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风“利奇马”经过青岛。还好,威力不小的台风并没给青岛带来太大的伤害。
不仅如此,它还给青岛西海岸的小伙伴们带来了一份厚礼。
12日,家住青岛西海岸的柳先生爆料:在西海岸海军公园附近的海滩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海蛎子。甚至都不需要用手捡,直接用铁锹来铲就行,一铲一麻袋……
于是,记者火速赶到了位于西海岸海军公园的海滩。海蛎子与大量蛎子皮夹杂在一起,另外还有海螺,蛤蜊等,引来数千市民争相挖捡,一时间沙滩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一小时能捡一百斤
有人用麻袋往家扛
家住在附近的赵先生打开自己的车后备箱展示自己的战果——满满一大箱海蛎子。
“咱们青岛真是福地,不但没受灾,而且还送来了海鲜大丰收。你看,这是才来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捡了这么多海蛎子了。我和朋友约好了,今天中午就来个海鲜宴。喝着二锅头,吃着海蛎子,别提多带劲了,哈哈!”
还有一位姓张的市民告诉记者,他是接到朋友的电话才知道灵山湾海滩上一夜之间冒出许多海蛎子的,于是急匆匆赶来,本以为来晚了,哪知这里的海蛎子还有很多,他来了半个小时就捡了十几斤。
“我那个朋友昨天晚上9点多钟台风过后就来了,那时候海蛎子更多,他们打着手电筒,提着蛇皮袋子专挑大个的捡,不到一小时就能捡一百多斤,还有人直接用麻袋往家扛。”
记者注意到,这些海蛎子个头普遍比较大,有的长度接近30厘米,撬开以后,里面的肉比较肥,但是有的壳里含沙。
这些海蛎子从哪来的?
正常情况下,海蛎子的收获季节在冬季和春季。那么这片沙滩上的海蛎子是从哪里来的呢?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一位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海蛎子应该是野生的,但不像浅海的野生蛎子那样长在礁石上,而是悬浮生长在深海里,市民一般很难吃到,俗称“滚滩蛎子”,因为生长期比较长,特点是个大、肉肥、味鲜。“利奇马”来临时,大风使海水形成狂海流,将这些藏在深水的宝贝大片大片的带了出来,送到了沙滩上,它们可谓是“利奇马”送来的特殊礼物。
也有当地老渔民猜测,其中一部分海蛎子应该是渔民在附近海里养殖的,被巨浪打散后被推到了沙滩上。
据了解,近几天,灵山湾浅滩仍然会有蛤蜊、海蛎子、海虹等海鲜可挖捡,另外,这几天海上浪依然会比较大,当地海洋发展部门提醒市民在前去挖捡时一定要注意潮汐变化、注意人身安全。
台风过后,除了海鲜纷纷“现身”
有的地区还出现了一种
貌似“可爱”,实则非常危险的小动物
这个蜗牛可不是一般的蜗牛,
这是非洲大蜗牛
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它的食物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树木、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目瞪口呆脸),可危害多种作物。
它不仅危害农作物,更重要的是:它传播疾病!!!!
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传播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一条非洲大蜗牛上,
可能存在至少条这样的寄生虫!!
国外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在一个聚会上“耍帅”,生吞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大麻烦。
小编在这里郑重告诫大家,
非洲大蜗牛——
不能碰!
不能养!
不能吃!
遇到这种蜗牛该怎么处理?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找物业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找专业的杀虫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亡。
来源:新晚报
扫一扫就可以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