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漫谈养生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http://m.39.net/pf/a_4639925.html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月启蛰SPRING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太阳到达黄经°时。

言发蛰也

今年的惊蛰节气为3月5日~3月20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孝经纬》:「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从惊蛰起为卯月,卯者,茂也,言阳生而滋茂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春雷预示着生长的季节开始了。惊蛰,是一副伏藏不出的虫子被春雷惊动,破土而出的意象。这时候做运动要应春气,带着一份生机,如蜇虫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惊蛰时节,百草回芽,百病易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变得活跃起来,这时最适合补充人体的阳气。阳气充足后,才可将人体邪气一并带出体外。惊蛰节气养生重点以“健脾、利湿、化痰”为主,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养生和调摄。

惊蛰节气,人体本身也与自然顺应,是一年中“震动”很大的时候。很多身体虚弱的人到了惊蛰节气当天,身体都会有很大的反应,如头痛、失眠等不适。今日惊蛰,阳气升散,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木气舒畅则土气不壅,若肝气过旺则肝郁脾虚,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人体的能量在一年中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惊蛰时节阳气升发,如果这个时候把身体调理好,那么一年都会有活力,否则一年都会困乏无力。因此,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惊蛰时节调理养生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健脾、利湿、化痰。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惊蛰节气一定要升发起来,运动配合节气养生,让身体活跃起来。此时节宜户外小运动微汗,衣服增减适度,春捂秋冻。多吃时令春菜,少吃酸味,睡眠充足,安静神气。

惊蛰节气养生1穿衣,以捂为主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惊蛰时节,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

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2运动,适宜舒缓健身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惊蛰期间,许多地方春暖花开,一抹新绿,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多时,最适宜在户外锻炼,吐故纳新,调和呼吸。而且春练以小运动为宜,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这个时节的运动,不宜太过激烈。毕竟人们是才从冬季的寒冷中舒缓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可以选择慢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活动到微出汗为好,如在阳光下散步、快走、体操、瑜伽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损伤阳气,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3清淡饮食,减少脾胃负担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天气回温,饮食清温平淡,可减少脾胃负担。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不要食用冰冷食物,由于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所以这个节气很不适合吃偏冷的东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温的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适宜:芥菜、姜、韭黄、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千金方》曰:「是月(阴历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故此时最适宜吃韭菜,有温肾助阳、散瘀活血、健胃暖中的功效。除此之外,芥菜、茼蒿、姜、韭黄、青椒等辛温之食也应常吃,可避免因阳气生发过快而出现背凉、四肢凉麻胀等阳气不足之症。肝主藏血,春季要想肝疏泄有度,一定要保证肝血充足,宜多吃大枣、桂圆肉、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等补血养血之物,如果最近常有头晕、眼睛干涩、睡觉多梦等阴血不足情况,更要常吃多吃。

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

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冷饮、海鲜(螃蟹、蛤蜊、生蚝)最好少吃,水果大多数性寒凉,并非越多越好,每天1~2个就好。喜欢喝绿茶的也应该有所节制,淡茶一二杯就好。如果不慎造成胃痛、腹泻,可煮点生姜红糖水喝。

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生鸡蛋、兔肉

起居,宜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去“春困”,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雷响,万物长”。专家称,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养护阳气是必不可少的:

早睡早起(最晚不超过11点,最早不超过6点);晨起伸懒腰,促进血液尽快分布到各个经络中去,防受寒感冒,同时也能激发肝脏功能;继续春捂,不宜过早的穿上单衣、单鞋;慎防感冒,如果外出被风吹后出现头痛或者轻度的感冒,可赶紧揉搓一下迎香穴,用热吹风对着大椎穴(正坐低头,颈部突起的位置)吹三分钟。

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

惊蛰时节也是阴雨季节开始,南方会出现潮湿的情况,所以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这样可以防止室内细菌滋生,从而避免湿气重,导致湿困脾胃从而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

情绪,宜舒缓

春阳上升,不仅是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就连心情也随之波动,「心动则五内俱焚」,时常出现激动易怒、敏感等。

此时应勤动脑体、不动心,感觉「迟钝」些好,不要太纠结于得失名利,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放下的时候不要舍不得,否则容易心动不宁、五脏不安。

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能够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不要硬憋在心里。或者在适合的天气时,走到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的春天。

重点强调惊蛰尤其要少说话

惊蛰阳气初震,虫蚁出动。身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升发,这时候人偏阳属性的功能开始变强,以前说过,好的睡眠要阴平阳秘,而现在人容易精力旺盛、睡觉不安宁,或者直接就睡不着,有时候身体很累但就是睡不好,这时候要滋阴养血,平衡体内过剩的阳气。

伴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们上火、发脾气的现象也开始变多。这是因为春天对应身体是肝木的季节,这个时候中医里身体肝的功能会相对旺盛一些。

而肝自身喜欢像树木一样,想让自己的肝气像树枝一样自由生长,同时肝主疏泄调理着全身气的运动和身体的情绪。平常有肺金克制,它还不敢放肆,而现在春天了,它功能稍微强一点,赶紧带着全身的气和情绪自由升发。这时候人就容易出现肝相关的症状。

本来阳气就开始变盛,又有肝气鼓动,平常我不开心也就这样了,现在身体的肝正强势,它说不行,我不开心,我要发脾气,有一点不顺我就要反抗。

这时候人容易发怒,还控制不住,如果和人说话太多,容易争辩,影响人际交往。而如果本身就是气郁、阴虚、上热下寒、湿热体质的人这个时期尤其要注意,控制不住就尽量少说。

多言伤气少言语,内养气

自古以来,少说话的观点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赞同。药圣孙思邈提出“多言伤气”;宋人陈直在一部关于养生的书中将“少言语,内养气”排在首位。

同时,也有不少寡言养心神的妙招流传了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下:

一、心里害怕,惶惶不安的时候,尤其适合握固,会令自己安定下来。平时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握固,能帮助身体内守精神,给自己信心,告别担心和恐惧。

二、静坐不仅对身体好,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长久的练习“专注”这件事,人的杂念少,气会很顺,身体很好。

三、中午没空午休的朋友,也可以抽一点点时间,听一首放松的歌曲,尝试一下静坐这件事。即使再忙,内心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也请你不要忘记爱护自己的身体,慢一点,照顾好它。

养肝惊蛰养生重点

在中医理论里,春季与“肝”相应,此时保养身体的重点就是“护肝”。

所以,在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平和,忌大动肝火。过于愤怒会让肝气太盛,易引发头晕、目眩、中风等病症。而且,惊蛰时期也是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季,平时也要注意预防。

惊蛰·二十四节气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gx/8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