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爱吃的花蚬子,居然有一个菲律宾名字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武汉有热干面、四川有担担面还有兰州牛肉面、陕西臊子面、山西刀削面……如果用一种面食代表一座城市大连一定是蚬子面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大连人爱吃的花蚬子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外国名”!!

蚬子和菲律宾是什么关系?

大连做蚬子面,一定是花蚬子,也叫花蛤、沙蚬子、杂色蛤、蛤蜊。因为养殖技术成熟,花蚬子一年四季有卖,是休渔期里随处可见的海鲜美味。其实,花蚬子在水产学书籍中中文名称是“菲律宾帘蛤”或“菲律宾蛤仔”。小编一直非常好奇,中国随处可见的花蚬子,为什么有一个“菲律宾名字”。勤奋的小编一路追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起源在西方。作为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发明了著名的“林奈分类法”,将五花八门的生物名称归于一统,极大促进了科学交流。

依据“林奈分类法”,生物命名可以依据外形特征、发现者姓名、标本采集地等多个原则。如大连常见的黄鱼,学术名是大泷六线鱼,大泷就是一个日本姓。

菲律宾蛤仔野生种群在菲律宾、中国南海和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茨克海以及南千岛群岛周围广泛分布。大概一百年前,一个英国科学家在菲律宾采集到菲律宾蛤仔样本,并率先给这个新物种命名,依据标本采集地原则,花蚬子有了一个“菲律宾名字”。

花蚬子平常最爱“玩沙子”

菲律宾蛤仔是一种小型贝类,隶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科。喜欢生活在风浪较小、水流通畅且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泥沙滩涂和浅海中。它用长得像斧头一样的足挖掘泥沙,将整个身体埋于泥沙中过穴居的生活。涨潮时,它依靠斧足的伸缩移动到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落潮后或遇到刺激时,它就紧闭双壳,或者依靠斧足退回穴的底部。菲律宾蛤仔表面有黑灰色、棕色或深褐色的花纹,颜色和花纹的多种多样绝无仅有。活的菲律宾蛤仔两壳并不易打开,这是因为它们通过发达的闭壳肌与身体相连。在与闭壳肌相对的身体一端有一段突起的管状物,这是它的出入水管。

物美价廉味鲜,绝了!

菲律宾蛤仔生长迅速,人工养殖技术成熟,养殖周期短,具广温性、广盐性,适应性强,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为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尤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密度最高。在大连,菲律宾蛤仔主产地在庄河,包括南尖海域、黑岛海域、蛤蜊岛、大郑海域等地。这里出产的菲律宾蛤仔、文蛤、镜蛤、青蛤等小型贝类远近闻名。菲律宾蛤仔价格便宜,现在15元能买2斤。大连最常见的吃法是辣炒、做汤、下面条,大连曾举办20道“大连必点菜”主题评选活动,辣炒蚬子光荣入选。然而不少老大连人认为,作为“最大连”的味道,蚬子最正宗的做法还是盐煮、清蒸、锡纸烤,因为保留了最原始的那口鲜。菲律宾蛤仔属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贝类,软体部含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非常有利于人体吸收;脂肪酸含量丰富,EPA和DHA含量高,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泡椒味裙带梗,酸辣开胃!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参考文献:1《大连地区海产贝类原色图鉴》,姜大为、赵静、王路平、印明昊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菲律宾蛤仔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作者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吴云霞、梁健、闫喜武、赵力强、杨凤,《营养学报》年04期

-END-

历史文章推荐

13年间4次夺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点点点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xg/9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