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东老照片,里面有你吗回忆过去,

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

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最常用的是什么,追求什么品牌呢?以下这些,当年你的父母可能拥有过:

北京牌电视机(天津产)

灯塔肥皂

凤凰牌自行车

海鸥牌像机

工字牌汽枪

三角牌烙铁

回力球鞋

上海牌手表

手牌蛤蜊油

飞人牌缝纫机

那时候的名牌产品质量很牢靠,但当时很难买到,那时买很多东西都要凭票哦:

粮票最常见最缺不得

千奇百怪的票据,好在已成过去,拥有今天的物质繁荣是幸福的!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我想回到30年前的冬天

去看一看那时人们的快乐

到底有多简单

那时候

有一种浩荡的大工程

叫“储备大白菜”

一到冬天,无论是平房大杂院

还是红砖、灰砖居民楼

都会在几天内变成大片的“白菜地”

那时候

白菜肉馅饺子

堪称是饺子里面的经典款

始终保持着无法撼动的位置

那时候

一家人吃饭的时候

餐桌上一定少不了“大烩菜”

白菜、豆腐、粉条

要是再放点肉和虾皮提提鲜

那味道简直一级棒

那时候

冬天吃过晚饭后

总会趁着灶炕里的炭火烤上几个粘豆包

外边香脆可口

里边是粘软的皮、绵甜的馅

那时候

冰糖葫芦是冬天最常见的小吃

在孩子眼里

没什么事是一串冰糖葫芦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来两串

那时候

只要看见卖烤红薯的老大爷

就挪不动脚步

一定得缠着大人买上一个

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才肯罢休

那时候

糖炒栗子还得靠人力

一只煤炉、一口铁锅、半锅铁砂

只见师傅举这个大锅铲卖力翻炒

那香味能飘出几条街

那时候

冬天的水果不是很多

最爱姥姥家瓷盆里的烘柿子

一颗颗青涩的柿子变得红红软软

把蒂掀起,嘴巴凑上去一吸

柿子就统统进入了嘴中

那感觉,简直了

那时候

有一种手艺活叫“打煤球”

每年秋凉时

各家各户都是自给自足

一起在房前屋后的空地打煤球

待晾干后整齐的码放在墙角

那时候

洗澡都是去澡堂子

孩子们最喜欢

在大大的公共浴池里洒欢

就好像是在恒温游泳池

那时候

雷锋帽绝对是冬日里的时尚单品

男女老少出门都要戴它

又厚实又有型

那时候

和雷锋帽配套的

还有一定得“提溜个绳儿”的棉手套

挂在脖子里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把手套搞丢了

那时候

有一种暖床神器叫“热水袋”

晚上睡觉前一定得给它灌满热水

盖子拧紧,然后扔到被子里

那时候

家家户户盖得都是缎面大棉被

自家弹的棉花做的被子

特别暖和厚实

那时候

冬天最大的乐趣

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

堆雪人、打雪仗、去河面上溜冰

即使天气再冷

也阻挡不住出门玩雪的热情

那时候

冬天的棉袄棉裤

都是姥姥和奶奶亲手做的

棉裤两侧的松紧带要挂在中间的纽扣上

每次着急上厕所时

都要和松紧带斗争半天

那时候

人们的物质条件也许有些匮乏

但却拥有着最简单的生活

和最纯粹的快乐

转眼30年过去了

那些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老物件

很多都已不见了踪影

只剩下了无限怀念

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

都有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却是最美的时光。

交通篇

那时,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28自行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28”是指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

以前爸爸送孩子上学就骑它。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

那时爸爸的肩膀宽厚温暖,坐在上面是满满的幸福。

也有卖票的小公交,

但并不是很多。

那时候,桑塔纳轿车已是土豪配置,

红旗牌轿车更是了不得了!

那时的火车是绿皮车。

在嘈杂拥挤的火车站,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叫卖。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收一下了啊)

要想坐飞机,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

坐飞机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人,那时的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

而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坐飞机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生活篇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爸爸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老师傅啊……

妈妈坐在缝纫机前做针线活,咔嗒咔嗒的声音可耐听了!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

即使只是拿旧衣服缝缝补补,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这种印花的老床单,那时候最讲究的是寓意!

小编家里现在还有这玩意儿……这是不是说明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开始晒被子。

晚上钻进晒过太阳的被子里,那感觉好幸福哇!

那时的集市比较简陋,没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着担子摆摊。

爱美的女性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特潮!

那时候如果烫发技术不合格的话还会糊呢!

那时候没那么多粉底、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

海报现在看起来也别有韵味呢……而不是现在跟着日韩剧买彩妆

夏天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凉席和竹床,

在马路上、街道上打地铺,想要好位置都得抢呢!

老人担心孙子孙女被蚊子咬,就撑上这款最经典的蚊帐,所有的蚊子都飞不进来。

老人还会守候在一边,蒲扇轻轻地拍着、拍着。说真的,比现在的蚊香液管用多了!

家里没有洗衣机,妈妈洗衣服都用搓衣板,如今都成了老古董啦。

现在,这大概都属于男人的刑具了吧……

洗衣服用它。叫“胰子”是不?

许多人家里都有这种大衣柜,存放着我们温暖安定的小日子。

以前就指着洋黄历看节日,过一天撕一页纸,一本撕完,一年就过完了。

饮食篇

那时的10元钱能养活一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

单位食堂吃饭,都是人手一个海碗。大锅饭、长条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说有笑。

上海最高级国际饭店的一桌酒席,茅台酒8块钱,饮料是桔子汽水,

是那时最流行的。现在茅台酒多少钱?自己算算!

可口可乐刚刚进入中国,逐渐在全国风靡开来。

那时家里没有冰箱,卖冰棒的叔叔每次吆喝着经过,

不管我们在玩什么,都会立马跑过去。

大伙儿把整个车子团团围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冰棒箱子,

箱子不大,花样却很多,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流口水。

偶尔奢侈一下喝健力宝,瞬间变身那时候的“土豪”,引来所有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烧饭用的是灶台,饭粒黏在锅底,就成了锅巴,锅巴香香脆脆,相当管饱!

没有牙的小鬼头只有看的份儿。小编仿佛闻到了那一股锅巴的香味。

过年拜年送礼都是四大件:果子糕点、几瓶酒、罐头和糖。

上学篇

那时的孩子没有那么多作业,书包也没那么重,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还有乘法口诀表。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聪明的一休、海尔兄弟、黑猫警长、花仙子……

考试卷子是老师自己刻字印刷的,考完试后,手肘都被油墨蹭黑了。

大家对知识和学问充满了敬仰,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

老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偷懒的孩子将几支笔绑在一起,刷刷几行就写完了!

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陈旧而拥挤的。但是彼此之间的感情特别好,

如今则是自顾自地玩手机、电脑。

娱乐篇

那时没有高科技的娱乐,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

看得津津有味,还能在一起聊家长里短。

最怕周二下午出现下面这个画面!

小孩子的课业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

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跳房子)

(弹弹珠)

(跳皮筋)

(罩麻雀)

(打元宝)

(玩泥巴)

(投沙包)

(打乒乓球)

那时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

人们会收藏自己喜爱的歌手的磁带,

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则玩疯了。

直到广场上放电影,大家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婚恋篇

那时的男女谈朋友,可比现在严肃很多。约会是提前一周定好时间,包接包送,

还要得到女方家长同意,并顺手带点小礼物,不必贵重,但要好看。

在午夜十二点前,必将女孩送回家。

约会也没有太多地方可去,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

嘈杂的人声……这样的“咖啡厅”特别适合一段天长地久的开始。

或者信步走到公园里,慢悠悠地呆上一下午。风景与你,俱好。

那时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l/5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