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416/4609700.html
进入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今年的惊蛰节气为3月5日~3月20日,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春雷预示着生长的季节开始了。此时节宜户外小运动微汗,衣服增减适度,春捂秋冻。多吃时令春菜,少吃酸味,睡眠充足,安静神气。
1.饮食,多吃清淡食物
适宜:芥菜、姜、韭黄、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
除此之外,芥菜、茼蒿、姜、韭黄、青椒等辛温之食也应常吃,可避免因阳气生发过快而出现背凉、四肢凉麻胀等阳气不足之症。
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
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冷饮、海鲜(螃蟹、蛤蜊、生蚝)最好少吃,水果大多数性寒凉,并非越多越好,每天1~2个就好。
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大蒜、小蒜、生鸡蛋、兔肉
2.穿衣,以悟为主
专家提醒说,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惊蛰时节,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3.运动,适宜舒缓健身惊蛰期间,许多地方春暖花开,一抹新绿,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多时,最适宜在户外锻炼,吐故纳新,调和呼吸。而且春练以小运动为宜,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
活动到微出汗为好,如在阳光下散步、快走、体操、瑜伽等。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损伤阳气,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4.起居,宜早睡早起
春天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专家称,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此节气除了西北、东北外,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已是一片融融春光了。但气温上升迅速,且冷暖空气交替频繁,这让病毒、细菌有机可乘,易引发感冒、流感、宿疾等。
养护阳气是必不可少的:晚睡早起(最晚不超过11点,最早不超过6点);晨起伸懒腰,促进血液尽快分布到各个经络中去,防受寒感冒,同时也能激发肝脏功能;继续春捂,不宜过早的穿上单衣、单鞋;慎防感冒,如果外出被风吹后出现头痛或者轻度的感冒,可赶紧揉搓一下迎香穴,用热吹风对着大椎穴(正坐低头,颈部突起的位置)吹三分钟。
5.情绪,宜舒缓
春阳上升,不仅是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就连心情也随之波动,「心动则五内俱焚」,时常出现激动易怒、敏感等。
此时应勤动脑体、不动心,感觉「迟钝」些好,不要太纠结于得失名利,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放下的时候不要舍不得,否则容易心动不宁、五脏不安。
—END—
图片来自摄图网,文章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