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
露
过完十一长假,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寓意着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壹
节气由来
10月8日,上午九点三十八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寒露。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寒露,是深秋的节令。也是今年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贰
节气习俗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叁
寒露三候
寒露一候:鸿雁来宾
寒露的第一个五天,最后一批鸿雁飞来了。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鸿雁来宾”最早出自《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意思是说每年农历八月先飞回南方的雁为“主雁”,农历九月后飞回南方的雁为“宾雁”。
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寒露的第二个五天,天上的雀鸟不见了,海边出现很多蛤蜊。
黄雀一头扎进水中,随即摇身一变,成为了水边的蛤蜊。
这样一个近似志怪传说的故事,便是寒露二候的字面意思。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天上的雀鸟消失不见,蛤蜊等贝类海鲜却在海滩上大量出现,贝壳上的花纹似乎和雀鸟如出一辙,古人便由此展开想象。
寒露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的第三个五天,菊花开放了。“华”同“花”。
与别个姹紫嫣红的花儿秉性不同,菊花选择在萧瑟的秋天开放,是正直高洁的代名词,有着“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豪迈。
菊花的“菊”,古代多写作“蘜”“鞠”。宋朝陆佃所著《埤雅》解释说:“菊,本作蘜,从鞠。蘜,穷也,花事至此而穷尽也。”意思是一年之中的花事到此结束。
肆
节气养生
“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人和孩子最应该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这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伍
寒露诗词
《木芙蓉》(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池上》(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END-
图文
网络
编辑
赵芳
审核
张志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