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富庶,烹饪水平的高超,是宋朝人口福享受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本是好事一桩,平常人家,或于街头巷尾的食店,或自家煎炒烹炸,几样小菜,三五盏酒,津津有味,自得其乐,这也是太平盛世、安居乐业的景象。可是将此换作宫廷和官僚士大夫之家,却是迥然不同的场景,琼浆玉液、珍馐美馔,恨不能凤髓龙肝俱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奢靡之风充盈着宋朝的上层社会。
对此,司马光耿直地批判道:“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磋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司马光批判的是宋朝官僚士大夫家庭在饮食上普遍存在的现象:酒必是按着宫廷酿造法酿制的,水果、菜肴必是远道而来的奇珍异品,美味佳肴必得铺满案桌,甚至提前数月就着手准备,不如此不敢招待客人,恐怕遭人耻笑。
奢靡之风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宋朝宫廷膳食由光禄寺负责,它的二级机构有法酒库和酒坊,太官物料库、翰林司、牛羊司、乳酪院、油醋库、外物库等,可谓机构庞杂,分工明确。
想对宋朝宫廷膳食的细节做个了解,不妨看看当时的皇帝每日赐给太子的《玉食批》菜单:
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瓒石首鱼、土步辣羹、海盐蛇鲊、煎三色鲊、煎卧鸟、焐湖鱼糊、炒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鱼、蝤蛑签、麂膊、浮助河蟹、江、青虾、辣羹、燕鱼干、瓒鲻鱼、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燥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脑子、清汁杂、熰胡鱼、肚儿辣羹、酒炊淮白鱼之类。
仅此不完全菜单,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应俱全。太子尚且如此,皇帝吃喝的排场便可想而知。
宋神宗晚年时沉湎于宴饮享乐,往往一宴耗费十余万文。宋仁宗有一次内宴,仅蛤蜊就有二十八枚。当时蛤蜊一枚值一千文,这样仁宗“一下箸二十八千”。宋徽宗更是可以贴上穷奢极欲的标签,宴请重臣时山珍海味堆积如山,令见过世面的大臣也瞠目结舌。
宫廷膳食不仅舍得投入本钱,制作上更是精益求精到不厌其烦。《玉食批》菜单里的“蝤蛑签”就是梭子蟹羹,制作时只取两螯的肉,剩余全都弃之不用。
宋徽宗赵佶的生日宴见载于《东京梦华录》,饕餮盛宴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
宴请的对象是宗室、百官和各国使臣。落座时,每位客人的案上已经摆上环饼、油饼、枣塔、果子等餐前点心、果品。为了照顾辽国使臣的口味,又给他们加了猪羊鸡鹅兔的连骨熟肉,全用小绳子系扎。每个案桌上,各有葱蒜韭醋的佐料一碟,三五个人共用一桶汤汁。
生日宴上,美酒自然少不了,按着生日宴的程序,君臣们一共要饮九盏御酒,共享美食。
第一、二盏酒,笙箫管笛齐鸣,有伴唱与舞蹈,表示对皇帝生日的隆重祝贺,也彰显着豪华的气派。两盏酒一下肚,宴会的气氛便活跃起来。接下来的每一盏酒,都会有几道新菜相配,这也是宋朝酒宴的习俗。
第三盏酒,配菜是肉、咸豉、暴肉、双下驼峰角子。
第四盏酒,端上来的是炙子骨头、索粉和白肉胡饼。
第五盏酒,客人会品尝到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和莲花肉饼。
第六盏酒,呈上假鼋鱼、蜜浮酥捺花。
第七盏酒,下酒的是排炊羊、胡饼和炙金肠。
第八盏酒,安排的是假沙鱼、独下馒头和肚羹。
第九盏酒,配以主食水饭和簇饤下饭。
随后,皇帝起身告辞,生日宴会圆满结束。
在整个生日宴会过程中,与菜品一样,每一盏酒,都会伴着不同的文娱表演。内容有杂技杂剧、歌舞器乐等,极尽喧哗热闹。
见识了皇宫里食不厌精、气派奢华的饮食风气,达官显贵们竞相模仿,蔚然成风。家里仿照皇宫设有“四司六局”的膳食机构,即使南宋偏安江南也是如此。对美食的研究和追求,在高官群体里,更是到了让人惊异的地步。
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了一件事:一位官僚在京城买了一个小妾,曾是蔡京家里做包子的厨娘。一天这位官员想试试蔡太师家包子的不凡,于是吩咐小妾做包子。小妾说:我不会做包子。士大夫生气了:“你不是说你是太师府上做包子的厨娘吗?”小妾很委屈:“我真不会做包子。我只是太师府上做包子的人里面负责切葱丝的。”
南宋后期有一位知府,雇了一个曾服务于高官府上的京都厨娘给家里做饭,每次都要轿子迎送。厨娘置办羊头羹五份,需要羊头十个,只取羊头两腮的肉,其余全部扔掉不要。用五斤葱,只取葱心,用淡酒、醋浸喷,剩余的部分弃做废物。知府家仆觉得可惜,捡起剩下的羊头,结果被她讥笑:你们这群狗辈,没见过市面!当然,这位厨娘如此烹制的菜,自然好吃不过,主客双方一律竖指赞扬。可是,厨娘的酬金也非比寻常,知府用了两个月之后,终于明白这种品味等级的厨娘不是自己能消费得起的,于是辞掉了厨娘。
高官显达除了讲究奢华的饮食场面,对饮食癖好的满足和追求甚至到了匪夷所思乃至变态的地步。
宋哲宗时,宰相韩缜喜欢吃烤乳鸽,而且一定要吃白色的那种。如果有人故意烤灰色的给他吃,他一下就能凭口味辨别出来。
韩缜还爱吃驴肠。每次宴客,驴肠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烹调驴肠需要很高的技艺,肠入汤锅,时间短了煮不熟,咀嚼不动;时间长了又会糜烂,变得寡淡无味。而且驴肠必须新鲜,过夜即会变质。厨师担心做不好,便想了一个点子:每逢宴会,事先准备一头驴子拴在厨房旁边,待宾客入座,斟酒传杯时,即提刀豁开驴肚,抽出驴肠,洗净切碎后立刻下锅,如此便可保证驴肠味美而新鲜。
宰相吕蒙正喜欢喝鸡舌汤,每天早晨都要喝。一天晚饭后,吕蒙正到后花园散步,朦胧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堆凸起,以为是假山,问左右:“这山是什么时候弄的?”仆人回答:“这不是山,是杀鸡时褪下来的鸡毛。”
蔡京喜欢吃黄雀鲊,家中专门有三栋房子装黄雀鲊,堆积直至房梁。蔡京还爱吃鹌鹑。宋徽宗大观年间,天降瑞雪。为了庆祝好兆头,皇帝准备到蔡京家吃个饭。这是莫大的荣誉啊。蔡京于是大摆筵席,命厨师宰杀了一千多只鹌鹑。当天夜里,蔡京梦到鹌鹑给他念了一首诗:“啄君一粒粟,为君羹内肉。所杀知几多,下箸嫌不足。不惜充君庖,生死如转毂。劝君慎勿食,祸福相倚伏。”蔡京心头泛起嘀咕,自此再不吃鹌鹑了。
宋高宗有次驾临大将张俊府,酒席上光是“下酒十五盏”,就有三十道菜,如“第一盏”是“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第二盏”是“奶房签、三脆羹”,“第三盏”是“羊舌签、萌芽肚”。此外,还有炒白腰子、炙鹌子脯、润鸡、润兔等“插食”,“砌香果子”“雕花蜜煎”等“劝酒果子库十番”,煨牡蛎、蝤蛑签等“厨劝酒十味”,莲花鸭签、三珍脍、南炒鳝等“对食十盏二十分”,真可谓是山珍海味,琳琅满目。
南宋宰相贾似道喜欢吃苕溪的鳊鱼,为此专门建造了一个大池塘,养了一千多头鳊鱼,用大盘绞水灌溉。这片池塘,明明就是小型的湖,有好几条船穿梭往来打鱼送上岸。
北宋中期的吕夷简,曾任宰相多年,家中积累了大量的财产,因此生活非常奢侈。连宫廷中也很难弄到的名贵食品—淮白糟鱼,他的夫人一下子竟能以十筐送与他人。
秦桧的老婆,经常出入皇宫,有一次宋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说进来子鱼大的很少了,秦桧老婆说自家有不少,要进献一百条。回家告知秦桧,秦桧怪罪她失言,于是和幕僚商量进献了青鱼百条。青鱼和子鱼相似,显仁太后见了不知真相,反而哂笑秦桧老婆是老土。奢侈的秦桧,其狡猾也可见一斑。
当然,在官僚士大夫中,也有对吃根本不以为意的,比如王安石。有朋友在王安石家做客,王夫人向其抱怨,说弄不清王安石究竟喜欢吃什么菜。朋友很奇怪,说:“王大人喜欢吃鹿肉丝。刚才进餐时,便见其将一盘鹿肉丝吃了个精光。”王夫人问道:“那盘鹿肉丝放在什么位置?”朋友答:“就在王大人眼前。”王夫人说:“你们明天把鹿肉丝放得远一点试试。”第二天再聚,朋友故意将鹿肉丝放得远一些,而将昨天王安石一筷未动的一样菜摆在他面前。结果王安石又将眼前那盘菜吃了个干干净净。饭后朋友询问,王安石竟不知餐桌上还有一盘鹿肉丝。
此时的王安石是可爱的,但放眼整个宋朝的官僚士大夫阶层,他毕竟是少数。当时上流社会饮食上还是奢靡之风盛行,既让后人大开眼界,也会扼腕叹息它的安逸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