盛夏,河畔采桑椹,撸槐花,水里捕鱼摸虾,捞蝌蚪;深秋时节,采野菊,摘山枣,觅野果;即使在寒冬,也会时不时地跑去河边,捡拾起一块块被河水磨平了棱角的石块,奋力投向被严寒封冻的冰面,凿开厚厚的冰层,惹得水中的鱼儿惊慌逃窜……每每忆起泳汶河,那芬芳馥郁,如串串洁白温润珠玉的槐花,又如空灵婉约的槐花仙子,低垂了眉眼,将一腔馥郁遍洒人间凡尘,却从不与百花争奇斗艳;那紫红的皮薄核大的山枣,让我酸倒了牙齿,酸得挤眉弄眼还是乐此不疲;那紫黑的野葡萄,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诱惑从来不会因为满脸满身的斑斓而拒之千里,即使有时遭母亲责怪,还是要尽享那物质贫乏年代童年里难得的美味!家乡的美景让我沉醉不已!家乡的美食同样让我眷恋!庵夼水果的甘甜,小金家拉面的劲道,老黄县肉盒的酥香,鲜肴的软烂醇香,入口即化,北马炒肉拉皮的劲道,酸辣齐备……家乡众多的美食当中,不得不提龙口的海鲜:渤海湾的对虾、鲜亮的鲅鱼、多汁鲜美的牡蛎、扇贝、蛤蜊、贻贝、秋后的螃蟹、营养丰富的桑岛海参、鲍鱼……提起海鲜,总会让我垂涎三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富饶的渤海湾,为家乡龙口的祖祖辈辈提供了丰富的山珍海味,每每有朋自远方来,家乡龙口的主人总是用海一样的胸怀容纳八方来客,海鲜大餐齐上阵,鲅鱼饺子、清蒸爬虾、螃蟹、牡蛎汤、炸蛎黄、辣椒炒蛤蜊、蛤蜊汤、海杂拌、韭菜炒海肠……种类繁多的海鲜食材,花样百出的烹饪手法,定会让宾客大快朵颐,尽享饕餮盛宴。觥筹交错中,主宾把酒言欢,令客人甚感宾至如归,家的温馨。新婚喜宴上,大虾、海参、鲍鱼早已成为普通百姓招待宾客的标配,这要在过去,那是做梦也想象不到的。美丽富饶的家乡龙口,勤劳、质朴的家乡父老,如今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正阔步走在国强民富的康庄大道上。"人都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知道南山东海就在咱身边。就在咱莱子古国金黄县,就是咱龙口市的后花园啊后花园。水清清,天蓝蓝,风细细,月弯弯。大佛招手迎远客,龙口人花好果香,心也甜。心也甜。心也甜……"一曲《龙口赞》诉说着生我养我的家乡龙口,道不尽龙口人民的家乡情。家乡龙口,承载了我快乐无忧的童年,印记了我朝气蓬勃的芳华岁月,如今人到中年的我深信笃定,往后余生必将身在故土家园,只因她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唯有她,才是我的根之所在!这是年选推送的第篇文章
尊敬的作者您好!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是小众散文与年选微刊共同打造的集散文作品发布、新书出版、文学交流等综合推介功能,面向胶东及海内外作家、文艺家打造的高端文化载体。本平台开通“赞赏”功能,欢迎大家自愿赞赏自己满意的作品,赞赏实行五五分成,一半用于支付作者稿费,一半用于平台维护,低于二十元不发放。本平台分成发放定在每月的十五号,由小众散文与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按时发放。
一个关于散文的小众的私人化写作展示平台
总顾问:毕淑敏、许晨、丁建元、王展、王安、邓兆安、孙艺洲、宋世章、李红梅、李海涛
主编:焦红军、王海峰
副主编:王春海、杨强、沈默、刘玉涛、刘明华、姜雪梅、李庆梅、郭志波、梁绩科
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
《胶东散文年选》编辑组委会
承办: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
山东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
协办:烟台玉林店卧福开心农场
烟台亚上装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点击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