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扇贝百科

公司 Mangoscallops

芒果贝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贝类食材。芒果贝(螺)是俗名,学名叫“波纹巴非蛤”。现在也是大面积养殖,大规模食用,味道鲜美并且价格适中,这就是芒果贝至今还在走俏原因吧。

芒果贝

芒果贝

大连鲍 Dalianabalone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是哪一种,它们跟我们在海鲜酒楼里吃到的那些珍馐美味——鲍鱼海参中的鲍鱼都是同族同根的,就是人家发育得好,而大连鲍的一般体格也就是个易拉罐切面的大小吧。

大连鲍

毛蚶 Scapharcasubcrenata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毛蚶在浙江沿海一带的名声不太好,具体原因请参照年的福寿螺事件。一度,上海市内禁止出售毛蚶。人类喜欢把自己行为产生的不当后果归罪于其他生物承担,这是传统。作为软体动物,吃毛蚶之前的卫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办法有人喜欢吃生的,但毛蚶可不是来自阿拉斯加没有污染和人类生存痕迹的深海的。吃毛蚶必须是熟的,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焯水,焯水之前还得让它在干净的水里吐吐沙子。生吃固然无限鲜美,为了生命安全,还是别向古人学习茹毛饮血了。

毛蚶

翡翠螺 Jadewhelk

翡翠螺的名字绝对是个形容词。螺壳在焯水之后通体碧绿,简直像珠宝一样,螺肉肥厚实在,吃起来口口过瘾。难怪它会成为很多人的爱物。翡翠螺纯粹是海鲜中的舶来品,现在在国内销售的翡翠螺基本来自加拿大和挪威这种海产大国。翡翠螺在打捞上来之后马上进行零下30℃的急冻,保持新鲜,发往世界各地。

翡翠螺

扇贝 Scallop

扇贝是海扇蛤科(Pectinidae)贝类的泛称,又叫帆立贝、元贝,品种繁多。扇贝有着发达的闭壳肌,不止善于迁徙,而且肉质肥厚多汁,弹性十足。

你能想到扇贝是这么移动的么!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日本市面上常见的是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个体可以长到很大,壳薄而扁平,鲜甜可口,活贝肉从中间剖开捏成寿司或切成适合咀嚼的片状佐以酱油和山葵一起食用。

虾夷扇贝,虾夷是北海道的旧称。

扇贝握寿司

扇贝壳代替锅来盛装海鲜和蔬菜,在炉火上烧烤烹制最后淋上蛋汁就是著名的乡土料理“贝烧味增”。

贝壳烧

贝柱——扇贝的闭壳肌

扇贝的结构

贝柱军舰卷

北极贝 Hokkigai) 

库页岛马珂蛤(Pseudocardiumsachalinense)俗称北寄贝、姥贝,发音源于北海道方言,我们则习惯叫成北极贝,其实和北极半点关系没有。国内市场上也会把帘蛤科长文蛤属的好几种贝类泛称北极贝。

通常我们吃到最多的红红的“北极贝”刺身,其实都是熟!的!

生的北寄贝应该是下图这样灰突突的。

生的北寄贝并不是红色

北寄贝刺身(熟)

北寄贝是福岛县代表性海产,分布于日本北部和朝鲜半岛。不同于国内寿司店,日本的寿司店多会选用鲜活的北寄贝取肉,贝肉端呈现深褐色,口感更细腻富有层次感,除了捏握寿司,北寄贝也很适合炭烤。

北寄贝握寿司

文蛤 Hamaguri

文蛤(Meretrixlusoria)又称蚶仔、蛤蜊,日本、朝鲜半岛广泛分布。极普通的贝类,寿司店通常会选用个头较大的文蛤,壳直径在10cm左右,贝肉十分肥厚。煮熟后的文蛤肉迅速经过火燎,再从中间剖开捏成握寿司,然后刷上一层由味啉、酱油、蛤蜊高汤调成的酱汁儿,口感软滑鲜嫩,普通食材其实也能如此惊艳。

文蛤还可以制作高汤,做为寿司的配菜。

大文蛤

文蛤握寿司

文蛤汤

赤贝 Akagai

魁蚶(Arcainflata)俗称赤贝、焦边毛蚶,千叶县代表性海产。

赤贝壳大而坚厚,有棕色绒毛状壳皮,体型比毛蚶(毛蚶属)和血蚶(泥蚶属)大很多。

赤贝

赤贝握寿司

赤贝刺身

鸟贝 Torigai

日本鸟尾蛤(Fulviamutica),俗称鸟贝,鸟蛤科(Cardiidae)众多贝类中的一种,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

寿司店里人气很高的一款贝。新鲜的鸟贝即使在煮熟之后,其贝肉的黑色也依然很艳丽,散发着油光。做寿司时通常把活鸟贝迅速焯水,去掉贝壳,贝肉依旧是半生的,口感微苦。东京湾、濑户内海出产品质较好。

炭烤鸟蛤

鸟蛤握寿司

女神蛤 Mirugai

日本女神蛤(Panopeajaponica),又称海松贝、女神蛤,是象拔蚌的一种,主要产自日本、朝鲜半岛。寿司店里的象拔蚌通常就是它,肉质丰盈,口感极佳,有淡淡的甜味。与魁蚶一样,属于高级的寿司用贝类。象拔蚌的肉质弹性极好,很难捏成寿司,所以也很考验寿司师傅的功力。

海松贝(日本女神蛤)

海松贝握寿司

太平洋潜泥蛤 Panopeagenerosa

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象拔蚌是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generosa)又叫加拿大象拔蚌,体型较大出肉率高,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都有大量出产,刺身、清炒皆可。

另外有一些獭蛤属(Lutraria)的贝类,虽然不能算是象拔蚌,但因外观相似很多餐厅会当做“小象拔”出售,又俗称海笋,清蒸、葱姜炒,口感也不错。

加拿大象拔蚌

炭烤獭蛤(小象拔蚌)

青柳贝 Aoyagi

中华马珂蛤(Mactrachinensis),又叫青柳贝、马鹿贝、蚬子,亚洲海域广泛分布,和上面介绍的北寄贝同属于马珂蛤属,外观相似。

贝肉呈橙色或橙红色,口感比北极贝嫩滑,但甜度逊色很多。总体味道十分清淡,价格也很亲民,有些自助餐厅会把较大的个体当北寄贝售卖。

青柳贝

青柳贝握寿司

平贝 Tairagai

牛角江珧蛤(Atrinapectinata),俗称带子、平贝,日本、中国沿海潮间带广泛分布。个体很大,贝肉肥厚,汁水丰富,适合捏制寿司和炙烤。口感上和扇贝相仿,在日本属于中高端贝类。

本身大大的壳也可以当做盛具。握寿司、刺身、炭烧都很棒。

平贝、牛角蛤

香烤带子

平贝握寿司

鲍鱼 Awabi

鲍鱼又俗称腹鱼、九孔螺,是常见的高级贝类,有不下几十个品种。

不同品种间个体大小和口感相差很大,公认最佳产地在日本,澳洲和新西兰产的鲍鱼个体虽然可以长到很大,但味道却相对寡淡。

日本常见的鲍鱼为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亚种:北海道(虾夷)鲍鱼Ezo-Awabi和黑足鲍鱼Kuro-Awabi。两者价格相差不少,通常认为后者品质更好。

皱纹盘鲍

鲍鱼口感脆爽微咸,鲜度高,非常适合刺身、盐烤和酒蒸。当然也可以用来捏寿司,有些店会用酒蒸的方式使鲍肉变的绵软,甚至呈现半透明状,再刷上由味啉调成的甜酱汁儿。

鲍鱼握寿司

黄油烤鲍鱼

生蚝 Oyster

牡蛎,又称生蚝,也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贝类,品种很多。

市面上常见的牡蛎是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也叫长牡蛎、真牡蠣。与其它海产不同,日本人早期并不习惯生食牡蛎,直到明治维新后,生食的习惯才从欧美传入日本。

因为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并不是所有的牡蛎都适合生食(我国所有海岸的牡蛎都不适合生食),生食牡蛎对产地和季节要求极高,日本比较著名的产地有宫城县、广岛县、冈山县。

真牡蛎

牡蛎暖锅

牡蛎本身味道鲜美多汁,被称为“海洋牛奶”,质地软嫩,做寿司时常需要用海苔捆缚,如今市面上的牡蛎大多为三倍体牡蛎(现代生物工程的产物),个头大且可以一年四季采收。冬季是食用牡蛎的最佳季节。

铁板烤生蚝

竹蛏 BambooClam

长竹蛏(Solenstrictus),又称马刀贝,帘蛤目竹蛏科的一种贝类,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广泛分布。我们常吃的“蛏子”也属于竹蛏科。竹蛏并不是主流的寿司食材,通常需要清理掉胃容物,捏成握寿司,别有一番滋味,也适合加黄油盐煮或是做竹蛏汤,味道清淡。

长竹蛏

长竹蛏刺身

蝾螺Hornedturbanshell

角栄[róng]螺(Turbocornutus)又叫拳螺,外壳有明显的棱角凸起,因而得名。角栄螺也并不是主流的寿司食材,肉质厚实有韧劲,有淡淡的甜味,产地较好的栄螺适合刺身或整只放在炭火上炙烤,就是常见的栄螺壶烧。

炭烤角栄螺

栄螺卷寿司

和它同属的夜光蝾螺(Turbomarmoratus)也叫夜光贝,因为绚丽的螺壳得名,个体较大,贝肉也可食用。

夜光贝

绯扇贝

绯扇贝有很多种颜色,并非色素所致,而是天然野生。红的、紫的、黄的……色彩缤纷,原来这些不同色彩的扇贝,本以红及紫色为主,但由于扇贝在幼贝阶段的时候,红色的雌性与紫色的雄性进行了人工交配,遂产生了不同颜色的扇贝,是百分百的色素无添加。

绯扇贝

挪威扇贝

挪威扇贝,神话级的美味扇贝。在海洋这个巨大的宝库里,藏着很多你无法想象的美味,比如属于挪威水域里的野生大扇贝,个头最大的可达到直径17厘米,我们平时所吃到的扇贝与这种神话级的扇贝相比——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简直弱爆了!这样的东西光是想象,就已经充满了憧憬,更何况现在已经开始走上我们的餐桌。

挪威扇贝

挪威的野生大扇贝是生活在挪威水域的最大型扇贝,一般也都被简单地称为扇贝。在水深数米至数百米的海域均能发现扇贝,然而在水深10米—30米的海域生长最为密集,它们喜欢聚集在相对狭小且水流缓慢的水底。扇贝需要生长4至5年,成长到10至12公分,这时候就可以采收了。

已知挪威扇贝的直径能够生长到17厘米,不过这种大块头的扇贝实属罕见,没有更长的生长时间是不可能达到的。挪威大扇贝那引人注目的扇形贝壳,可谓美妙绝伦。不仅如此,当你打开扇贝的贝壳后,你会发现海洋中最为瑰丽的“珍珠”正被托在手心,那硕大的乳白色扇贝肉会立刻呈现于你的眼前。扇贝肉甜美芳香,混合着一种柔和的、类似龙虾的味道,并且带着大海的鲜美,这一切都使得人们无法抗拒。

贵妃蚌 Mactraantiquata

贵妃蚌俗称海蚌,又叫西施舌,是一种个体大、肉质鲜美的海产贝类。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广泛分布,很容易在市面上买到。其壳体略呈三角形,壳长通常约七到九厘米,壳顶在中央稍偏前方,腹缘圆形,壳表光洁,生长轮脉明显,壳顶呈淡紫色,其余部分呈米黄色或灰白色。

如果是外行人看见贵妃蚌很可能会冒出一句话,好靓的花甲。假如贵妃蚌听得明的话,肯定已经冷汗连连,暗叫冤枉了。单从名字都透着一股香艳之气,四大美人,独独占了两个,可见皮光水滑的细嫩程度了。

贵妃蚌

贵妃蚌味道鲜美。其肉质鲜美无比、甘脆嫩滑,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民间还有“吃了贵妃蚌肉,百味都失灵”的说法,是久负盛名的筵席珍品佳肴。它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和氨基酸。中医称其味甘咸,能滋阴补虚、清热凉肝。出产贵妃蚌的地方中,尤以海南出产的最为肥美、鲜味。

贵妃蚌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浅海十米左右水深的细砂或砂泥底质中栖生。它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海域生长三年时间,重约三两。在海南当地,渔民凭经验,将捕获少于三年的贵妃蚌都要放回海中让其自然生长,只有生长三年以上的才能用作销售。

长按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l/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