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海街头摄影之或许我注意到的,正是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看世界的视角,希望在看以下这些照片时,你能稍微放慢速度,多在一张照片上停留一会,或许就能注意到我这一天的行动轨迹;我潜意识地被哪些元素所吸引——或许我在乎的,正是你也感兴趣的。

以下照片完全按照拍摄时间顺序排序

所需翻阅时间大致为8分钟

最后是,摄影笔记和日记

第一次用24-28mm焦段拍人,有意思!感觉人身处的环境感更浓了

用35mm焦段拍物,把物体当成活的人一样来拍也很有意思

---Fin---

不知有没有人发现我有些照片是在学(向她致敬)VivianMaier呢

这次拍摄用的是新买的宝贝—索尼a7r3

我是很喜欢正方形构图的,而且因为听了大卫·赫恩的话:“构图在拍摄的那一刻就应该已经决定好”,而不喜欢后期进行裁剪。如果想着构图可以靠后期处理,那其实是在按快门时偷懒了。

由于r3没有正方形构图的选项,所以我拍摄时只能用长方形。这种限制(restriction)有时也是一种利于创作的条件。我发现,正方形比长方形更容易构图,因为它自身就已经带有一种“画框”的感觉。

而且,长方形构图的照片比正方形构图的照片含有更多信息。而在含有更多信息量时,(摄影师)要突出,(观众)要注意到关键信息是更难的。所以长方形构图既考验摄影师,又考验观众。这样没准可以刺激人们思考,多在一张照片上停留一会,发现、理解。如果把什么都像在太阳底下晒大白菜一样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观众,甚至替观众理解了,那么人会越来越懒得思考,懒得停留了。

(并不是说要去刻意的浪漫、模糊、遮掩,这样明显的手法也是可以被看得出来的)

因为相机实在是太贵了,我心里觉得不能浪费,必须得好好利用它。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第二天我就带着它在街上从早上拍到了晚上,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拍到目光呆滞精神涣散。黄昏,我踉跄跌入之前冲洗过胶卷的一家柯达店,仿佛那是我在上海找到的最安心的栖身地。我坐进扶椅,再不能也不想动弹。

特意拍下了当时空洞的眼神

之后在柯达店缓过神来,必须得走的时候,是因为某些内急极需解决。

我跌跌撞撞走向柯达店对面的一个写有“xx火锅”的大楼,然而跟随一白衣厨师小哥走进楼道后我却发现四处灯光闪烁,像是走进某丛林密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上了电梯升到五楼。电梯门开——合上——我从缝中瞥到一眼景色后迅速按下了关门键——没错,不仅是丛林的密会,而且还有很多人排队。

我艰难地走着,夜幕已经降临,灯光闪烁,我恍惚觉得自己走在日本二条的街头,那是高中最后一年的学校旅行,我当时也是没有伴,一人在路上瞎晃,眼前看到的都是崭新景色,十分兴奋。

我暗暗叫苦没有提前在软件上搜好离得最近的饭馆,心想身在如此繁华的上海市中心,怎会找不到一口合适的饭。

终于,在一个漆黑巷子的拐角我看到一束光,几个红灯笼,一盏木门——是日料店!我得救了。我小跑进店,装成已落座的客人,不慌不忙地:“呃,请问,洗手间在哪?”

出来之后,我已是轻松文雅的现代人。我在裤子上擦干手,彬彬有礼:“请问,哪里还有座位?”店员顿了一下,心说我以为你已经坐下了。

“一楼一楼”。正是饭点,店员很忙。

我匀速下楼,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里的脚步还要稳重一点,扫了一眼吧台,只能坐在一对情侣身边了。

点了最实惠的组合,辣白菜炒饭+蛤蜊味增汤。

这个蛤蜊真是和我有缘份,前几天刚和玥争论过蛤蜊的读音,但争论到最后我们也没去查到底读什么。

于是在点菜时,我按照习惯的读音说,蛤蜊(gǎla)味增汤。高情商的店员姐姐在复述菜单时,省去了蛤蜊二字,直接“辣白菜炒饭和味增汤是吗”。

后来我查了一下,读gélí;震惊。我想过很多种读法,却没想到这一种。

等菜时,有个店员似乎是新来的,总记不住桌号和楼层的关系:T开头的都是二楼,S开头的都是一楼。他忙得急得团团转,被其他店员数落,被厨师数落,被顾客奚落——在他第n遍问T开头的是几楼时,从我左边的远处传来一声带笑的抢答:“二楼!”,但他忙得根本没空理会这声回答是哪传来的。

吃饭时我装得不孤独,用肢体语言隔绝自己和旁边的情侣,扩张体积,拉大声势,结果转头一看,他俩已在不知什么时候走了。

我也没有撑下去的必要了,结账,搭地铁回家了。

----------------------------------------

回酒店之后又来了精神,开始看新买的安藤忠雄的书,灵感涌动,很久没有的灵感涌动的感觉。

★★★

下期预告:三个小故事

欢迎交流,因为无法开通留言功能,可以在后台回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gx/8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