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酷天津编辑亲身经历:
年2月6日,清晨9点,多年不发烧的我,在这个人人惧热的非常时刻,发烧了???,37.3度。
就算年前嗓子不舒服,就算偶尔有点咳嗽,就算......可是我没去过武汉,没接触过湖北返津人员,没接触过确诊病例,也没有和几个确诊病例同时进入相同的公众场所,后来几天出去买东西也都戴着口罩注意防护,怎么可能轻易感染!谁也没想到这点儿自信,在体温计指向37.3度的那一刻,被轻易击碎,渣儿都没剩。
“年前去过那么多商场,23号还因为口罩憋气摘下来过一会。初二去了妈妈家,初五去了商场超市,就算带着口罩,万一……”
看着新闻里主持人一脸严肃地讲述本市新增患者详情,一时间五味杂陈,害怕,紧张,内疚,难过,甚至还有一点点坦然。整个春节都疑神疑鬼,把各种症状往自己身上套,终于发烧了,可以不用纠结直接去看病了。不想了,就算真的不幸感染了肺炎也能治愈的!
打开手机找到在线问诊,想了想又退出来了,傻兮兮地担心手机那头的专家顺着网线就把我们一家三口带走隔离了咋办。我都还没收拾好隔离需要带的装备,贸贸然被带走多不方便。医保卡、身份证、耳机、一次性酒精棉片、酒精喷雾、口罩、一次性手套……手机充电器一定要带,被隔离的话,手机没有电我怕是会疯掉。
和老公说了自己发烧的事情,决定下午去发热门诊看病。做出决定那一刻,心里其实还带着那么点儿悲壮的情绪。我这算不算大义凌然?谁知道今天之后我是不是就被隔离了?
比起发烧带给身体上的不适,心理上的冲击好像更大。真正把自己和电视中滚动播出的患者信息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仿佛下一秒就要接受大众的审判和批评。我看了眼体温计上的新纪录:38.2度,问老公:“你说,那些隐瞒病史的人,他们是不是觉得不去确认自己就不是新型肺炎,就不是那个传染给亲人病患,给社会添麻烦的罪人?”
老公抬头看我一眼说:“那我哪知道!完喽,你这要是确诊了,我们是不是就又多了14天的假期?你这算是“B”了吧?带动不少“2B”呀你可!哈哈哈哈哈哈,我去找纸笔,好好回忆一下前十四天咱的行程去!”你这个不懂得安慰人的大猪蹄子!
闺女顺势在旁边开玩笑地跟着滚动条把我的信息加进去:“本市新增第6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女,无武汉旅行接触史……”
我勉强冲她笑了笑,心想:“我就这么变成了一组数字么?我要是被隔离了,家里终末消毒会不会把双十一屯的化妆品都给扔掉?肉疼!疫情过去,下个双十一之前我岂不是只能一边吃土一边用蛤蜊油了?我的洗脸巾,零食......冰箱里冻的肉也得扔掉吧?毕竟病毒怕热不怕冷”这么想想感觉自己果然更丧了一点儿。
扭头看看那二位,一边笑嘻嘻一边回忆前14天都去了哪里。呵呵,我怎么觉得空气中有一丝刻意的轻松愉快。
我心头的阴云始终缠绕
我到底是不是不小心染上了新冠肺炎?
在哪儿感染的呢?
医院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做核酸检测?
是不是发烧就要先被隔离起来?
如果确诊了,陪同就医的人会不会被立刻隔离?
我还有机会和家人道别,安顿他们么?
带着对发热门诊的敬畏,带着一丝病耻感。我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独自出发。谁也不知道,我这一去,能不能再回家。
油箱里的油不多了,纠结着要不要去加油。想了想自己万一要是新冠肺炎,这会去加油怕是又连累了别人,索性直接开去了发热门诊。
发热门诊的pos机坏掉无法刷医保卡,挂号的小姐姐特别温柔,一边催维修部来修理,时不时还安慰我两句。我在外面等着无聊,偶尔看看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透过他们仿佛看到了在武汉忙碌的那些医护人员,偷偷感慨一下和平时代的英雄。一扭头看见窗沿下的冰溜子,手欠的过去掰断了两根,刚想掰第三根想起这是发热门诊,万一有病毒怎么办,又赶紧把手缩了回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等待的功夫又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一对上岁数的老夫妻来看发热门诊。看见他们那一刻我有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就好像离群的企鹅突然找到了大本营,形单影只的秋雁找到了人字形的队伍。在这个寒冷的春天,有人和我一起在发热门诊等待,自己也不觉得那么形单影只了。
发热门诊的医生也很客气和善,提示我做好发热门诊登记。问我有没有武汉接触史,最近十四天接触的人有没有发烧咳嗽或者确诊的病例,都被我愉快的否定了。
紧接着的问题却又让我紧张起来。
有没有全身酸痛?发烧前3天,打开了闲置的跑步机,真的是浑身酸痛。有没有咳嗽?发烧之前我就已经在咳嗽,都十几天了,只不过断断续续的。有没有觉得乏力?乏力到没有,不过我确实感觉浑身都皱吧。有频繁外出么?有,年前去了好多好多次商场。带口罩了么?23号之后带着了,偶尔太憋气了会摘下来一下......每一个确认的回复都像是一把橡皮锤,一下一下把我锤向“新冠肺炎”的深渊……就在我又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医生给我开了验血和胸片。
验血取的静脉血,护士小姐姐手法相当娴熟,竟然一点都不疼。
拍胸片在另一个房间里,前胸贴在一个铁板上,背后的机器滴滴答答一通响。非常时刻,从背后传来的这串倒计时一样的音响得让人难受,让人害怕,我脑海里甚至描绘出了一场枪决大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胸片不用等,拍完会立刻传到医生的电脑里。从拍胸片的地方回到发热门诊,验血报告也出来了。白细胞高,淋巴细胞低,精神上感觉我这应该就是普通的炎症。
想到这里,心里原本的恐慌又淡了一分。开开心心的拿着报告去看医生。“有没有感觉呼吸困难,腹泻?”
“没!这个真没有!不瞒您说,我现在感觉我发热症状都不明显了。拍完片子我都是一路小跑过来的!”“目前看你的病症和流行病没有关系。血项显示你是有点炎症感染的,你可以选择到呼吸内科去针对性的诊断治疗一下。”除了发工资,这可能是我今年听过最美妙的中国话了:“看!当然得看!”于是发热门诊的医生给门诊处打电话报备了我的信息,并且手写了一份排除新冠肺炎的证明,我又辗转进入呼吸内科诊治。因为片子上肺部有一块模糊,而且听诊器听起来肺部呼吸声音粗重,所以又拍了ct辅助检查,最终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拿着开好的消炎药止咳药,医院门诊大楼,恍如隔世。虽然自己只是一次普通的气管炎引起发热,虽然已经排除了新冠肺炎,虽然你们可能会嘲笑我的胆小怕死,虽然你们可能会指责我到处乱跑。但我还是想要把这次生病经历讲出来。一来,也希望大家对待新冠肺炎的患者多一份包容和理解。正是因为我曾不经意间将患者打上了“有毒”的印章,所以更难以接受自己可能会变成了低人一等的存在。对于现在已经确诊的、疑似的病例,以及未来可能会增加的病例来说,来自社会的歧视,再加上感染亲友的负罪感,很有可能让患者增加隐瞒的想法。套用最近一直流传的一句话: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山。这座山没有落在我身上之前,我也曾经俯看过每一个数字,现在我只想平视。非常时期,隔离的是病毒,隔离的不是爱与包容。再来,更是想通过这次经历,让大家知道非常时期的发热门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更不是大家以为的只要有点咳嗽发热去了就会被隔离。不要把对疫情的恐惧延伸到发热门诊上,更不要把发热门诊妖魔化,发热门诊是为了在这次战役当中更有效的筛查出传染病毒,更专业、更快速的做出处置。最后,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平凡的逆行者道一句辛苦,祝愿大家都能阖家康泰,平安顺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非常时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毕竟一个正在发烧的病人实在是么医院的景致。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