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寒露,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今年的寒露时间为年10月8日10:22:05,农历戊戌年八月廿九星期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当此时节,菊花遍地开放。
寒露习俗
登高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秋收秋种
寒露时,秋收秋种进入高潮,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各地需要预防灾害天气,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需抓紧播种,南方稻区也要注意防御“寒露风”。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养生
足底保暖,适时添衣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朝盐晚蜜,养阴防燥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寒露诗词
《偈十二首》
[宋]释文准
八月九月天,白露寒露节。
门外在处山,秋风落黄叶。
秋日即事八首
[宋]郭印
篱边准拟嗅清香,菊蕊真同佛斋妆。
屈指重阳能几许,夜来寒露已为霜。
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