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科普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福建文明从

彭洋出诊时间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05/9276648.html

点击蓝字   关于昙石山遗址出土的这件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到底是“灯”,是“壶”,还是“魂瓶”,是“生活用具”还是“祭祀神器”,考古学家们还在争议当中,尚无定论,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目前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它绝对是史无前例,也是绝无仅有的。

“沉睡五千年的文明”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昙石山文化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学术研究中独占鳌头,闽侯县十分重视对这一珍贵文化遗址的保护和研究。

闽侯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年6月,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占地亩,包括展馆、考古发掘现场、民族文化区、遗址公园等,是一座依托考古而建立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目前陈列出来的仅是墓葬区,还有三分之二尚未发掘,像居住区、生活区等仍在脚下沉睡着,大量有价值的、抢救性的考古发掘还在继续进行中。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走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来到这片沉睡了五千年的文明沃土上,我们可以感知闽人先祖生产、生活和墓葬的状况,感受先秦闽族文化带来的文化魅力。在这座二三十米高的小山坡下,将有更多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徐徐展开。

昙石山人生活场景图

知识窗

闽台两岸血脉相连的见证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地理环境接近,自然环境相似,文化教育源远流长,福州陆续向台湾多次移民,尤其在明清两朝,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移民,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昙石山文化时期,海峡两岸的先民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往来交流,逐渐形成了相似的生产形态和生活习俗,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后来生活于太平洋群岛的南岛语系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

台湾高雄风鼻头遗址

昙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被命名的、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被确认的考古学文化,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经专家考证,昙石山中层文化与台湾高雄的凤鼻头第三、四期贝丘文化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其中彩陶、有段石锛和拔牙习俗十分接近,这表明当时闽台两地居民已经有了密切的往来和联系,证明了昙石山文化与台湾史前文化十分相似。

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

此外,台北县八里乡的大坌坑文化遗址与昙石山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大坌坑文化遗址距今-年,当时的人们居住在海边台地或山坡上从事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产活动,其石器为打制与磨制,陶器以粗绳纹为特征,与昙石山下层文化相一致,这也证明了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密切关系。

昙石山——南岛语族之根

说到昙石山文化,还要值得一提的就是南岛语族。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一群特殊的族群,叫南岛语族群。而目前国际大多数权威都认为,南岛语族群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之后南路到澳洲、大平洋诸岛,北路先后进入菲律宾、台湾、福建沿海、流求、日本。

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也是世界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从南岛语族的地理分布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南岛语族在世界上的分布面积广泛,西起于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东到太平洋的复活节岛,人口数量约2.7亿。

南岛语族地理分布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讨海便成了昙石山人的主要生计之一,他们捕鱼捞虾,拾取螺蚌、河蚬,采集牡蛎,将吃过的贝壳就地堆积,就成了今天考古发掘中所见的贝丘遗址。

贝丘文化的先民们先流转至闽南沿海各地,后沿台湾海峡因海退期裸露的陆脊迁徙到台湾,再乘独木舟向海洋挺进,迁至环太平洋列岛。

经中美考古专家考证,南岛语族的祖先源于福建,昙石山是南岛语族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期福建昙石山的先民被认为是南岛语族的共同祖先。他们随着时代的迁移,一代代生长,繁衍,发展。近几年来,南岛语族的后人到福建寻根活动引发了福建人追溯史前文化的热潮。

年11月,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的后裔就曾跨越1.6万海里来到昙石山寻根,这些人来自太平洋上一个叫波利尼西亚的海岛上。他们根据祖先的遗迹,乘坐独木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东南沿海,认定这里就是他们祖先的起始地。

让人巧合的是,虽过去将近多年,波利尼西亚上的土著语言,在一些发音上与福州的发音却是完全一样,如“脚”福州方言与波利尼西亚的发音均为“ka”。

(部分资料来源: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遇见闽侯、考古中国)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xg/9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