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是山东胶东这边的叫法,辽东半岛那边叫“蚬子”,南方沿海好像叫花甲。
我国海岸线很长,蛤蜊的种类也就很多,即使在青岛,蛤蜊也不是一种。青岛人都知道,当地最好的蛤蜊产自红岛。红岛地处胶州湾东北部,滩涂面积广阔,营养物质丰富,加之周边海域水质优良,非常适合蛤蜊生长,养出的蛤蜊壳薄肉鲜,号称“岛城第一鲜”。
但今天我要讲的是在青岛最著名的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踩”蛤蜊的故事。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那还是年的时候,当时我在青岛上大学,暑假没有回老家。听说海水浴场里面也可以挖到蛤蜊,于是在一个退潮的傍晚,我和两个同学拎着塑料桶,来到了第一海水浴场。
蛤蜊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也就是退大潮时露出的那部分海滩。但我们去的那天并不是退大潮,所以我们“踩”蛤蜊的地方海水大概齐腰深。因此现在网上常说的那种“挖蛤蜊”,也就是先观察透气小孔、然后再用小铲子挖的做法对我们并不适用。
青岛名菜辣炒蛤蜊我们的做法是,像军训中的踏步走一样,先站立着用两个脚上下来回踩沙子,这样就会把脚底的沙子踩走,如果有蛤蜊,脚底就会感觉到硬硬的蛤蜊壳。这时就蹲下来,用手摸起蛤蜊扔到桶里。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蛤蜊似乎都是“一窝一窝”的,只要你发现了一个蛤蜊,那么在周围再挖一挖,一般都会找到五六个。
有时你在海底摸的时候,会突然碰到一团软软的,黏黏的东西,吓人一跳。这其实是青岛人所说的“香波螺”,它在海底时把整个软体都伸出来时,摸到就会让人吓一跳,其实也是很美味的海鲜。
吓人一跳的香波螺“踩”蛤蜊初看起来似乎效率不高,但那个年代海里的蛤蜊还真不少。我们3个人连说带笑,大概两个小时就能“踩”到大半塑料桶蛤蜊。当然,据说现在第一海水浴场的蛤蜊已经很少了。
这时蛤蜊里沙子还多,不能直接做着吃。在桶里装上没过蛤蜊的海水,拎回宿舍放到第二天中午,沙子就都吐干净了。
青岛人做蛤蜊,要么辣炒,要么锅里放很少一点水白灼,图的就是一个鲜字。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教大家做蛤蜊的视频,先把蛤蜊用开水焯一遍,再冲洗两遍,然后再放上粉丝蒜蓉蒸,感觉鲜味完全都没了。