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上旬开始,一种生长在即墨丁字湾滩涂之中的紫彩血蛤,到了成熟收获季节。每天清晨天刚刚发亮,趁着大潮退却,渔家大嫂们便带着工具,结伴来到滩涂上捕捞血蛤。
近日,记者驱车二百余里,来到位于即墨区田横镇王戈庄村丁字湾滩涂上,目睹了渔民捕捞血蛤的过程。由于这种血蛤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所以产量很小,但味道极其鲜美。和普通蛤蜊不同,这种血蛤打开后,会流出紫红色的液体,营养价值极高,被当地渔民称之为“会流血的蛤蜊”。现场:半天捕捞5斤“血蛤”
因为捕捞血蛤,要赶在退大潮时,所以每天早上5点,渔民就要起来准备,捕捞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昨天一早,家住即墨区田横镇王戈庄村的渔民于申芳和几名同村的大嫂一起,一番全幅武装后来到滩涂之上,顺着泥滩中的养殖小道走进滩涂深处,开始忙碌着捕捞血蛤。
记者注意到,这片滩涂位于即墨与海阳的丁字湾,处于五龙河入海口,长年的沉积形成了厚厚的淤泥滩涂,这里的环境显得十分干净优美,是许多小海鲜生长的绝佳家园。而血蛤就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种特色海产品。于大嫂和几名渔民一起在距离海岸两里左右的滩涂上停下,一手拿着篮子,一手开始伸进淤泥中来回搜索,大约过了几分钟,几个大拇指大小的血蛤,就出现了眼前。就这样回来重复着,一个多小时后,血蛤已经盖住了篮子底部。
于申芳说,从早上6点开始,到10点多结束。就这么不停地在泥里捕捞,好的时候最多能挖好几斤。她和另一名王大姐一起,用了约4个小时,每人收获5斤左右的血蛤,这已经是不错的收获了。记者看到,当天在滩涂上捕捞血蛤的还有20多名渔家大嫂,半天时间,每个人捕捞到血蛤的数量基本差不多,加起来的产量也不过百余斤。
讲述:捕捞血蛤需要经验技巧
有着20年血蛤捕捞经验的渔家大嫂于申芳介绍,和普通蛤蜊不同,血蛤是生长在泥滩之中,而且都寄生在蟹洞之中,表面上看挖血蛤没什么技术,其实没有长期积淀的经验和技巧,是挖不到血蛤的。于申芳说,当潮水退去,即墨田横镇丁字湾海域滩涂就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挖血蛤需要穿着橡胶雨鞋、戴着头巾、拿着提篮,首先要看眼力,瞅见滩涂上出现了蟹洞后,就要立即弯下腰,将手伸进滩涂约5到10厘米的泥滩中,迅速向前摸索寻找。当手遇到硬物时,很可能就遇到了罕见的血蛤,这时就要快速抬手,将血蛤抓在手里。如果有了长期的经验,手在泥滩中遇到一个血蛤后,不会立即收手,而是继续搜索,等着手里抓住几个血蛤后再收手,这样就会在短时间内收获更多。每次看着一个个个头很小、外壳发黑的血蛤从泥滩里挖出来,渔家大嫂就会很激动,然后简单清洗后放进篮子里。另一名渔家大嫂说,由于血蛤产量少,所以价格比较昂贵,他们每天捕捞的血蛤从来不愁销路,挖获上岸后的血蛤蜊都是被一些南方客户直接收走,只有少量流入青岛的渔家饭店。半天时间,他们每个人收获的血蛤一般能卖元左右。从每年的6月起,一直到入秋,除了极热天气,血蛤需要“夏眠”外,其他时间在这片滩涂上都是捕捞血蛤的季节。调查:生长环境特殊尚未有养殖前例
据当地渔民介绍,这种蛤蜊除了个头、颜色和经常吃到的蛤蜊有很大区别外,其中最独特的就是这种蛤蜊肉体通红,能分泌出像鲜血一样的液体,当地人称它为“血蛤蜊”。“这种蛤蜊只要打碎外壳就会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汁液。”一位姓王的渔民说着用刀将一个血蛤打开,立即流出一股紫红色的液体。据介绍,血蛤蜊是丁字湾一种特有的物产,因肉体汁液像鲜血而得名。此外,血蛤蜊个体非常小,比花生米粒稍大。而且外壳发黑,跟其他蛤蜊颜色区别很大。但是血蛤蜊都是生长在天然野生环境中,没有经过人工养殖,所以味道十分鲜美。“也曾有南方人试图养殖血蛤,但都未能成功。”当地渔民介绍,由于血蛤罕见,价格一般每斤在40到60元之间,所以一些南方人也曾将捕捞的血蛤带回南方养殖池内暂养,但由于血蛤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死亡率过高,最终还是没能获得成功。目前这种野生血蛤产量越来越少,当地渔民也正在采访缩短捕捞期来保护血蛤的繁殖。解读:血蛤仅生长于丁字湾
记者了解到,紫彩血蛤俗称紫蛤蜊,体扁、壳薄,以壳面具有数条环形紫带而异于一般贝类,在山东半岛仅见于丁字湾白马岛以西、香岛以东、五龙河口即墨一侧的浅滩上,这里正属于丰城镇的地界。这种蛤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气浓郁,属名贵食用贝类。其埋栖深度一般在15至25厘米,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卵后,随着水温升高逐渐埋潜至30至40厘米处,采捕期内,蛤的平均壳长为34.8毫米,平均体重为5克。记者了解到,血蛤蜊学名为紫彩血蛤,是即墨当地特产之一,主要分布在丁字湾海域,栖息在沿岸滩涂下。“这种蛤蜊因为量少都是自然生长的,没有人工养殖。”据介绍,紫彩血蛤体扁、壳薄,在山东半岛仅见于丁字湾白马岛以上香岛以下五龙河口即墨一侧的浅滩上。紫彩血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气浓郁,属名贵食用贝类,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说法:丁字湾特色海鲜越来越少
当地渔民介绍,过去了几十年里,丁字湾盛产紫蛤蜊和虎头蟹,但这几年产量都在下降,有的已经很难见到其身影。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在即墨东部沿海的田横镇和丰城镇的当地特产,马蹄蟹、虎头蟹、紫彩血蛤这几个名词会频繁出现。如今,说起这些久负胜名的美味佳肴,连当地渔民都觉得渐渐陌生了。记者近日到当地探访发现,曾经让当地渔民引以为荣的这三种特色海产品,如今在市场上和酒店里都难觅踪迹。在即墨东部沿海,不少渔民表示,现在很少能见到这两种蟹子了。虎头蟹原是丁字湾的特产,每到冬天当地可能还会有一些,但是数量也非常少。最近这些年,田横岛的特产马蹄蟹已经几乎不见其踪迹。即墨区农村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种特色海产品齐聚即墨东部海域,曾经一度是当地旅游业的骄傲,现在的产量都呈现大幅度下降的状态,尤其是马蹄蟹和虎头蟹,这几年已经很难见到了,紫血蛤蜊还有一些产量,但是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一方面,这几种海产品数量的减少与整体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这是整个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的共同问题。就生物种群自身来说,与特定区域内生物种群的排他作用也有关系。因为一定的海域范围内,供给海洋生物生长的资源和营养是有限的,前些年搞对虾养殖,现在转而改成养海参,还有部分虾蟹混养,包括滩涂贝类的养殖,在品种选择上都优先考虑了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这些品种得以大范围推广,在当地形成规模,同一海域内的其他种群必然受到影响,逐渐呈现弱势。血蛤,你吃过吗?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编辑:漂亮的小喜
聚焦青岛?青岛小学生乘坐交通工具如何出示健康通行码?指南来了
?吃饭的时候,摘下的口罩该放在哪里?
?“复学心理病”高发,我们该如何解决?
?一个动作!青岛一幼童瞬间昏迷,颅骨骨折......不少家长都这样做过!
?春夏交替肠胃容易受伤保护肠胃,请做好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