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份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称之为“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现在平头百姓的中秋家宴虽因人而异,但菜品的讲究也远远超过古人皇家贡宴了。
如今经济条件的丰裕,很多家庭的中秋家宴选择结伴到饭店全家畅饮,省时省地不需打理,倒也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喜庆团圆。
而在我的心里依然推崇老少全家于家里烹调宴饮,最为温暖、健康快乐。因为在我的幼时的家里,父祖遵循的还是家亲和谐,和衷共济的家宴氛围,同时也传承传统礼仪,尊从中秋家宴里的习俗和家的温暖。
记得每年在中秋节前的两三天,妈妈就买回了菱角、莲藕、花生、芋头,提前做好准备。清洗后干净的菱角、花生、芋头一个个像美食精灵,形状各异又饱满食欲的诱惑。妈妈会说,提前两天把它们一起放进锅内,加入盐和八角、香叶煮熟,作为中秋赏月的零食,到时候你们可有得好吃的喽。
会做美食的爸爸,早早地给妈妈列出餐单,会把中秋家宴的食材早几天准备,避免节前当日的菜买太贵。一般在老百姓的家里,过春节、中秋、一定是要有鱼、有鸡的,那时候还都是自家小院,典型的穷人家的“四合院”,过节了,奶奶也会选择把家养的公鸡宰杀给家人补充营养,那时候母鸡都省不得吃,因为每天都能下个把鸡蛋呢。
爸爸拿手的中秋甜食是“桂花甜藕”,把新上市的莲藕与桂花、糯米等一起蒸煮,做出香甜腻糯的桂花甜藕,还未开锅的桂花香味就早早地袅袅飘逸,早就飘散出过去那种老式的厨房,飘香空中去引诱团月中的大白兔,让它嘴馋着呢。可惜我天资愚笨,年少时也没有想着传承爸爸的桂花甜藕,我试着制作都做不出,那好吃不腻的桂花甜藕的味道。
勤劳手巧的奶奶和妈妈会合面蒸糕,在圆圆的面糕上捏出小白兔样子,点上红枣,枸杞,好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白兔,甚是比拟月宫嫦娥姐姐的大白兔呢。
记忆里的中秋节家宴分两个场景氛围。正宴管饱的是“团圆饭”,晚上全家早早的在客厅吃团圆饭,那是爸爸亲手做的“大餐家宴”,毛豆公鸡、糖醋鱼、丝瓜茶馓蛤蜊汤、红烧肉、凉拌黄瓜、辣拌木耳,还有最显手艺刀工的酸辣青椒土豆丝。这是正宴,一般早早的准备好,上座奶奶、左右爸妈,再下就是我们兄妹了。我们也会早早地帮着搬圆桌面摆放好,摆碗筷、放凳子,一家人在温暖的氛围里热闹忙和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月亮静悄悄地爬上高处,清波散佚到院子里。那时候家里都没有电视机,中秋晚会的节目更是没有的,即使那时候的条件不是太好,但是处处有家庭很浓的氛围,家人的和睦,开心,其乐融融。
到月儿明,波光亮丽的时候,一般爸爸就说话了,都去外面赏赏月吧。这是大家都亟不可待的换场来到院中的小桌子旁分别落座。
院中的小桌子,早就在爸妈的要求下,让我和妹妹张罗着摆放好赏月食品,桌上一盘菱角、一盘花生、一盘芋头、一盘桂花藕,几份带有小白兔的圆面糕,还会放上一盘堂姐夫送给奶奶中秋节的礼物-那时候很吃香很吃香的“五仁月饼”,那是老淮安地产的五仁月饼,是皮薄易碎,皮酥馅甜的浦楼五仁月饼,吃起来可腻可腻了,满嘴的酥香皮碎,都要用小手捧着,生怕掉在地上可惜了、浪费了呢。
一年一度中秋,嫦娥月兔依旧;院中不见长者,岁月泪眼婆娑。
人生跌跌撞撞,岁月几度新凉,能有什么值得你我眷恋的、执著的呢,无非就是这健康的、快乐的温暖时光!
配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