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吃烧烤或是自助餐时,常常会见到很多海鲜贝类,他们都外形相似。常年在内陆省份生活的人碰到这些贝类经常是一头雾水,既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吃,有什么口感和注意事项。海鲜季到来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贝类海鲜吧。
1、生蚝生蚝又叫牡蛎,海蛎子,它在海鲜摊上可能是最吸睛的贝类明星了。它外壳坚硬,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看上去和摸起来都有些类似于岩石的表面。
生蚝一般生长在温带、热带海洋的在浅海泥沙中,其中以法国沿海地区所产的最有名。生蚝在中国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北至辽宁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繁殖广泛,在有岩石的海边经常可以捕获。
生蚝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性养殖贝类,它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都非常高。生蚝肉质细嫩,呈乳白色,味美肉细,易于消化,素有“海洋牛奶”之称。生蚝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它体内的锌含量居人类食物之首,有“益智海味”的美称。
生蚝肉还有“养血,补血,滋阴”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牡蛎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生蚝在中国已由卫生部批准列为第一批既是药材又可作食品的保健品之一。
常见做法蒜蓉烤生蚝、芝士焗生蚝、生蚝汤2、蛤蜊蛤蜊在青岛被称为“嘎啦”,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是海鲜馆子里也是最常见的菜品。蛤蜊的贝壳等大,呈卵圆形,通常较薄,壳面光滑或有同心生长纹。
蛤蜊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等沿海地区。
蛤蜊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蛤蜊中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它的氨基酸种类组成及其配比较为合理,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消化,食用蛤蜊之后,可以为自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凝血、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常见做法蛤蜊炖蛋、辣炒花蛤、咖喱浓情蛤蜊3、扇贝提到扇贝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晶莹剔透的粉丝扇贝,上面再覆盖一层厚厚的蒜蓉,大口一吸,蒜香与扇贝的鲜香一齐入口。
扇贝的双壳非常厚且硬,有明显的竖条花纹,用手摸一下就能感觉到壳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且扇贝的形状非常有特色,前部是半圆形,后面是有棱有角的方形,壳色一般为浅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
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经常见于沙子或者清净海水的细砂砾中,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种。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常见做法蒜蓉粉丝蒸扇贝、扇贝木耳丝、扇贝蒸蛋4、蛏子蛏(chēng)子与大多数贝类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它呈长条形,像一个柱状体,也有相等的两壳,通体呈黄白色,有一圈圈的成长纹路,长约4~8.5厘米。
蛏子在我国的养殖历史非常悠久,盛产于福建、浙江等地。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
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常见做法爆炒蛏子、盐焗蛏子、凉拌蛏子5、海虹海虹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你听过的淡菜、青口贝、贻贝都是它。海虹也是海鲜大排档的常客,一般生长在海滨沿线的岩石上,大小在7厘米左右。它的贝壳是左右对称的楔形,前端比较尖细,后端则是更宽瘪的圆弧,且壳面呈现紫黑色,有珍珠光泽,放在水里像一颗高贵的紫宝石。
海虹中的蛋白质含有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等8种人体必不可少的氨基酸,且含量远远大于鸡、鸭、鱼、虾和其他肉类。其自身的脂肪中也有人类必需的脂肪酸,会导致人体胆固醇升高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远远低于猪肉、牛肉、羊肉。由于海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人们称它为“海中鸡蛋”。
海虹生命力顽强,除人工养殖外,野生海虹的数量就非常之多,所以海虹也是最实惠的贝类海鲜之一。
常见做法白葡萄酒香炒海虹、油焖海虹、白灼海虹END以上内容为原创,出自《中文强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